二战日本一个军由几个师团组成?

狼客王子

对于经常看战争剧的朋友,对日本军队的编制肯定不陌生,例如联队和大队等等。但是现在的很多影视剧都不怎么负责任,经常出现错误的编制,或者等级很多的编制。其实,日本军队中级别最高的军事单位是军,比如最为强悍的11军。那么,日本军队的一个军有多少兵力,当时面对一个军,为何会那么难对付。其实,日本军队的一个军堪称巨无霸。

日本在19世纪后期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开始在各方面学习西方国家。作为国家的实力后盾,日本在军事方面也是积极学习西方。当时,日本军队以法国为学习目标。不过日本军队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军事编制,日本的军事编制就很有特点。日本军队的编制从上到下分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等,其实,师团是日本最高的常用编制。按照日本军队的标准,日本军队的一个甲级师团由2万多兵力。

日本军队起初只拥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而是装备比较精良。这些师团在此之后,也都成为了甲级师团。但一个师团的战斗力再强,也只有2万多人,那种大规模的战役根本不够。如果调动几个师团参战,那好几个师团长究竟谁听谁的,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同时统筹各路的部队。在1938年,日本高层将各个师团划入了军。军是新组建的军事单位,每个军的总体兵力也不一样。

师团是常用军事单位,因为每个等级的师团人数都有标准。但军就不一样了,作为临时性的军事单位,每个家拥有多少兵力都是不一定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同样一个军,有的军只下辖4个师团,但有的军甚至下辖7、8个师团。一个军每个时期的兵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最为强悍的第11军。在1938年,11军只下辖了3个师团。但是到了1941年,11军已经下辖7个师团,外加一个独立旅团。所以说,军的兵力并不固定。

一般来说,日本军队一个军的兵力在10到20万之间。有的军只有10万余人,也有的军甚至接近20万。比如第11军,在鼎盛时期,拥有接近20万的兵力。这是日本陆军中最能打的野战机动力量,统帅第11军的日本将领后来都赫赫有名。对于这点历史,相信各位并不陌生。但在强悍的11军,在长沙也栽了大跟头。由此可见,日本军队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总体来说,日本军队的一个军,比当时其他国家的一个军要大得多。有的类似于现在的集团军,属于各兵种合并组成的部队。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出现围歼一个军或者一个师团的战绩。在广西地区,曾经围歼了第5师团的第21旅团。在万家岭,曾经包围了第106师团,可是最终106师团突围而出。当然,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1945年8月,150多万苏联军队参战,直接分割包围了60多万日本军队。


繁华万里


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 第十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成立时间为1888年-1915年,是日本永久性常备师团)。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辎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日军师团长战争前期为中将,后期为少将,日军一个师团可同时对付我们的一个甚至是几个军)。此外,日军在战争中建立了一种独立混成旅团的建制,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4个步兵大队,大约有6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Trafalgar18051021

直接给你分析一下整个二战日军的构成吧。都是大白话,简单易懂。

第一,十七个甲种师团,日本陆军二战前就这17个师团,可以说是日本陆军精髓了,二战开始后当然不能这点人啊,于是征兵扩军,后面的就是乙种丙种师团了,但是并非说后面的师团就不如这17个,后面的师团也有战绩不错的,甲种师团也有菜鸡一般输出的。

第二,师团地位,注意,师团大于旅团而且绝对大于整编师,实质上日本的师团本身就是军级编制啊!

第三,总军,日本整个二战,有驻守本土的第一第二两个总军,关东军驻守中国东北,南方军驻守东南亚,中国派遣军分为数个方面军面对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由师团单位和联合舰队配合行动。谢谢就是日本的总军级别单位。

第四,空军,日本没有空军,有海军航空兵和陆军飞行部队,空军没有独立统帅的大型司令部。

第五,战略集团,所谓的战略集团,就是这支部队能够完全独立的发动一场大战役,日本手里的战略集团有联合舰队,南方军,中国派遣军,关东军,第一第二两个总军这6个,但是请注意,实际上最后日本的本土决战计划并没实施,所以第一第二总军主要任务也就本土防御,也没发动过太多战役,所以只有其他几个在二战中体现了战略力量。

第六,中国派遣军,最后的老大冈村宁次,注意,这个军队分为华中华北华南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其实都有一定战略能力,能够单独发动战役,而日本陆军的师团独立性较高,除了几场大战基本都是自主驻守,各种调防,很多师团一开始在东北隶属关东军,后来有的派回本土防卫直到战败有的去了太平洋守岛,有的去了中原地区,总之师团调派很常见,隶属单位也总换。

第七,日本想做吞天蟒,可以胃口真的没那么好。


养仓鼠的哈士奇

二战中日本,军级单位并非常设机构,只是在有相关作战任务时而在师团之上设立军司令部,军司令部之上设立方面军司令部,方面军司令部之上设立总军司令部。总军司令部之上设立日本帝国军司令部。日本帝国军司令部最高统帅为日本天皇,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直接指挥。所以此问题,十分不准确,要说一个军的话,总军、方面军、军,都属于军。当然,你这里应该问的是单纯的军吧!军司令部一般只有指挥权而没有管辖权,也就是说,军司令部可以指挥至少一个师团和若干旅团,至多可以指挥9个师团。比如1944年的日本第11军,指挥过9个师团。


日本师团是具有固定编制的基本战术兵团,师团之上的军、方面军、总军都是领率机关的番号,所辖部队依任务而配属。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

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

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辎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

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

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

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七七事变后日本陆军陆续组建5个总军:1939年9月的中国派遣军,1941年11月的南方军,1942年10月原有关东军升格为总军,1945年4月执行“本土决战”成立第1、2总军。总军辖若干方面军司令部、直辖若干军司令部,一般没有直辖作战部队(注:1945年4月日军将华南战场6个师团改为直属中国派遣军并调往华东沿海,但直至“8.15”这6个师团尚在调遣途中)

1937年8月组建华北方面军始先后有21个方面军(包括与方面军同级的华中派遣军,原殖民地台湾军、朝鲜军在战争末期改编为第10、17方面军),日本战败时有17个方面军。方面军司令部指挥至少一个军司令部及若干直辖师团、独立旅团等部队。“8.15”时华北方面军与新加坡第7方面军指挥4个军司令部,这是最多的情形,而北海道第5方面军其属下没有军级单位。

1937年8月中国驻屯军改编为第1军,先后组建49个军(含上海派遣军)以及若干驻屯军、防卫军、守备军,日本战败时有41个军及蒙疆驻屯军、东京防卫军(包括军司令已亡的菲律宾第35军、军司令部复灭司令已亡的冲绳第32军)。军司令部指挥至少一个师团以及若干独立旅团等。指挥师团最多的情形是华南战场第11军,在1944年曾达9个师团。终战时蒙疆驻屯军与婆罗洲第37军其属下没有师团。


方面军、军司令部有固定编制,可以脱离所辖部队调动,如1943年10月第2方面军司令部从关东军调澳北、1945年1月第6军司令部从关东军调杭州,指挥当地原有部队。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本陆军计有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南方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总军等6个总军。总军,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队的最高编制,司令官一般为大将军衔,下辖若干方面军。

日军在二战中的从高到低主要编制为:总军、方面军、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

总军司令部辖若干方面军,方面军司令部指挥至少一个军司令部及若干直辖师团、独立旅团等部队。军司令部指挥至少一个师团和若干旅团。


简单历史客

侵华日军序列

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



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

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

华北方面军

司令官:根本博中将

参谋长:高桥坦中将

第一军:司令官 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

第十二军:司令官 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

第四十三军:司令官 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

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

第六方面军

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

第十一军:司令官 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

第二十军:司令官 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

第六军:司令官 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


第十三军: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

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 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

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二、第十方面军(1944年9月,“台湾军”改称第十方面军)序列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

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


第三十二军:司令官 牛岛满中将;辖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师团,独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团,第八飞行师团

以上第十方面军共约12.8万人。

三、“中国方面舰队”序列(1945年8月)

长官:福天良三中将

参谋长:左近充尚正少将

第二遣华舰队:长官 藤田类太郎中将

香港、厦门、上海、青岛、长江等特别根据地队


以上“中国方面舰队”共约6.3万人。

四、“关东军”序列

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

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

参谋长:樱井镣三中将

第三军:司令官 村上启作中将;辖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师团,机动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

第五军:司令官 清水规部中将;辖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师团等


方面军直辖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师团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后宫谆大将

参谋长:大坪一马少将

第三十军:司令官 饭田祥二郎中将;辖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师团

第四十四军:司令官 本乡义夫中将;辖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师团,独立坦克第九旅团

方面军直辖一0八、一三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团,独立坦克地一旅团

第四军:司令官 上村干男中将;辖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师团,独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团


第三十四军:司令官 栉渊鍹一中将;辖第五十九、一三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团等


老马识途47112543

上面的回答废话太多了,简洁地说,日本军队的最大基本单位为师团,甲种师团有大约三万人。

特殊情况下,日本会成立军这个单位,如长沙会战的第十一军。一般军由二到四个师团和一些独立混成旅团组成。

至于关东军,南方军等,则是日本的总军,相当于西方的军团群,苏联的方面军等,由大约十到二十个师团和若干旅团组成。

战争后期日军的师团数更多,但是人数更少


冰糖心180985046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属于战时临时单位,不常设,没有固定编制,事实上二战时期日军的基本作战单位为师团。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主要包括: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日本陆军装备的坦克)

相较于美军、德军和苏军的步兵师,日军的师团编织庞大但是火力孱弱,师团本身也缺乏远程投射火力,在同等条件下完全无法与美、德、苏的步兵师抗衡。不过,日军的师团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优势倒十分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代价才击败日军的原因。


军情解析

进关前日军是以一个师团对我们一个军团(6个师)准备的。没考虑红军。实际作战一个大队就能突破国军一个师的防御,一个师团能把一个兵团打的望风而逃。淞沪会战兵力是1一8。国军精锐尽出,8倍于敌的兵力仍败于小鬼子。多数师被打残,导致南京失陷。


手机用户54676289865

这个看情况的

比如寺内寿一大将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辖第1军和第2军,直辖第5师团(坂垣征四郎)、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第11旅团(铃木重康)、临时航空兵团。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6、第14、第20师团;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4、第16、第108师团。这就管辖了8个师团,松井石根大将担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日方称:中支那方面军),将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第9师团、第11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第16师团)和新从华中方面军日本本土调来的10月20日刚刚编成的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纳入其战斗序列,共计9个师团。梅津美治郎大将担任关东军司令官时,1941年底,有13个师团,1942年10月,编成有14个师团。山田乙三大将担任关东军司令官的1945年5月,关东军有24个师团1939年9月日本大本营组成“中国派遣军”,以西尾寿造大将为总司令,下属华北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及第三飞行集团等,共有二十三个师团又十七个旅团,兵力八十五万。


墨梵宇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编制是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的。日本陆军中,师团是最大的固定战役编制,而师团以上的编制则基本都是临时编组,而很少固定存在。

日本陆军的编制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之前的欧洲陆军,其特点就是师的编制很大。二战中,其他各主要国家的师下大都辖若干个团,其编制人数多的也不过1.8万,大多数只有1.5万左右甚至更少。而日本的师团在战争初期下辖旅团,旅团下面再辖若干个联队(团),这种编制就是典型的一战及之前的欧洲陆军编制。战争初期的日本师团编制人数普遍超过2万,多的甚至达到2.3万人以上,这在二战中是最多的。

正因为师团的编制太大,而无论在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都不太用得上比师团更大的单位来整体作战。在中国战场是因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上不足以对日本的师团构成威胁,在太平洋战场则是因为岛屿作战压根用不上比师团更大的单位。

另外,日本的军衔和职务制度也有一点小小的影响。日军中的最高军衔是大将(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将),但师团长的军衔就已经是中将了。再往上设置更高的单位,会造成军衔职务体系很尴尬,多少会有一点小小的影响。

所以,无论从实战的角度还是编制的角度,日军都没有太大的必要设置固定的军级战役作战单位。

抗战中,日本编成的第一个军级单位是淞沪会战期间的上海派遣军,该军最初辖第3、第11师团,后来又增加了第9、第13、第16、第101师团。但派遣军本身是日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级别,事实上是要高于军的。战争末期的中国派遣军下辖若干个方面军和军,实际上相当于西方的集团军群这个级别。

真正的第一个军还是1937年10月编成,用来在杭州湾登陆的第10军,该军下辖第6、第18、第114师团。但正如前面所说,日军的军本来就不是固定战役单位,所以下辖的师团数量也不固定,负责华中地区作战的第11军最多的时候曾经有7个师团外加3个旅团;而冲绳战役中的第32军下属就只有2个师团加1个旅团;1945年驻扎在内蒙古的驻蒙军更是只有1个师团加1个旅团。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