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5月5日一早,全國網絡媒體探訪汶川地震十週年主題採風團從四川德陽一路驅車前往綿竹市。五月的綿竹是和煦的、溫柔的、充滿生機的,手提新鮮蔬菜的群眾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十年前,這裡曾讓人絕望。十年後,眼前的一切平靜、自然。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雪白牆上的年畫栩栩如生。葉心怡 攝

綿竹年畫:鄉親們的生活藝術

採風團一行第一站便來到了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當地家家戶戶的牆上都繪有年畫,而且不重樣。據該村工作人員介紹,在年畫村,每戶至少有一人會畫年畫,而且全程自己創作設計。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年畫村的每一個角落都透露著幸福。葉心怡 攝

綿竹年畫村是全國四大年畫之一“綿竹年畫”的發源地,年畫也是四川民俗文化的重要符號。十年前,四川綿竹孝德鎮的射箭臺村、大成村、石牆村在地震中受重創,成立於1993年的年畫博物館也受損被迫閉館。經過災後重建,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眾多旅遊景點建成,年畫街坊、年畫廣場、年畫湖、二十四孝雕塑群、廉政景觀等分佈其間,形成完整的以綿竹年畫為特色的民俗文化村落。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和美幸福。葉心怡 攝

2011年4月,綿竹年畫村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1年 11月,年畫村成功創建“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5年8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陳剛日夜與年畫為伴。葉心怡 攝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遊客在玫瑰谷中游玩。葉心怡 攝

中國玫瑰谷:農旅結合助農增收

還未走進中國玫瑰谷,一陣陣花香便撲鼻而來。中國玫瑰谷是5.12地震災後重建中北京和綿竹共同投資打造的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園,現已種植了大馬士革玫瑰8000畝,成為國內最大的大馬士革玫瑰單體種植園區。

旅遊業不僅讓綿竹大地花香四溢,更直接為周邊農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他們致富增收。花農說,這活兒乾的舒坦,不髒,還香。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嬌滴滴的玫瑰。葉心怡 攝

目前,該玫瑰谷已建成了3個育苗基地、4個展示園,15個育苗大棚,每年新育苗能力可達150萬元株。產花量達到每畝250至280公斤。已形成了從研發、種苗繁育、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循環產業。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採風團一行在棚花村中看變化。葉心怡 攝

棚花村:讓遊客不愁吃住

遵道鎮棚花村位於綿竹市九龍山-麓棠山4A級景區,現有781戶1631人。剛進村,一陣清風拂面。在這裡,成片的獼猴桃、梨樹、棗樹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甘甜的日子,鄉村旅遊更是帶動村民們致富增收。目前,棚花村正在大力發展精品民宿,不僅要讓遊客們在村裡吃的放心,還要住的舒心。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精品民宿之一。葉心怡 攝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正在進行裝修的房間。葉心怡 攝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果樹皆已經掛果。葉心怡 攝

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 四季採摘、圈舍撿蛋

草莓、水蜜桃、梨和葡萄......應有盡有,在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內,各種果樹已經開始掛果,不久之後將迎來豐收。

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位於綿竹市西北,是江蘇省投資援建項目,總投資金2150萬元。主要推廣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示範發展現代農業培訓基地,結合沿山旅遊開展參觀、採摘、購買等互動式體驗活動,本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理念,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目前園區示範面積達5000畝,帶動農戶300多戶,輻射面積50000餘畝。

四川綿竹:展十年畫卷 看生活鉅變

成片的葡萄。葉心怡 攝

園區建設有功能新技術展示中心、農業人才培訓中心、種子種苗繁育中心、生態茶園觀光區,主要栽種優質草莓、水蜜桃、梨和葡萄。現有草莓面積20畝、桃子面積30畝、葡萄面積45畝、梨子面積30畝、時令蔬菜15畝,可供遊客一年四季採摘體驗,並且還養殖了生態養雞、養豬、養鴨、養魚等,遊客來此可親身感受圈舍撿蛋、魚塘垂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