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P2P統一備案標準?這些平臺該慌了!

昨天,又有媒體曝出重磅消息:監管層有可能在全國統一備案的標準,並且為此二度延長備案驗收的期限。

不知道你們聽完什麼感受。我是覺得,有一批平臺該方了。

有投友在說,備案延到現在,一直吹風就不下雨。但是沒發現嗎,每陣風都吹落一些搖搖欲墜的平臺,目的是大刀落下之前先自然淘汰一遍。

目前這個說法沒有官方印證,但是從各方零星的消息看,應該八九不離十。

意圖也是很明顯,消除監管套利。之前把權力下放到地方金融辦,沒想到各地細則出來後,備案要求鬆緊不一,平臺也是各顯神通,所以趕緊的,剎住車重新調整方向。

而備案延期+標準統一,對於平臺來說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心衝合規卻進度緩慢的平臺,自然是得到緩衝機會。但整改工作快接近尾聲的平臺,就會擔憂政策和細則的變化,自己是不是還得調轉船頭。

在李財師看來,最有擔憂的,應該是處在政策相對寬鬆省市的中小型平臺。之前的地方標準夠一夠也許能達到,統一標準後,整改難度勢必加大,還能不能通過,就不好說。大致說來,擔憂的平臺有幾類。

第一類,突擊註冊、買殼、轉移備案等,想要曲線救國的平臺。

57號文頒佈以後,全國目前有20個省市公佈了備案細則,可以明顯看到,具體標準上有差異。

這個差異來自於地方政府對P2P不同的態度。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金融資源豐富, 平臺數量又多,對網貸備案自然嚴格;而其它網貸行業不發達地區,出於招商引資等方面考慮,對平臺就持歡迎態度。

所以,為了備案,突擊註冊的現象冒了出來。比如,2017年2月,廈門率先落地P2P網貸備案細則,2017年3月以來,在廈門註冊P2P平臺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2017年1至9月期間,突擊註冊將近450家。

另外,意欲藉助買殼實現曲線救國的也不少。因為中西部政策寬鬆,所以拼命買殼,不能直接參股中西部P2P平臺,但可以成為平臺股東的股東,用這種方式來曲線獲得備案,幾千萬幾億的殼都有。如果備案標準全國統一,“買殼”的意義就不大了。

第二類,銀行存管、ICP、三級等保等硬指標沒達到的平臺。

這些東西對正規運營的平臺來說拿到不難,主要就是看平臺意願,肯不肯花這個財力精力。

但是關於這幾個硬資質的要求,之前各地也不太一樣。比如,銀行存管方面,嚴格的城市,不僅要求必須存管,而且還得是白名單裡的銀行,有的地方還要求屬地化,松一點的地方,存管可以在備案之後再上線。統一標準以後,判斷的標準或許就變得很直觀,就跟廣州一樣,沒有存管的就是一票否決,沒有緩衝餘地。

紅嶺創投,之前就在收購小平臺,想著押中哪個算哪個,其中沃時貸在南京,平臺算是小而美,但還沒上線存管,而江蘇此前對存管沒有硬性要求,如果標準統一,沃時貸的備案之路要打問號。

第三類,824以後的新平臺。

57號文明確規定,對於2016年8月24日後新成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

但是,地方細則就可能在“原則上”做調整,解讀為“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給予備案”。對於新平臺的備案資質,也相應開放了綠燈。

標準統一以後,這類平臺也可能有一票否決的風險。比如資質、規模都還不錯的鏈鏈金融、錢寶財等等。

除了上述幾條,其它那些踩紅線的不合規業務,不管是57號文還是地方細則,基本都是明令禁止的,相對來說搖擺空間不那麼大,各家平臺也都拼了命的在整改,倒不會受標準統一的影響。

從目前的消息看,P2P備案監管的新思路是,對P2P網貸平臺驗而不收,不斷讓機構補充資料,從而加大各種合規成本。監管不急於頒發備案牌照,但對平臺的日常監管完全按管理辦法執行。而對平臺來說,即便驗收啟動,備案也只是基本門檻,備案之後才是平臺良性競爭的開端,將面臨新一輪競賽。

對於投友們來講,當前網貸行業仍然魚龍混雜,擦亮眼睛,緊跟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