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植物人"丈夫,她饱受命运枷锁,精神却昂然挺立

为救

2010年8月,娄底市吉星路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杀人案。刘如香的丈夫在此次事故中当场被残忍杀害。留下没有工作的刘如香、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和正读高三的女儿。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刘如香深感绝望,天天以泪洗面,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一位短发,戴着眼镜,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敲开了她的家门。轻声细雨地安慰她,希望她能尽快走出伤痛,并请她到自己的店内帮忙,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在此后的相处中,这位女子对刘如香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开导,不仅让她走出了困境,也让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刘如香的这位好朋友就是张恕华。

许多人只知张恕华为救"植物人"丈夫,饱受命运的折磨,吃尽了苦头,倾尽了所有,却不知她也有匡扶弱小,被命运摁倒在地却精神昂然挺立的一面。

为救

张恕华获得2017娄底中心城区文明之星

01

今天天气寒冷,我想他不会来了。独自坐在火炉旁看书。门外传来敲门声,打开门,是他,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件羊毛杉。他说晓得我喜欢写日记,便送我一个日记本。我握着他冰凉的双手在火炉上烤着,心里暖暖的!

––摘自张恕华1989年12月29日的日记

1968年,张恕华出生于娄底老街。从七八岁开始,她靠在街边摆图书、吆喝卖冰棍、包糖果来攒学费读书,算是尝到了世间的酸苦。

1989年,21岁的张恕华遇见了风华正茂的戴国华。俩人看场5元钱的电影都觉得很奢侈,在一起却会有许多笑声。没有戒指,没有房子,没有大宴宾客,二人搬了床被子,租了个30平方米不到的房子,摆了张桌子和床裸婚了。婚后,戴国华为补贴家用,下班后会外出修理电器,安装水电,张恕华则甜滋滋地跟在丈夫后面同进同出。没多久,女儿的降临让这个温馨的小家庭笑声朗朗。

可这一切在张恕华25岁那年突然消失了。戴国华在行走途中,被一建筑工地五层楼上的一根角钢砸中了头部。鲜血从碗底大的伤口汩汩流出,他当场昏了过去。

目光呆滞,没有表情,不知疼痛,谁也不认识,丈夫像一块木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已守了十多天没睡,只盼丈夫平安归来的张恕华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声嘶力竭的哀嚎一声后,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你还年轻,孩子才3岁,他救活了也是负担,人财两空,离婚吧。”来探望的朋友们"善意"地劝道。

"99%的患者无法恢复正常,你要有心理准备。"医生把话说透了。

醒过来的张恕华觉得天塌了。"半夜哭醒,回想起二人的过往甜蜜,黑暗中泪水长流,心肝俱痛。可孩子才三岁,就任由这个家散了吗?"哭干了眼泪的张恕华舍不得:"失去丈夫就是在活生生地割我的肉。我要救活他,让他好好活着。"张恕华抹掉眼泪,强忍悲痛,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开始和死神争夺丈夫。

02

5月29日早晨4点钟,我从梦中惊醒。听到孩子大声喊:妈妈,爸爸抽搐了。我赶紧过去。症状和前两日基本一致。全身剧烈抽动,眼睛翻白,嘴巴变形,大声喘气,目光呆滞。还好,今天只抽搐了4次,比昨日少了2次。

––摘自张恕华小蓝色日记本

突遭厄运已是致命地打击,可命运对张恕华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丈夫不知疼痛,拉屎拉尿没有感觉,还不时癫痫发作,身旁24小时不能离人。张恕华索性请了长假来照顾丈夫。可老的、小的都需要人照顾。

"要是有五六个分身该多好,换灯泡,搬床凳的力气活,如今也练出来了。"忆起当初的艰难,张恕华说的轻描淡写。

"我向同学求助,只要有能做的事,都可以喊我去。"酒店服务员、保险推销员、药店员工、礼仪培训师、花卉养植、房屋承建商……只要有时间,有钱赚,她都会去做。

为了多赚点,她同时打三份工。做完酒店的工作,就赶去药店。药店工作一结束,已是万家灯火,别人都准备休息了,她还骑着电动车赶往下一个地方。

一次去对方单位结账,碰巧对方开会,结账时已是晚上十点了,待结完账,滂沱大雨骤然而至,行经到市经开区附近,当时正值开发,路灯还未安装,黄泥巴路沟壑纵横崎岖不平,张恕华骑着电动车晃晃悠悠地在泥地里小心翼翼地骑着。雨水打湿了脸庞,顺着脖颈湿了前胸后背。

想着黑漆漆的夜里,大雨瓢泼,为了讨账,自己又冷又饿,独行在黑夜里,她想喊丈夫来接应,他却无能为力。隐忍多年的委屈化作喷涌而出的泪水,混杂着雨水在她脸上肆意流淌。

在承建房屋时,时值寒冬,红砖紧俏,为了保证建房的进度,能买到红砖,她请了三台货车,带着被子和方便面,独自去砖厂守夜排队。夜晚来临,寒风刺骨,货车司机都睡暖烘烘的砖窑里去了,她则裹着单薄的被子在车上守了一宿。砖厂老板见她一个女的,欺负她,点数时分散她的注意力。回到家后,一清点,每台车少了几百块砖。

打工赚的钱,都给了丈夫治病,买最好的药,打最贵的针,因为自己要出来赚钱,她给丈夫请了护工,体重也从110斤掉到了80多斤。在出事后的十年里,她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没有逛过一次街。多年的辛苦劳作,让她的右手骨关节变得粗大,皮肤粗糙,并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

为了减轻丈夫的痛苦,她翻阅各种医书,听说做按摩、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她自学成才,每天花上一个小时给丈夫擦洗、按摩、热敷。

为了丈夫不陷入沉睡,她摇着丈夫那双不能动弹的手,一次次地呼唤他的名字,讲述她们之前的点点滴滴。

为了能让丈夫尽快恢复说话,她在白纸板上写下"a、o、e",从发音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从头教;再慢慢把字连成一句话。

为了训练丈夫走路,她让丈夫踩着她的脚背,牵着丈夫一步一步地挪动,摔倒了,再站起来起来反复练习。

十多年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让医生都难以相信的奇迹出现了,原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木头人"开始能够开口说简单的话语了,能够从一步两步摇摇晃晃地走上十米,二十米,最终独立走动了。

患病前,丈夫自尊心较强,里里外外都很能干,从鬼门关回来后,心情低落,患得患失。为了让丈夫有个好心情,经济并不宽裕的她每年都会陪丈夫去北京、云南、上海等地旅游一次。

03

黄灿灿的迎春开得正欢,山茶花争奇斗艳笑的深沉,杜鹃花绽开了笑魇儿怯怯地躲在叶子底下;满满的玉兰花骨朵儿镶着赤褐色毛绒绒的花边,小草齐刷刷往上生长,细细的叶子绿得发亮。

––摘自张恕华诗歌《春天的召唤》

为救

张恕华陪同康复后的丈夫旅游

丈夫出事后,性格刚强的张恕华拒绝了来自单位和社会的捐助。

"那年头,谁都不容易,我有手有脚,可以撑起这个家。"在她决定救活丈夫的那一刻,许多人赞她有情有义,可得知她拒绝了捐助后,又摇摇头,说她"傻。"

曾有几位朋友上门看望她,去之前,心想张恕华肯定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倾诉家庭的不幸,也许还会嘤嘤哭泣不止。

谁料,见面后却发现她脸上至始至终始洋溢着开朗的笑容。她跟朋友们谈自己如何养花种草,紫薇花如何才能盛开的更茂盛,谈自己新发表的的文学作品,谈自己在诗歌写作上的不足。

朋友们要走,她拉着他们的手不放,要留他们吃饭,说要炒两盘好菜让他们尝尝,走时送他们一人一盆花草。朋友们感慨万分:聪明的人是能认清生活的真相,而睿智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它。逆境中的张恕华比顺境中的我们更强大。

砖厂老板欺负她。她依然像往常一样去进第二次货,只是在付款时,假装翻遍了全身口袋,再也找不出一分钱,欠了五百元。到年底,对方气势汹汹地来工地堵门讨账,她拍着桌子,吼着喉咙,大声责问对方为啥要欺负她一个女的,故意少给她砖。最终,对方被她说的面红耳赤地走了。

在漫长的十年里,张恕华凭着"救活丈夫,让他好好活着"的信念,经历了失望到希望,如今生活走上了正轨,她很高兴地说:"我很满足,上天待我不错,没有让我人财两空。"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丈夫康复后,张恕华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春暖花开日,她提着水,丈夫拿着水桶,女儿拿着小锄头,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去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施肥除草。

为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