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离职高峰期,每逢此时,HR吐槽说,有的员工原本看着挺好的,自从提了离职,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要么亟不可待,毫无道理的要求当天提出当天就要离开;有的虽然人还在,但明显感觉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直接玩个人间蒸发!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01

娜是新来的一个同事,负责技术培训。她的主要工作是规划并让产品线的同事出培训课件,推动培训,并通过激励、社区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平时,娜脸上总是挂着笑,而且特别好说话,因为她是回民,所以跟她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般要相互提醒不能点猪肉,可是,她总是说只要有一两个菜能吃就行了。

工作上,她领导说她有很多好的想法,这些想法也得到了领导的赞同,让她先做起来,可是她最多只是发个邮件通知,却迟迟不去推动,领导问她,她说对公司还不熟悉,推不动。可是你想想,你让别的部门的人给你干活,你发个邮件别人就干了?别说每个人都在项目中忙的头昏脑涨的,就算不忙,你找都不找人家,谁知道你的优先级高不高?

领导再问她觉得多久能熟悉公司情况及业务等,开始推动开展工作?她说两年!!两年!哪吒都快生出来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还会有人说出这样的时间周期。接到一个新任务,谁不是边干边学,哪会等你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做?这又不是培养宇航员。

过了三个月,领导觉得她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没给她转正,到第四个月,她自己待不住了,找了另一份工作,要跳槽。

因为平时大家一块吃饭,她领导跟她关系也还可以,所以考虑到保险之类的,同意让她在15号之前走,但是事要办利索了。

她又是只发了个邮件,把活交代下去,就不管了,要撂挑子走人。

领导不同意,人力也说,如果你这样,我只能给你的离职证明中写上交接不完成。她说,无所谓,然后就潇洒的走了。

她的领导一个劲的说看走眼睛了,还说以后再也不能招年轻的人了。

其实,我理解因为公司不给转正,她很不爽。但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却有失职业道德,不可取。

02

宁宁当时是公司的一个实习生,都说新人手气壮,当年部门年会上唯一一部iphone6被她抽到了,老板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你可得跟签合同啊,要是走了手机要退回来,大家哈哈大笑。后来宁宁毕业后入职到了公司。

在公司呆了一年多,前些日子她提出了离职,想五一前办完离职手续,部门经理说,至少交接半个月吧,她直接说不行,说如果这样,五一后,我就请假。

她的直接领导体谅她从一毕业就来了公司,工作年头短,工作习惯没有养成,所以也没生气又找她谈话,跟她说,还是要站好最好一班岗,以后大家再见面,或者有机会合作,也不至于尴尬。

可是,她却说答应了那边五一后去上班。直接领导又跟她说,每个公司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交接的时间要求一般都是一个月,你这么去跟公司解释,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个不要你的。

她还是不同意,交接了4天,第五天就要办手续走,直接领导觉得一毕业就来公司,平时关系还可以,就不在为难她,让她走了,但是,她的这种做法,却让直接领导无法接受。因为直接领导那会特别忙,只能每天抽出2个小时跟她交接,她这一年多做的东西又怎么是八个小时能交接完的?

03

上面的两个例子,起码对公司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另外有一个研究云技术的同事,还没有离职,就去了下家公司给人做培训去了。

本来他不说,没人知道。谁知道,他自恃有点研究成果,老板以前表示过对他的赞赏,竟然糊涂到为了能快速离职,亲自给老板发邮件说自己遭遇了办公室政治,离职是迫不得已,而且那边着急让他过去,他已经给他们培训了一次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智商?他忘了,公司是老板的。他离开公司,本来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老板怎么会同情他,他的邮件正好被当做证据,最终他个人被公司起诉了。

就算这样,本来我们也是不知道的,谁想到,他又在部门的Qq群里给我们留言,讲述事情的经过,还说是给大家提个醒。他本来是想博取同情的,谁知道,变成了大家的笑谈。

04

虽然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只有一次离职的经历,但是我换过几次岗,休过几次长时间的假,所以也算有经验。每一次,我都会花一到几天的时间,写上一份工作交接表。

交接表写上岗位的工作职责,写上工作日历,也就是哪些事是年度的,哪些事是季度、月度的,哪些事是每周每日要干的。这些事的上家是谁,也就是数据谁提供?下家是谁,也就是完成后提交给谁?这些事有哪些注意事项?规程指南在哪?上几次交付物存放在哪?

这些事,一定要说清楚,这样你才能顺利的交接。一份清晰的交接文档不仅给后面接手的人提供了最大的帮助,能让他们快速入手,有据可查,其实,你也是受益者,他少麻烦你,你就能尽快的全身而退。

所以,离职真的是一次考验人品的时候。你是抱着反正是一锤子买卖,再也无交集,草草了结的态度,甚至到竞争对手那,用这家公司的矛再反过来打这家公司的盾?还是有商有量,好聚好散的把交接做好?完全体现了你的职业和道德修养。

而且,说实话,每个圈子都很小,你在上一家公司的表现说不定就传到了下一家公司。

可能你说你换个行业就行了,那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我来了这家公司后,才发现我的大学舍友曾经在这工作过一年半!!一个产品经理即是我的前同事,也是我的大学的师姐!一个工作有交集的女孩的老公竟然跟我老公是一个公司的一个大部门的同事。

世界真的就那么小,大家都好自为之吧。

否则你只能祈求不会有因果报应,祈求有一天你别接手一个乱摊子。

其实,通过员工辞职的过程,

恰恰可以看清一个员工的本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海一家杂志社老总给表妹打来电话,建议她“换个工作环境”,待遇是她现在的3倍。这样的好事表妹当然无法拒绝,但是她请他们等她3个月。

表妹请他们等她3个月的原因,是因为她跟原公司的合同还没到期。我说你不用管合同,提前1个月申请辞职就可以了,怎么要人家等3个月?难道你想干2个月义务劳动?

表妹说虽然我跟公司的合同只有1个月了,但是我觉得应该给公司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接替我的人。

1个月后,公司果然还没有招到合适的接替者。不是公司的要求高,他们只想招到一个跟表妹差不多的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还没有找到接替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走不了。

实际上,通情达理的老板尽管舍不得她离开,并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耽误她的“前程”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既然他们无法给她“好处”,那么他们就没有权力不让别人给她“好处”,所以他们并不阻拦,甚至动员她早点离开,担心再耽误下去,上海那边会变卦。

又是1个月过去了,终于挑选到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但表妹仍然没有急于离开,因为小伙子是个新手,表妹觉得她有责任向他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因此她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能离开。

若干时日过去了,表妹把她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直到他能够独当一面在离去的那一天,公司全体人员设宴为表妹送行。那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场面,表妹的眼睛不知红过多少次,因为在频频碰杯的过程中,她不知听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嘱咐:“如果在上海待不下去了,就回来。”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表妹在上海待了不到4个月,他们的“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表妹措手不及,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忍到深夜,她终于给原公司老板打了个电话。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话音刚落,老板就在电话那头说:“如果你不嫌待遇低,就回来干。”

后来表妹才知道:正是她当初诚实负责的态度,成了她“绝路逢生”的“救命稻草”。于是她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种善因,结善果”吧!给自己留条后路,没准哪天你还重新回到原来的公司。

跟不同的人讲表妹的故事,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表妹不能适应新环境,算不得人才;然而大部分人都觉得,人品好不好,离职见分晓。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骑驴找马无可厚非,但是请离职的时候做好工作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正如表妹所说:给自己留条后路,没准哪天你还重新回到原来的公司。

交接工作可为最后印象加分

离职前的工作态度更能体现你的品质

心机一点说,“在其位,谋其政”,大家都觉得正常,因为拿了钱就该干活;然而,当你把你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这份工作的总结事无巨细地交接给新同事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好聚好散可为长远打算

冲动离职?别人要替你背锅啊!

曾经听一位前辈说过,他有过一个好拍档,能力强,做事兢兢业业,一起共事的半年合作得很愉快。前几天还一起做项目,一起吃饭聊天,甚至还约好周末去K歌庆功,过两天却听说他离职了!除了走的时候和他打了个招呼,事先没有向他露一点口风。这事让他伤心了好一阵。

更伤心的还在后面,因为那人匆匆离职,留下一堆烂摊子,又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接手,暂时背锅的同事只好一人干两份活儿,苦不堪言一肚子怨水,不久就受不了也离职了。原本战斗力很强的一个部门就此瓦解。

暂且不说新的公司可能会做背景调查,非常有可能找到你的顶头上司或同事;就算没有这个调查,同样的行业,圈子再大也难免会有交集,难道真的不要为日后相逢留条退路吗?

高情商避免二次共事的尴尬

势不可使尽,山水有相逢

还是那位前辈,他从公司离职后选择了创业。初期很是艰难,那个之前匆匆离职的同事想和他合作,却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理性的考虑:在职时看不到一个人的本性,离职时才看得到他真正的阴暗面;一个人平时再勤谨,但离职时不顾别人死活,不但自私还情商低,这样的人绝对是团队的隐患。

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人,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而是你的情商。你可能会说“也有人说乔布斯情商低啊。”但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乔布斯啊,你呢?别没有乔布斯的命,还得了乔布斯的“病”。

身在职场,离职很正常。

既然都要离职了,

何不要走得优雅一些ne ?

一份人民日报的“离职清单”送给您

咱也做个靠谱、优秀的离职者!

▼▼▼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再来看看更多人的观点,有意思的是,把职场与情场相比较一下

做过时间不短的HR。许多人初次是通过我与这个公司相识,最后还是通过我离开这个公司,我就像这个公司的象征符号一样,和这个人在一起过,然后又分开。

累计起来,分分合合不说一百多号也有七八十人了,相比很多职场里的人,往往在一起大眼瞪小眼很久都分不开,我倒是对来了又走的职场状态更容易接纳一点。

在我来看,只要相聚,就会面临分别,这点心理准备是一定要有的。

对员工来说,不管哪个级别,有这种心态就不会变成“独裁者”,什么事都“唯我独尊”,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留地”。

对企业来说,有这种心态就不会过于“苛责”员工,认为员工是永远都会在那边的,是永远都会“忠诚”对自己的。

很多职场的矛盾,恰恰是很多人并没有这一的心理准备,所以做出了很多啼笑皆非、却又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职场跟情场不同,情场总会一个归宿,职场终究是要以分手告别的。人世间很多事是很吊诡的,好的时候,都是很好的,所以也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反倒是要到分手了,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分手见人品,在离职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 职场的这场分手应该怎么提出?

  • 离职者主动的情况下,怎么提?被动的情况下,怎么应对?企业怎么处理?

  • 在离职前后,离职者该如何表现?企业又该如何对待这个离职者?

  • 是要和平分手,还是大闹一场?

  • 是要讨回公道,还是忍气吞声?

  • 是要甩手不干,还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些问题的不同应对方式,可能又会形成各种排列组合。但是,不管对方给你什么回应,你选择怎么做,足以看出你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人。

在我与这100个不到的离职者“斗智斗勇”的历史中,也碰到过不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这次想和大家聊聊他们的故事。

01 要果决

要分手,可怎么提出,恐怕是主动准备离职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和其他的分手一样,打算离职总是有些征兆的。一般不那么主动回复你信息了,不那么积极参与了,回应总是客客气气但是让你感到距离很远,此类总会是“先头部队”。

往往离职的人,总是会流露出这些那些的信号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潜意识里也是让企业做好准备,用这种方式来做告别,以至于自己离开后,不会特别难过,甚至会为此而窃喜。

我曾碰到过一个离职者,在离职前犯了很多错误,虽然每次都客客气气的道歉,随后又不客气的再犯错,给主管的感觉是很不上心,也想着要赶人走了。为了先舒缓工作,就让他先休息一下,等过一阵要好好沟通一下的时候,离职者自己主动提出了离开的申请。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换位思考一下,这种离职的提示,可能并不让企业舒服。

要分手,一定是有问题存在了,既然当初决定在一起,现在又有犹豫,却不想把这份犹豫说清楚,拖泥带水,等对方也有了察觉,也有不满,以至于可能日常工作也带了些指责和批评的味道,两个人都在不开心中度过,不能不说,这种方式,还不如犹豫的时候沟通清楚为好。

02 要尊重

比较好的提出方式,建议可以采用:书面+口头告知。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让对方觉得很突然,像被突然袭击了一样,让对方得到尊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初步打算,也留出了沟通的空间,不至于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过是通知自己要走,连想商洽的姿态都没有,太过“高傲”。

这种方式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谦卑,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其实人品的核心往往就跟谦卑和尊重有关。

03 踩对点

离职是需要选一个比较好的时机的。其实什么时候选择离职,比是否离职是更重要的事。

大多数的分手,我想都是时机选错了,所以后来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比如感情中的双方,大家刚刚投入,都没有很熟络的情况,其实是最好分开的,如果一方已经投入,另一方假装投入,等另一方付出很深感情了,这个时候提的分手,肯定是痛苦莫名的,更不要说有些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职场也是如此,切勿在你自己都没有怎么想好投入的时候,去敷衍应承,然后提出离职,这是让人最猝不及防的。比如,领导正好要重用你,并且给你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你这个时候提出的离职,不就是对方已经认为你们的关系递进了一步,你却打他耳光告诉他其实比原来还不如吗?

比较好的提出时机是,一件事正好告一个段落,或在告段落的前夕,提出自己的离职申请。这种时候,正好是事情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对工作本身的影响最小。我之前有个主管差不多就在这个时机跟我提出的“分手”,在这之前虽然做的都很好,但我知道这不是她的所好,所以对她提出的请求,也能理解,但是她选择了一个我觉得她精心考虑过的时机,提出了一个我觉得非常适合的时机提出“分手”,也给我留足了候选人的时间。虽然现在不太联系,但是她的职场人品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多人批评90后我行我素,往往不顾别人的感受,但是这个90后确实有她的可取之处。

04 多商议

离职一定是会带来伤害的,短期看,至少手头上的事情,别人没那么快接上手。

甚至就没有这么快有这个可以替代的人。跟感情不和分手不同,离职分手如果过于果断干脆,毕竟双方是因为事情结合在一起,抛下事情,回头不顾,就像分手就把孩子扔给对方不管的爸妈一样,其实是很不负责的表现。当然,有这种表现的人,对企业而言,肯定是尽早淘汰比较好,一个都不想和你一起养育孩子的伴侣,跟谁结合会真的认真对待自己手头的事儿呢?不幸的是,这样的伴侣,其实不在少数。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比较妥当的做法,当然是商议。商量是因为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考虑,不妨咨询一下企业的想法,觉得自己接下去做些什么比较好,能够让离职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当然任何分手都是双方的责任,特别是提出分手的人,一定是对方有什么没有做到,很容易把自己滑落到“受害人”角度思考问题,觉得自己一走了之没什么。其实,想想之前的“尴尬”,无非是谁提出分手,谁感到尴尬不敢直接面对真正的“受害人”啊。毕竟你是可以一走了之的,但是因为你的存在,而产生一系列事情,都要重新安排了,有一些甚至要拖延了,这是非常直观的伤害。如果没有这点意识,确实不能怪人说你的责任心不强。

05 负责任

我印象中,有一个离职者一直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职业发展的缘故,他提出离职,然后完成了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情,而且离职期间的工作状态比平时的状态更好,也给后来接手的人写了备忘录、整理好了之前的一应资料,把手头一切事情都料理妥当之后,和所有人打好招呼,把相应通联方式都做了更新对接(把自己的工作的对接人都对接上),再转身离开的。

当初就觉得这个人前途不可估量,后来果然验证,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高管了。因为他基本把一个离职者所能发挥的敬业都做到了,一个对待离职都可以如此敬业的人,又怎么会不把自己钟爱的事情做好呢?所谓分手见人品,果然名不虚传。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0

6 讲人情

被分手的时候,难免会说一些难听的话,流露一些难看的眼神,有时候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一种表达,都可能会泄漏自己的心声。毕竟,谁都不想成为那个“被分手”的人。就我自己来说,我也有一些做的不够好的被分手经历,时常拿来自省。

印象中,有一个我花了不少心思栽培的人确实当面向我表达了请辞,态度还是很好的,也说了抱歉,但是我会想,我在你身上付出了很多,花了很多心思栽培你,现在马上要出成果了,但是你却带着我花下去的心思,一走了之,如此对我实在是很大的伤害,想到此,虽然没有言语,但是自己也会面露难色,有些难堪,以至于过了很久,我都能回忆起自己当初的尴尬和不忿,再看到当事人的朋友圈的时候,总有一份内疚存在。

不过“被分手”多了,经验值有所增加,也更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我的回复是,我知道这些时日,你付出了很多,很多事情我也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没法让你都满意,有些事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希望你能原谅我。

虽然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但是这段话我自己说出来,比我表达别的意思更让我舒畅。被人分手,不该是动不动就哭爹喊娘,或者数落对方的不是,自己付出了多少,这些都已经不合时宜,如果说分手往往是有不理智的冲动在,那么学会理智对待别人可能并不理智的行为,才是智者。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有一些重要的事

有时候,企业也难免会看一些人不顺眼,希望对方主动提出辞职,或者自己主动要求他们离职。在我看来,最上的离职方式,就是及时撤退,不做徘徊。

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等着企业三催四请才迟迟表达自己已经无力或无心的意思,而这个时候,自己的人品基本上被自己的拖延败光了。而大多数的被动离职者,往往不愿意承认这点,甚至认为自己做的还挺好,是企业辜负了自己。最近我回到自己任职过的企业看望老朋友,这距离我离开都有6-7年的光景了,还看到当年有过交集的一个离职者到企业蹲点“喊冤”,还不放过这个“企业”,可是当年有事没事一张请假单可是真真的。这人啊,总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当然如果真觉得自己做的还挺好,但是企业要你离职,我想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首先要做的,难道不是想办法解开误会吗?可是,很多人做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通乱骂。当然,谁都不希望被误会,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乱骂无补于事。如果离职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让误会解除后,再挥一挥衣袖,比让误会和口舌之争留存下去,要好很多。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离职的理由往往是离职者苦思冥想的。是啊,要分手,总要有个好点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往往和真实的理由是不相符的。我就碰到有人跟我说自己“病重”,没法负荷,自觉不好意思离开,但等过了一阵,可能她自己也忘记了事由,由于一件事这个病又被提起,她却说,“我什么时候生病了”,闹出了一番笑话。所以编造理由也要想想好啊,至少保持一致,别忘记了。

对于企业来说,收到一些假的反馈,其实无助于团队自身的成长。最好的方式,还是要好好和离职者做一番沟通。有很多时候,离职者是比较激情的,并没有多少理智的抉择,甚至是由于一些人的挑拨而离开的。我自己就碰到过这样的例子,当事人是表示自己要生小猴子了,所以要回家养娃。事后在别的地方也经历过挑拨,反过来才明白,当初自己的离职,是受人唆摆,因为也经历了波折,所以回过头提醒我,“唆摆之人实在太可恶”。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由此可见,企业万万不能有那种一是一、二是二的官僚作风,离职谈话是一个成熟团队必须要做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离职谈话,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就碰到过一个离职者,虽然她的满篇离职谈话,充满了自负,比如觉得在这里做的事情没法发挥她的“高智商”云云,但是对这番话做一定解读,似乎也是对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绪表达,岗位没法发挥当事人的才智,本身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也由此,我们提高了对这个岗位人才锻炼的空间。如果不去做这样的访谈,或者听到对方的“贬低”仅仅只是发飙来气,也就不仅失去了一个人才,也失去了从这次离职中吸取宝贵经验的契机。

对企业来说,要想出一个辞退人的理由,也着实不容易。在我看来,对离职者的批评,或许是最下的决策,哪怕这个人真是个“恶人”。我就碰到过这一员工,“吃里扒外”、“到处唆摆”,“尽各种小人之能事”,此类形容大概能明白他的所作所为。在被发现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对这样的“恶人”是揭露所作所为,让更多人看到呢,还是怎样?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真相虽然是可贵的,但是很多时候,真相却不是人们真正追求的。如果双方掐架,不管真相如何,在看客眼里,都是负分滚粗。学会给人体面下台的机会,其实也是给自己与对方握手言和的机会。对于上面所说的那个员工,我们后来的处理方式是,在通告其辞退后,予以公开的表扬和感谢。毕竟没有功劳、没有苦劳,也有一段“劳动”,对这段“劳动”总是需要一个说法的,与其说人短,不妨忆人长。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结尾,至少是一个在别人看来还不错的结尾。

分手后,怎么评价自己的“前任”,往往是一个大热的话题,职场也是如此。往往对“前任”吐槽的多,其实,人都走了(对离职者,对企业,都是如此),又何必再念念不忘?吐槽越多,越是放不下对方。有一个同事曾经跟我不停抱怨一个离职的人,数落对方的种种不是,我却对他说,其实这个人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他的所作所为也有他的理由,无非是彼此的需求不同,别人另行寻找自己的归宿而已。那个同事很惊讶,之前他在的时候,你貌似并不是这么看的问题的,怎么人走了,你的评价似乎变了。我是这么对他说的,对现任的吐槽,是希望他变得更好,对前任的褒奖和宽容,是对自己更好。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除非猝死,没有人会在一个公司坐到死去的那刻,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没有必要为了工作,抛却自己的生活。但也没有必要为了工作,让自己的人品一败涂地。工作可能是短暂的,做人却是永远的事儿。所以,离职永远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事儿。

职场离职有一个原则和分手是一样的,分手始终是两个人的事情,没必要让别人参与到自己的分手中、点评围观,谁都知道让第三方加入到分手过程中对于一段感情是破坏性的,对于离职来说,也是如此。至于外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是保持沉默更好。

人民日报评论:好好离职,是你人品的生产力|有长度,有深度

以上。

人品,也是一种三观。

关于中评

服务定位

专注于行业信用评级技术的开发商

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信息的提供商

信用大数据系统平台开发的集成商

核心技术

1、《产权交易市场信用评级技术体系》

(1)产权交易市场信用风险研究体系

(2)产权交易市场信用评级技术

(3)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评级技术

(4)产权交易市场信用风险黑名单管理体系

2、《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技术体系》

(1)分行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体系

(2)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技术

3、《征信大数据/信用工程技术体系》

(1)大数据爬虫技术

(2)机器学习/自然学习技术

(3)计算机神经网络技术

(4)数据信息安全技术

(5)数据可视化技术

4、《交易者信用风险画像技术体系》

(1)投资者投资风险评价技术

(2)交易者交易风险评价技术

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315t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