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賞 三味書屋 烏篷船

今天的日記是沒有命題的,回想起白天老師惟妙惟肖地講述百草園,我的思緒也不由地再次回到那三味書屋。

那是在紹興,我總聽導遊提“臺門”,看過之後才明白,這是當地人對大宅子的叫法。魯迅的祖居是舊臺門,故居是新臺門,課文中提到的百草園在新臺門。它曾被賣給朱家,後來被魯迅的夫人許廣平買回,並根據魯迅的講述復原成現在的新臺門。

新臺門離三味書屋很近,幾乎近到只隔一條小街的長度,當我走過一道石橋,穿過一扇黑油的竹門,便看到了三味書屋的匾和匾下的那幅畫,只不過旁邊多了一位老人——壽鏡吾的照片。據說這是老人唯一留下的一張照片,因為他一生不用洋貨,不穿洋服,也怕照相機裡的那個黑匣子會將人的魂魄攝了去。壽鏡吾老人雖然博學,但他不追求功名,他只教兒子讀書,卻不許兒子參加科舉考試,他一輩子恪守的是他家的祖訓:甘當百姓,不做官老爺。

在三味書屋,我看到了一張特別的書桌,桌面蒙著一小塊玻璃,那下面刻著一個“早”字,原來在魯迅讀書時,一次為了給生病的父親買藥而上學遲到,被壽老先生批評,他便在桌上刻下這個“早”字,以此來告誡自己,後來魯迅上學再也沒遲到。

我在紹興還乘坐了烏篷船,那是用竹片編成的半圓形的篷,塗著黑油,兩頭尖尖的向上翹起,船身很小,最多隻能容下三人,划船的船工坐在船尾,手腳並用地來掌控著小船。導遊說目前已經沒有年輕人會劃烏篷船了,因為這活很累,還要有一定的技術性。

我觀察著船家,果然年紀不小於五十歲,但見他雙手握著漿當舵,同時雙腿一屈一伸地踏著漿,嫻熟而自然,嘴裡不住地吆喝:“坐好,別左右晃,保持平衡了。”於是,小船便輕盈地在不寬的河道中前行,如一葉扁舟,在我的臉頰旁帶起一絲微微的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