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今年,抖音“抖火”了兩座城市,一個是重慶,一個是西安。西安好吃的好玩的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很多人的朋友圈也被這些視頻刷屏了。

雖然看上去很風光,但是西安心中的愁又有幾人知曉:為什麼我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優勢突出,但文化產業卻不大不強?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第一卷】

前段時間,也許是中了抖音的毒,湖北武漢的一位故友來西安逛了一圈,爬了大雁塔,登了城牆,上了鐘鼓樓,還去回民街和永興坊嚐了各種美食,總之抖音上出現的地方,他幾乎都走了一遍。

臨走前,我“設宴”招待了一下,也順便問問他此次西安之旅的感受。他直言不諱的說,作為十三朝的古都,西安的歷史遺蹟很多,留下的故事也不少,文化底蘊非常厚重,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西安,或者說長安,就是一部永恆的歷史書。李白曾說:長相思,在長安。長安這個名字承載了太多太多的記憶,“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孟郊對長安的記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這是賈島對長安的回憶。涇渭分明,明鏡高懸,一字千金,多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曾在這裡發生。

從這些話語中,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喜愛,嚴格的來說是對西安文化的喜愛。原本以為他會給西安打個滿分,沒想到也會出現但是。這位朋友告訴我,

原本想帶幾件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回去,但遺憾的是轉了幾圈發現所有東西都大同小異,沒有找到一件能講好西安故事的商品,這種情況令他很是不解:“這麼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竟然沒有一件能打動人的商品。”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潮,穿過鐘樓走到回坊,從大雁塔再到秦俑坑,商店裡販售最火爆的,仍是各色的小吃。琳琅滿目的旅遊紀念品要麼像義烏小商品一樣缺少質感,要麼如複製文物般高不可攀,這樣的購物體驗尤其對青年人來講提不起半點購買興趣。

有人說,西安紀念品市場的情形……有點不可描述,充斥市場的都是一些土到家,醜到哭的“殺馬特”們。因此,西安給人留下了“土”的印象,完全不懂創意。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第二卷】

陝西是文化大省,而陝西相當體量的文化資源全部聚集在西安。悠久的歷史文明為西安積累出其他城市無法企及的文化資源,西安已然成為一座儲量驚人的文化金礦。然而,豐富的文化資源也在不經意間築立起一座高大的“城牆”,禁錮住了本地文化創新的思路,固步自封,沒有實現真正的突破。

前些日子,我受邀參加了第四屆城市復興論壇,一位嘉賓在演講中提到了這樣的一組數據:

2016年,杭州規上文創企業3000餘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文創企業487家,年均從業人員59.38萬人,上市文創企業達24家,新三板掛牌6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4902.02億,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2541.68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23.0%,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城市,包括北京(14.3%)、上海(12.4%)和深圳(10%)等。

2016年,成都市文化創意法人單位約1.5萬個,從業人員約46.4萬人,實現營業收入2614.2億元,創造增加值633.6億元,佔GDP的5.2%,創意經濟已成為成都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6年陝西全省文化企業約2.2萬家,創造增加值為802.52億元,佔GDP比重4.14%。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陝西全省802.52億元、2.2萬家企業,成都一個市633.6億元、1.5萬家企業,兩者的差距很明顯的,更別說與杭州相比了。這還是用一個省與一個市比較,如果減去省內其他地市,僅用西安去比較,結果可想而知。

西安與成都、杭州相比,差距不僅表現在數量上,更表現在體量上。杭州有18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每個園區都配套完善,入住率高,產業集聚,辦公氛圍濃厚。成都也有10個左右的文創產業基地,還規劃了五大文創集聚區,而且在2017年的“了不起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大數據中,成都文創關注度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第三,成為“中國文創第三城”。

西安僅有大華1935、半坡國際藝術區(原紡織城藝術區)、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曲江創意谷、中國灃河·灃濱水鎮五個文創基地。大華1935、老鋼廠規模很小,入住的企業也少,而且文化創意類企業並不多,曲江創意谷、中國灃河·灃濱水鎮剛剛建成,還處於招商階段,半坡國際藝術區儘管資歷較老,但是徒有虛名。

文化創意產業關鍵在於“文化創意”,而不是“產業”。有了好的“頭腦風暴”,就可以為任何產業提供智力支持;相反,如果產業的“文創含量”比較低,即使生產的是文化產品,其實也屬於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加工業。

成都、杭州的文化再深厚,也沒有西安豐富,沒有故事也能創造出故事,利用“人腦加電腦”,打造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藍海”。

【第三卷】

當下,一邊是沒有資源的城市想方設法造景、挖故事,一邊是大把的歷史文化遺存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西安有最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沒有發揮出價值,常常被說“躺在老祖宗的遺產上吃老本

”。

記得永康書記剛剛到西安不久,在西安廣播電視臺組織召開了一次座談會,要把西安打造成中華文化的傳承基地,全國文化的創意中心城市,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絲綢之路國際交流文化平臺。

去年8月,永康書記曾提出了十個“為什麼”,被稱為“永康十問”,其中有一問就是關於文化產業的:為什麼我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優勢突出,但文化產業卻不大不強?

這個疑問不僅永康書記有,千萬西安人的心中也同樣疑惑不解,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永康書記很清楚,且每個西安市民其實也都知道,但是各級官員一直以來都是知道裝作不知道。

文化創意裡面的“創”字即代表了創意,也代表了風險。文化創意是一個見效週期長,需要廣泛培育的行業,不僅需要規模大的企業,也需要扶持小微文創企業加入進來。因此,政府的政策顯得非常重要。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我們先來看看西安對標的成都和杭州有什麼樣的計劃。

2017年11月,成都制定了《西部文創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建設20個文創小鎮、1000萬平方米文創園區、350條文創街區、2000個文創空間,通過5年努力,到2022年底,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26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2.0%,成為全國文創產業發展標杆城市、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國際創意城市。

杭州則更厲害,直接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圍繞“文化+科技”“文創+金融”“文創+旅遊”“文創+製造”等領域,認定文創融合示範項目50個,新增上市企業(含新三板掛牌)15家,文創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左右,到2020年,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6%左右,把杭州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文化創意中心。

2017年9月,西安出臺了《關於補短板加快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裡邊提到5年內全市至少建成掛牌10個國家級或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運營主體300萬元、100萬元獎勵,確保2021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

總的來看,在三十四條政策中,有關文創的內容顯得比較零散,最大的亮點是加快建立文創銀行,說明正在學習“杭州模式”。

抖音的火 難解永康書記心中的愁

與成都、杭州兩市比較,西安明顯差的很遠,思路還沒有跳出城牆,依然有些保守。當然,對於西安來說,依然創造了歷史,因為專門針對文化產業發展制定方案還屬於第一次。

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座城市重要的歷史文化積澱,體現著城市獨有的氣質,是城市的靈魂所在。如何讓西安沉睡的文化活起來,轉化成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這是永康書記心中一直思考的,也正在尋求良方補齊短板。

有證據證明,“文化+人腦+電腦”理念是一顆有療效的良藥,只要按方服用,相信西安的文化產業會好起來的。

5.29今日話題:你認為“西安故事”應該怎麼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