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二戰中意大利表現之差,已經不算是什麼駭人聽聞的新鮮事了。不少人戲稱,二戰中德國戰敗,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大利拖累的。從德國人的角度出發,有這樣一種調侃性質的說法:如果意大利中立,那麼只需要10個師;如果意大利加入盟軍,則需要再增派10個師解決它;然而,與意大利成為盟友,德國卻需要50個師來保護它。作為敵人,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曾說過:

“萬幸的是,意大利成了德國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從二戰中各方的評價來看,意大利之坑已經是人神共憤的共識了。然而翻看歷史,意大利很早前就是歐洲大國了;從20世紀初期,意大利已經算是世界列強了,無論是在殖民帝國搶佔勢力範圍,還是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都有意大利的身影。那麼,為何這樣一個聽上去頗為強大的國家,卻在二戰中的表現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呢?真的如同網絡段子中調侃的那樣,意大利士兵的戰鬥力堪稱可笑嗎?

答案是否定的,同時也是複雜的,無奈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多次提到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所有戰爭的根本出發點都是利益。然而,戰爭本身卻是對國家實力的考驗,二戰中意大利士兵的表現之所以可笑,問題就處在這裡。我們從數據上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1940年,當世界各大國開啟國家機器,支撐全面爆發的世界大戰時,前任世界霸主英國的產鋼量為1318.4萬噸,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為6076.6萬噸,第二大國蘇聯為1900萬噸,軸心國集團的頭號強國德國為1914.1萬噸,意大利有多少呢?只有226萬噸,這甚至都不如真正的小國日本的一半。其他戰略資源,意大利的產量也是非常之低,如石油,當美國的石油年產量突破1.5億噸時,意大利的石油年產量只有約630萬噸,甚至還不夠支撐戰爭。二戰才打了一半,意大利的軍艦就因為缺乏燃油而變成炮臺了。

1939年9月1日,當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時,意大利的戰略資源儲備仍然薄弱得可憐。其剛才只能支撐戰爭14天,煤炭能夠支撐50天,鐵礦石儲量能用三個月左右。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如果美國中斷向日本輸送資源,那麼日本將會在1943年因為資源短缺而自行崩潰。缺乏物資是日本的標籤,然而意大利似乎比日本更缺乏,卻被我們長期忽視了。

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有趣的是,即便是意大利的瞎子都能看出意大利沒有打這場戰役的實力,獨裁者墨索里尼卻信心滿滿,甚至處處想要與德國平起平坐。按照意大利國防大臣的說法,本國隨時都可以動員超過1000萬士兵。然而,限制意大利軍隊數量的並不是意大利人參戰的熱情,而是武器裝備實在是不夠用。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參戰時,陸軍僅有約74個師共計約45萬人,其中又只有20個師是真正滿編的。

其實,在軍隊建設方面,意大利與英國還真有點像。二戰時的英國陸軍相比海軍和空軍,可謂遜色一個檔次。而在意大利,這種偏向更加明顯。墨索里尼本人都宣稱陸軍不過是擺個架勢,真正依靠的是海軍和空軍,甚至連陸軍的勳章都不如空軍和海軍精美。二戰中意大利海軍艦艇總數為257艘,其中包括4艘戰列艦,7艘重型巡洋艦。這樣的實力雖不比美、英、日三家,但比起同時期的其他軍事強國,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另外,意大利空軍其實並不落後,然而,在墨索里尼政權的刻意包裝下,空軍成了國家引以為傲的“精銳”,也成了官僚子弟混日子、混資歷的地方。

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除此之外,二戰中意大利表現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高層的瞎指揮。就拿入侵希臘來說,這場戰役的原因荒唐可笑:1940年10月12日,德國輕而易舉低控制了羅馬尼亞。作為盟友,墨索里尼聽後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非常生氣和擔憂,因為德國方面事前沒有找他開會。他因此覺得自己的地位矮了一頭,尊嚴受到了成噸的打擊,因此慌忙要求主動入侵。意大利專門找了個軟柿子——希臘,實際上,希臘戰役之初,意軍是佔據優勢的。然而由於戰略戰術上的草率,導致意軍最終以慘敗收場。

雖然意大利高層這樣頭腦一熱亂指揮的案例數不勝數,但二戰中意大利士兵的作戰意志,絕非不是網絡段子中那樣差。在烏克蘭戰役中,戰役爆發初期,意軍就俘虜了超過10萬蘇軍;在武器裝備落後、補給中斷的情況下,意軍面對數目超過自己的蘇軍,仍在包圍圈內堅持了近一個月。撤退時,意軍硬是憑藉白刃戰殺出一條出路,最終一個約3萬士兵的意大利集團軍,只有不到4000人倖存。意大利第185“閃電”傘兵師,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軍精銳部隊。其戰鬥力絲毫不遜於德軍精銳,每次出戰都能給盟軍造成巨大打擊。阿拉曼戰役後,閃電師高喊著“為了意大利王國的榮譽而戰”的口號,頑強阻擊了人數佔據明顯優勢的英軍。陷入絕境後,閃電師殘部才在摧毀所有武器裝備後向盟軍投降,一個師最終只剩約300人。

被誤解的意大利士兵:戰鬥意志不輸蘇軍,無奈卻又令人心疼

既然意軍實際上戰鬥力並不算差,為何爭先恐後地投降呢?這個問題可以用咱們中國一句古話來回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這樣說:二戰中的意大利軍隊,如果在正常情況下尚有一定的戰鬥力,然而獨裁者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暴戾無度,喪失軍心;除此之外,對於意大利這個國家來說,幾乎所有的條件都暴露了一個問題:意大利根本沒有實力攙和這場世界大戰。在種種複雜與無奈的原因之下,與其說意大利士兵戰鬥力差,不如說他們根本不願充當法西斯政權的炮灰,在用另一種方式抵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