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戲照

西安,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在這裡生活、探索、奮鬥、創造的人們,書寫著西安這片土地的故事。

她們或在老城根和城牆裡中出生成長,或在傳統藝術和工藝中傳承堅守,或在創意園和科技園中探索創新,或在萬變的商業世界中逐夢前行……在各行各業中引領開拓的人們,展現了西安在不同領域的發展歷程和特色成就,她們的氣質,正是這片土地可感的溫度。

鳳出西岐舞乾坤,棲於西安。她也在。

決定動筆的前兩日,採訪錄音我聽完第七遍。但題目以下的一片空白,已經過了三小時,留白依舊。

書畫排布講求留白高妙,又有“文章高白雪”,這可不是出於我“胸中有乾坤,下筆自風華”的苦吟。而是蕩氣迴腸間,憑生了一份心疼,起始間,何以水映星光?

人物寫作中,慣以藝術加工來表現人物的豐滿與張力。但從她開門的第一眼,我就知道,這希求我篤定娓娓道來的甘於平淡講述的決心,文似看山不喜平。於平中見奇?講述的是她,考驗的卻是我。

而恰好,真實記錄正是我們的初衷與價值觀核心。

這是一位已過不惑的女性藝術家。她秀雅、和美,簡單又真實;她漂亮,氣質可人。但我想說的並不僅僅是這些第一感官的溢美之詞,而是她純樸的,少女般的嬌羞之態,清澈的眼神透出的內蘊深潭

是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讓她刺痛難耐。

她是李君梅。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秦腔戲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兩次獲得者。本次《女性記錄者》優秀女性採訪計劃嘉賓。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生活照

採訪|趙帆 李晶

撰寫|李小兔 趙帆

嘉賓推薦人|褚爽(作家、攝影師、電影學教師)

01

◇◆◇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生活照

首先,說說恩重如山。這是,我們對天下父母懷有最高的敬意。

1980年代,人們還在為一口吃的戰天鬥地。在寶雞岐山縣的一個村裡,李君梅父母亦如是,當做出那個艱難的決定之時,他們的初衷,只是不想讓孩子再受農村的苦了。

李家有三個孩子,她排第二。她14歲那年,父母擠出畢生積蓄將她送往西安學習。她考上了省藝校。

出發前的一天為女兒準備行李,並檢查好幾次,兩口子表現出的堅定,當孩子報完名,走出省藝門口,內心卻多了一份忐忑、不捨。母親回望學校之時,眼淚下來了,一俟的父親安靜著,拉起妻子走了。

女兒來到了“新世界”,兩口子還得趕回老村,在熟悉的土地接續淌汗。此後的五年,為了縮減每一顆糧,都是母親一個人來城看女兒。

父親在外地謀生,靠母親一個人料理家務,荷鋤塬上。那一年中秋節,父親單位發了8塊月餅,全家商量了許久,決定也往西安送。用紙包好,母親連天坐火車、倒汽車來到這西安城。在西安解放路到站後,母親行腳力,又能省下兩毛錢車費,買兩個包子給女兒吃,一路走到省藝校。

父母對待孩子是公平,將苦難自己扛著。那個時候的大姐也升了學,因為李君梅的開支,大姐只能拿著5塊錢過活。當大姐告訴家裡,這還不夠吃飯的時候,母親將僅剩的十斤大米和10個雞蛋帶到集市叫賣,大米作價5元,雞蛋換得5毛錢,給大姐又送去了。

幸好,一家人的堅韌,以合抱之力走到了美好幸福。

五年中,唯一可以拜託的人是經常來西安的李君梅的三爸,讓他能多去學校看看孩子,瞭解下孩子的學習生活。

因為李君梅的表現優秀,家景逐漸明朗,她有了分配的獨立宿舍。母親再來西安的時候,不必著急來回。只是,宿舍條件不太好,非常潮溼,久而久之,對孩子的腰是絕對不好的,母親非常清楚。回家商議之後,再一次拿出積蓄給孩子咬牙在別處租了一間房子。

這就是母親的力量,乾坤之中,物種之最。你若有知,聲動九天;你若不知,看水行地。

此後,母親一邊回岐山老家給兒子看孩子,一邊來西安陪李君梅,直到父親退休。

退休後的二老,一有時間就追李君梅的演出,成了鐵桿粉絲。每次演出結束,母親總會在人群中不斷問觀眾的意見。這是一位母親對女兒的藝術表演,像水一樣託舉著星光,為她聽風聽雨聽樹語,反饋於她,鞭策她不斷學習、拔高。並永遠端著一杯溫水,等她下臺,是的,這是一杯不知道兌了多少次的溫水,總之,讓孩子喝到的時候,一定是非常舒服的。這就是一杯甘霖,至少在父母心裡,它可以保護女兒的嗓子,即使女兒說不得喝,也得抿一抿。

二老來西安呆了許久,他們還是來照顧孩子的,孩子的腰傷很嚴重。父親說,這孩子太倔了,我們是讓她拼搏,不是讓她拼命;這些年落下的這病,我們只能照顧她的起居,為她尋醫問藥。我們是要監督她不能拼命,但我們也不會干涉孩子的發展與藝術追求。這倔就像當年上學,從不張口和家裡要東西。

我問李父:如果再選一次,還會讓孩子走這條路嗎?父親思索了下,依舊說:不能讓孩子在農村受苦,上學總歸是好的。

02

◇◆◇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戲照

秦腔的情節,草灰伏線般埋入了她的人生。但登臺時的滿足與藝術掛鉤,明裡暗裡為她指引前路。

唱了30年秦腔的李君梅篤信“演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領悟”——甩水袖,站定亮相,情態、眉眼俱玩轉深情。總之,身段含蓄,天生花旦。

秦腔,唱戲聲調張揚,但精神收斂,懂得放更懂得收。

這像一個圓,有上揚到頂點的弧,也有下墜到底的弧,如同30年秦腔的跌宕。循環往復,有起有落,生生不息,換得圓滿。

在李君梅成長的年代,生活幾乎都來自秦腔。學秦腔,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喜歡戲曲,算是票友。她初中畢業那年,剛好省藝校招生,到現在李君梅還清楚的記得,1988年初試,她唱的是晴雯歌。恰逢1987年紅樓夢在全國播放,轟動全國。

那時候,還不知道這首歌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改變她一生的選擇。

1988年,李君梅14歲。對當年的她來說,練功確實是一個特別艱難痛苦的事情。

作為學生,李君梅年齡已經偏大,腰啊腿啊都不像小孩子那麼靈活。學校裡幾歲的孩子身體還沒定型,練習相對輕鬆,而她的身體幾乎定型。人家一踢腳可以快到頭上,她一踢腳就在腰上,這對李君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但李君梅最終選擇接受,雖然過程中幾次想放棄退學,

但因為骨子裡的執著,她堅持了下來。她心裡憋著勁,對練功、唱戲透著認真和執著。

學校的五年裡,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基本都是在練功房度過的。沒什麼課就自己去壓腿,一有時間就反覆聽磁帶練習。

她學得並不快,但每次回課,說過的總能消化,該背該練的都會做到。藝術學校裡流傳一句話:如果練功房裡只剩一個人,不用猜,準是李君梅

當年的她,可能看起來有點羞怯,但實際上她出醜不怕,吃苦,就更不怕了。剛去學校的時候,她整個人像樹苗一樣長在練功房裡,幾乎要生根了。她的技藝,她的美,她埋藏在古典氣質裡不自知的現代感,這些將在她後來的人生裡不斷被談論、被解讀。

而學校只負責流傳她無人可及的勤奮:她好像是那種只要盯著對岸,腳步就不會有一絲猶豫的人。但她說,那五年就跟過了五十年一樣!

對為什麼能在這行堅持住一類的話,她的答案很簡潔:“只是因為熱愛。我這一生從事這個行業就沒想過別的,別的什麼也不會

。”

為了專業的進一步提升,2005年時毅然暫停了一切演出,用了8個月的時間全力備戰中央戲劇學院的成教學院,並順利地成為了導演專業的學生。

“用腦子和用心演戲,最後就是拼文化”馬蘭魚老師就是這麼對她講的。當然,隨著新文化產業發展與外來文化的進入,她也必將與秦腔一同面臨時代的挑戰。在她心裡,秦腔從技藝變成文化,她試著創新,而後傳承。

聊起這段經歷,李君梅淡然一笑:“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話劇的這兩年對我的表演影響很大。以前是別人怎麼說我怎麼做,在經過系統學習、提升之後,我對錶演有了更多自己的感悟,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了更多的把握。”

練功、演出,練功、演出……這三十年,除了秦腔,李君梅幾乎其他什麼事都沒幹。時至今日,即便不用每天練功,她也能將一齣戲唱下來。一年365天,行李箱沒有入櫃過,始終都在進門口放著。

採訪之前,我在家聽了一段李君梅老師的《鎖麟囊》。她的《鎖麟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角兒的魅力。幽咽婉轉之外,是月白清明,是寂孤空靈,是綠水盪漾,慷慨激昂,飽滿、從容。

作家雪小禪曾評價《鎖麟囊》是戲曲中的《蘭亭序》。茶中的極品普洱,人生的花枝春滿;還是僧人在花樹下了悟,修行的人拈花微笑,愛情中的白頭偕老、友情裡的地久天長。

想起朋友圈裡,有個做茶的姐姐也是秦腔愛好者,每看《鎖麟囊》都會熱淚盈眶,無論多少次。她的為人,也格外像那個富家小姐薛湘靈,有慈悲心,見到悲憫之事、之人必出手相扶。

人生的路是奇妙的,要麼溪水輕淌,要麼翻江倒海。而一路前行之中,多感謝的是那些或大或小,奇態百異的石頭。它們往往都是貴人,即使生硬,卻讓你積蓄力量,清澈無畏。

而她走上了秦腔之路,並一往直前;並在暗夜之後,得以成為星光。是因為她的恩師馬藍魚先生當年力排眾議說的一句話:一張白紙好畫畫。他之後五年中的悉心、嚴厲教導,才能使她站上臺,並站好臺,站穩臺。對他,她的敬重與感恩從內心長成磐石。

但真正堅持下來的,與她身上從小具備的思考,領悟力是分不開的。她始終懂得,如何適合自己,如何融入。她有自我的標準,這個她能體會的到。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戲照

03

◇◆◇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生活照

清曠的舞臺上,嫋嫋娜娜走出個清麗女子。她的水袖如行草般收放自如、唱腔婉轉低沉,一句“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唱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聲落時,她甩一甩水袖,扭轉頭去,將清冷的側臉留給看客。

這是李君梅不知道第幾次的謝幕,唱的是《鎖麟囊》選段。一曲終了,大幕緩緩拉起,燈光大亮。上海全場百名觀眾紛紛起立,拍照喝彩,流連忘返。今時今日講起之時,她亦彷彿進入了當初之境,清唱了一段。

我看她之前的採訪,背影看著像個女學生。挺拔,清瘦見骨。轉過來,是輕柔的一張臉,五官各就其位,毫不喧譁。

上了妝李君梅是另一個人。她是《鎖麟囊》裡的薛湘靈,《帶燈》裡的帶燈,含蓄方正,風度謹嚴,唱功很好,身段的調度生髮合乎規範,風格莊重。臺下,她妝都不化,對於眼角的自然痕跡,看起來甚至沒有掩飾的慾望。

只要李君梅在臺上,臺下就基本座無虛席。李君梅的表演有一種非常樸實、含蓄的美,除了純正、嘹亮的唱腔外,她還特別善於人物內心的捕捉,將人物形象塑造得很豐滿,是個不可多得的演員。

這是著名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徐小強對她演出的真實感受。

但這還不是關鍵。在徐小強導演看來,一個演員的魅力在於她身上能引起共鳴的人格,而這種人格會跨越語言、國度、文化,向觀眾施展魔法。

五年時間,三個戲劇大獎,三個代表作品,三次轉型突破。

2011年6月,獲得中國戲劇第二十五屆梅花表演獎;

2016年3月,獲得第二十六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

2016年11月,獲得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

5年來,她帶著《梨花情》、《鎖麟囊》、《帶燈》下基層演出了400多場。還有無數次的摺子戲、清唱等下鄉演出,大大小小也是幾百場,平均每天化妝三四個小時,一直從早上到到晚上,每個動作、唱腔都反覆3次以上。有時候帶妝久了,包的頭因為勒的太緊經常讓她非常難受,但她依舊微笑。

有時候實在太累了,會撐著勉強將最後一句唱完,轉身背對觀眾時肩膀就開始抖,下臺後立馬靠著梳妝檯。李君梅說,自己出身農村,自己的根在農村,自己的愛也在農村。秦腔最廣大的戲迷在農村,自己的事業土壤更在農村。“他們可能不是會鼓掌的觀眾,但你會看到,無論嚴寒酷暑,只要有戲過去,戲迷們就在露天下等著看我們演出。有一次飄著鵝毛大雪,大家都快凍僵了,戲迷們身上落滿了雪,可是沒有人離場。是來自於基層那種淳樸的愛,使我們每每心中感動,拼了命的去演唱。

比如,那一場,舞臺很長,足夠將戲曲之境的感知表現出來,而恰好,那一刻的觀眾席無比安靜。那是,水袖掩面,自我的再次蛻變。

那一刻,對於藝術的再創造,她融了進去,一切的張力也到達了觀眾的心中,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是一個人。一個整體,在共同發聲、傾聽,並與自然、世界達成共性。我想那是一個演員的天人合一,那也是藝術的本根之源。至此,她又攀上了一個臺階,說不出來,卻知道如何去做的一種表演的密碼鑰匙,被她掌握了。

李君梅的話頭在聊起恩師馬蘭魚的時候特別的激動。她們能成為師徒靠的是戲曲緣分,她至今相信這是命運對她最隆重的一次垂青,馬老師是她戲曲生涯的一道“龍門”。至今,她把這歸為馬蘭魚老師眼光的獨到,以及——可能看我是個還算用功的學生。

李君梅認為自己是在遇見馬蘭魚之後剛剛開竅。

“我對她就是敬畏,她教我的所有,我都當成是最好的東西,記下來回去消化”。

採訪時還會有一些瞬間,她在某個動作上突然有所領悟,想起恩師的教導——“你長大了,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為了這句話,她等了多年,但值得。

因為熱愛,所以無悔。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生活照

而在我們採訪之前,她又剛剛又獲得一個大獎。2018年4月,再次獲得第二十八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

說起秦腔藝術的傳承,她說:要包容,不貪多,求精,在實踐中多研究

。臺上十年功,亦是十年磨一戲,但十年不夠,得幾十年的磨,這樣才行。

傳統的就是最經典的,演員演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都是有進步,有變化的,這樣首先在演員自身的傳承上就能做好。首先就是要把老一輩的學好,領悟到,穩紮的演出來,傳下去。

再就是對於科技的輔助要感謝,正因為那些科技帶來的舞美效果,才使得戲劇產生了一種更加震撼的美學張力。再就是所有的傳承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之上,每一個表演家都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的文化修為。

採訪後記

在本次稿件的整理、撰寫過程中,我們思索再三,將李君梅老師所講的很多的專業知識忍痛刪除,沒有呈現。其一為,我們更想簡單的將人物精神表現出來,其二為,我們生怕微小的不到位,造成讀者對專業的誤解。

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寫作,我們儘量的給讀者呈現一個有血有肉的的李君梅,真實記錄她的特質,為更多女性朋友帶去啟示。一如她在戲臺弘揚傳統精粹那樣。

也因為我個人堅信,藝術的第一修養一定是來自人品的基石映射,知禮而厚德,簡單而堅韌,方工於匠心。而其高揚,必源於內蘊的自然之道,張力無限;物神者物,神物者神。

李君梅,天生一個角兒。不宣揚,不討好,卻有許多年輕的粉絲。

她說:“三四十歲正是一個演員的黃金年齡,比年輕時多了幾分歷練和生活沉澱,也增加了對人物、對唱腔的把握,我將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心態,將我的秦腔事業發展下去。”

此刻,她與我,以戲臺為隔,似那雷池亦或天人界分。她這輩子在臺上,我等曲終不忘鼓掌。

愛以夢為伴的大賢莊子說,人生不若一場春秋大夢。李太白說,但使長醉不復醒……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戲照

(戲將開始)

小君梅被師傅領進一扇門,木漆剝落、玻鏡落灰,通往那戲臺終端。

那門前是:臺前花草寂、房簷兩三滴,斜陽一殘柳,風過石幡然。

那戲臺是:唱唸做打,鼓樂笙班,臺上世相有限,人間清景無限。

噓,不要驚到那扇門內,靠著戲臺小憩的小小君梅啦。

這正是:誰說戲曲真夢幻,無非醒世大文章。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李君梅戲照

《初見》

――謹以此詩致敬藝術家李君梅老師

我試想過梅

並不指向一個季節

在修飾中的語境

逐漸靠向並取名太陽

我追逐一種真實

佳人青澀,日子澄明

說多久的時光啊

都不帶有書信到達的遠方

你又能想聽風的人呵

――看見梅,歸來家中

且曲:已風華,正梅開

是曲:終上意,妝紅顏

李君梅簡介

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戲劇"梅花獎"

國家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上海戲劇“白玉蘭表演主角獎”

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獲得者

陝西省青聯常委,陝西省民盟委員

2008年中國婦女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陝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陝西省三八紅旗手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陝西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工閨閣旦、正小旦,扮相俊秀,表演純正,音色甜潤,自然質樸,師從著名錶演藝術家、教育家馬藍魚。

先後在《帶燈》《鎖麟囊》《梨花情》《竇娥冤》《王寶釧》《恩仇記》《龍鳳呈祥》《十五貫》《斷橋》等等劇目中擔任主演。

1996年榮獲陝西省“第二屆秦腔卡拉ok大賽”專業組一等獎

1999年榮獲“戲曲百佳演員”稱號

2000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2000年11月榮獲陝西省“秦腔清唱、摺子戲大賽”表演一等獎

2002年榮獲中城之星陝西省“優秀劇目展演月活動”表演一等獎

2005年榮獲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

2008年榮獲首屆陝西省“秦腔摺子戲個人專場”表演一等獎

2010年8月榮獲第五屆“西北五省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2011年6月榮獲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14年8月榮獲西北五省秦腔藝術節特別優秀表演獎

2014年10月榮獲陝西省第七屆藝術節特別優秀表演獎

2016年榮獲上海戲劇"白玉蘭表演主角獎”、國家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2018年4月獲得上海戲劇“白玉蘭表演主角獎”

李君梅︱鳳出西岐舞乾坤,歸來仍少女

這是女性記錄者“優秀女性採訪計劃”

第16篇文章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