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老師有哪些?

花生251227

一所培養無數軍中精英的學校,當然老師眾多,而且辦學特色明顯,是孫中山倡導“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時期,第一大特色就是有蘇軍顧問團,有很多蘇聯軍事專家並直接參與授課。以加倫將軍為首。

第二個特色,蔣介石被任命為校長,而蔣介石是日本陸軍仕官學校畢業,故有日本留學的經歷的何應欽、錢大均等受到重用,分任教育長,參謀長等主要軍事方面的主官。

學校建在廣東,粵系軍閥自然也有部份文武兼備的人員進入軍校任職,如李濟深,鄧演達,葉劍英也屬此例。當然他們也都是國民黨員。葉劍英是後來加入共產黨的。

基層軍事教官,多是一些國內基它老牌軍校出身的,後來有名氣的人物有陳誠,劉峙,蔣鼎文,顧祝同等。

第三個特色,黃埔是軍政一體教育的學校,即教授軍事指揮技能,也教授政治理想,這是不同於舊式軍校的鮮明特點,畢業生無論是信仰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比舊式軍閥的軍官更加勇敢,無畏犧牲。這也是北伐軍以少勝多,攻無不克或能堅持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所在。故軍校有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周恩來是副主任。(後來是周佛海)。陳果夫任過政治教員。共產黨的政治教育任課老師極有名望,代表是肖楚女和惲代英。所以才在國民黨主辦的學校裡發展了那麼多的共產黨員,並且大部份終身堅貞不渝。

最後說明一下,聶榮臻元帥,在黃埔時期更準確的說是工作人員,而不是教員。


淨月暖陽

黃埔軍校成立時,以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教練部李濟深、鄧演達(不久因蔣排擠一度離校旅德,孫中山逝世後回國回校任教育長,北伐開始時任總政治部主任,開始成為國民黨左派領袖,深為蔣校長嫉恨。武漢分共後流亡蘇德,30年回國,31年在上海租界被捕並被引渡到南京,被蔣秘密處決)為正副主任,教授部王柏齡、葉劍英為正付主任,政治部戴季陶、張申府(介紹張國燾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又是周恩來、朱德入黨介紹人。25年中共五大會議上因意氣用事退黨。後一直從事民盟等民主工作,48年底在國民黨敗局已定情況下發表《呼籲和平》一文被民盟開除。建國後又被劃為右派,直至79年平反。)為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胡謙為教育長(24年11月增設。胡27年與李漢魂部衝突中被殺)

軍校由六個部門組成:教育、訓練、政治、管理、醫學和補給。學員先後分設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

特別強調的是政治部早期在戴季陶、張申府(二人均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黨元老。)管理下在軍校較為弱勢,後張申府因與蔣校長難以共事而辭行,之前舉薦周恩來到軍校並接替其任副主任。不久周恩來接任主任,在短時間內將政治部在軍校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一舉成為軍校第一部門。這也就是周長期在國共兩黨均有威望之原因。

後軍校從東征勝利後先後在潮汕、南寧、長沙、武漢等地開設分校。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早期合作的典範之作,教師彙集了當時國共兩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大多數精英。在兩黨關係破裂前基本形成了國民黨負責軍事教育,共產黨負責政治宣傳教育的格局。

除前述外教職人員中較著名的國民黨方面有:

汪精衛:軍校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宗仁:校務委員兼南寧分校負責人

白崇禧:校務委員

程潛:校務委員、長沙分校負責人

陳果夫:招生委員會委員

邵力子:校長辦公室秘書長、政治部主任

顧祝同:戰術教官、管理部主任

陳誠:軍事教官、校長辦公室特別官佐

陳繼承:教官、教育長

錢大均:兵器教官、參謀處長

劉峙:戰術教官

蔣鼎文:學生隊區隊長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代理教育長、代理校長

張治中:代理學生隊區隊長、武漢分校教育長

嚴重:一期學生副總隊長(總隊長鄧演達兼)、二、三期學生總隊長(嚴重早期得蔣重用,後因與鄧演達交厚被蔣用其副手陳誠替代,遂退出軍界,44年病逝)

繆斌:政治教官(抗戰時先投汪偽成為漢奸,又與何應欽、戴笠保持聯絡。45年受蔣託戴笠指令去東京與日密談,抗戰勝利後受蔣獎勵,不久與日密談曝光,遂被國民政府抓捕,並以漢奸罪第一個被處決。)

邵元衝:政治教官、政治部代理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駿彥:軍需部主任

宋榮昌:軍醫部主任

李其芳:軍醫部副主任、主任(留德醫學博士,歸國後為孫中山、張靜江治病,被舉薦進軍校先任副主任,旋即被蔣與宋榮昌對調,數月後因宋等人告狀辭職)

共產黨方面有:

惲代英:政治總教官(31年被顧順章出賣,蔣即下令處決)

肖楚女:政治教官

(與熊雄一起被捕並遇害)

張秋人:政治教官(後中共浙江省委書記,28年在西湖被黃埔學生出賣被捕後犧牲)

瞿秋白:政治教官(35年在福建被一期學生宋希濂部俘獲後犧牲)

高語罕:政治教官、政治總教官(後隨陳獨秀加入托派,29年被開除出黨,48年病逝)

熊雄: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變後在軍校被李濟深抓捕後犧牲)

聶榮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教官

魯易:政治部秘書、副主任(後任賀龍紅三軍政治部主任,肅反委員會負責人,32年被俘後犧牲)

陽翰笙:政治部秘書

毛澤覃:政治部職員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應是武漢分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董必武:武漢分校校務委員

夏曦:武漢分校政治部主任

李達:武漢分校代理政治總教官(是一大代表,不是55年上將)

張國燾: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陳潭秋: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陳毅: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

另外還有兩個名人:

許德珩、章伯鈞,都是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很多黃埔畢業生畢業後先後在軍校任教的就不列舉了。

1924年初,鮑羅廷應孫中山之邀,派出了切列潘諾夫為組長的蘇聯軍事顧問小組參加軍校籌備工作。軍校初創時期蘇聯顧問有名可查的有40餘人,絕大多數是軍事教官。著名的有加倫、蔡爾帕諾夫、白禮別列夫、嘉烈裡、瓦林等。先後在校執教的蘇聯教官和職員有300多人,直到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因蔣校長反共排蘇而全部撤離回國。


味心齋

黃埔軍校成立時,以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教練部李濟深、鄧演達為正副主任,教授部王柏齡、葉劍英為正付主任,政治部戴季陶、張申府(介紹張國燾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又是周恩來、朱德入黨介紹人。25年中共五大會議上因意氣用事退黨。後一直從事民盟等民主工作,48年底在國民黨敗局已定情況下發表《呼籲和平》一文被民盟開除。建國後又被劃為右派,直至79年平反。)為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胡謙為教育長(24年11月增設。胡27年與李漢魂部衝突中被殺)。

軍校由六個部門組成:教育、訓練、政治、管理、醫學和補給。學員先後分設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
特別強調的是政治部早期在戴季陶、張申府(二人均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黨元老。)管理下在軍校較為弱勢,後張申府因與蔣校長難與共事而辭行,之前舉薦周恩來到軍校並接替其任副主任。周恩來後來接任主任後,在短時間內將政治部在軍校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一舉成為軍校第一部門。這也就是周長期在國共兩黨均有威望之原因。
後軍校從東征勝利後先後在潮汕、南寧、長沙、武漢等地開設分校。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早期合作的典範之作,教師彙集了當時國共兩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大多數精英。在兩黨關係破裂前基本形成了國民黨負責軍事教育,共產黨負責政治宣傳教育的格局。
除前述外教職人員中較著名的國民黨方面有:
汪精衛:軍校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宗仁:校務委員兼南寧分校負責人
白崇禧:校務委員
程潛:校務委員、長沙分校負責人
陳果夫:招生委員會委員
邵力子:校長辦公室秘書長、政治部主任
顧祝同:戰術教官、管理部主任
陳誠:軍事教官、校長辦公室特別官佐
陳繼承:教官、教育長
錢大均:兵器教官、參謀處長
劉峙:戰術教官
蔣鼎文:學生隊區隊長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代理教育長、代理校長
張治中:代理學生隊區隊長、武漢分校教育長
嚴重:一期學生副總隊長(總隊長鄧演達兼)、二、三期學生總隊長(嚴重早期得蔣重用,後因與鄧演達交厚被蔣用其副手陳誠替代,遂退出軍界,44年病逝)
繆斌:政治教官(抗戰時先投汪偽成為漢奸,又與何應欽、戴笠保持聯絡。45年受蔣託戴笠指令去東京與日密談,抗戰勝利後受蔣獎勵,不久與日密談曝光,遂被國民政府抓捕,並以漢奸罪第一個被處決。)
邵元衝:政治教官、政治部代理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駿彥:軍需部主任
宋榮昌:軍醫部主任
李其芳:軍醫部副主任、主任(留德醫學博士,歸國後為孫中山、張靜江治病,被舉薦進軍校先任副主任,旋即被蔣與宋榮昌對調,數月後因宋等人告狀辭職)
共產黨方面有:
惲代英:政治總教官(31年被顧順章出賣,蔣即下令處決)
肖楚女:政治教官(與熊雄一起被捕並遇害)
張秋人:政治教官(後中共浙江省委書記,28年在西湖被黃埔學生出賣被捕後犧牲)
瞿秋白:政治教官(35年在福建被一期學生宋希濂部俘獲後犧牲)
高語罕:政治教官、政治總教官(後隨陳獨秀加入托派,29年被開除出黨,48年病逝)
熊雄: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變後在軍校被李濟深抓捕後犧牲)
聶榮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教官
魯易:政治部秘書、副主任(後任賀龍紅三軍政治部主任,肅反委員會負責人,32年被俘後犧牲)
陽翰笙:政治部秘書
毛澤覃:政治部職員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應是武漢分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董必武:武漢分校校務委員
夏曦:武漢分校政治部主任
李達:武漢分校代理政治總教官(是一大代表,不是55年上將)
張國燾: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陳潭秋: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陳毅: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
另外還有兩個名人:
許德珩、章伯鈞,都是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很多黃埔畢業生畢業後先後在軍校任教的就不列舉了。
1924年初,鮑羅廷應孫中山之邀,派出了切列潘諾夫為組長的蘇聯軍事顧問小組參加軍校籌備工作。軍校初創時期蘇聯顧問有名可查的有40餘人,絕大多數是軍事教官。著名的有加倫、蔡爾帕諾夫、白禮別列夫、嘉烈裡、瓦林等。先後在校執教的蘇聯教官和職員有300多人,直到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因蔣校長反共排蘇而全部撤離回國。

用戶61482539190

黃埔軍校,通常來說是指在抗戰內戰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前六期師生,而且七期以後軍校轉至南京單獨由藍黨開辦。

從老師方面來說,黃埔師資力量配備絕對豪華無比。軍校總理中山先生,校長常凱申,黨代表廖仲愷,此即黃埔前三巨頭。此外,副校長李濟深、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練部主任王伯齡,總教官何應欽等。後期,汪精衛繼任黨代表,周總理繼政治部主任,都算一時人傑。而陳誠此時只是沒有具體職務的校長辦公室候差上尉軍官,所以一二期學生幾乎都不承認陳誠為老師,就是此原因。

軍事教官基本來自保定軍校畢業,如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繼承、嚴重等著名將領,後期則有張治中,陳誠,湯恩伯等。軍事教官大多是藍黨,少數是紅黨。

特別的是鄧演達。鄧演達是廖仲愷後最堅定的左派。對黃埔軍校三四五六期的影響能力僅次於常凱申,與常周並稱黃埔中三巨頭。1927年3月,鄧常兩位老朋友因政治理念分道揚鑣,之後多次組織反常暴動並拉攏學生預備在1930年冬於全國多省由七個師同時起事,最終因內部組織問題流產。

就算陳誠也是鄧演達親自挑選和提拔的,更是進入大元帥府警衛連和黃埔軍校,接替嚴重任22師長的重要舉薦人。所以說陳誠是鄧演達的人毫不過分。因此在四一二後,21、22兩個師內部思想極為混亂,包括陳誠在內大批年輕軍官預備譁變轉投武漢鄧演達也就毫不奇怪。最終,1931年底,常凱申勸降鄧演達不成秘密殺害,陳誠1932年元旦娶常凱申宋美齡的雙料乾女兒譚詳,陳誠才算是真正被常凱申作為親信加入核心圈。

政治教官基本來自紅黨。肖楚女,熊雄,惲代英等皆大名鼎鼎。所以黃埔前六期學生普遍親CCP一些,即便加入藍黨的大多數黃埔學生對紅黨也多少有香火情份。正因為如此,常凱申搞四一二,執行者是桂系第七軍與前軍閥部隊周鳳歧26軍,黃埔學生組成的嫡系第一軍被常凱申提前調離,避免了血腥。


張勇達州

這個問題有點難答,別說黃埔軍校的老師有哪些,就是問校領導班子,也難一一列舉。

蔣介石

狹義上的黃埔軍校,只存在於1929年至1931年。1924年國民黨建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國民黨在臺灣高雄鳳山區建立陸軍軍官學校,一直延續至今。


廖仲凱

廣義上的黃埔軍校,即是陸軍軍官學校,光校長及領導班子到今天已經二十幾任了。只說第一屆領導班子吧。孫中山為黃埔軍校總理,蔣介石為黃埔軍校首任校長,廖仲凱為校黨代表(國民黨),李濟琛為校副校長、教練部主任,鄧演達為教練部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校總教官。

李濟深


周恩來

何應欽


民說

蔣介石根本沒有進入日本士官學校,是個二流學校、振武學校的學生!

黃埔軍校軍事教官上層主要來自當時最優秀的正規軍校:日本士官學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齡、總教官何應欽是代表(兩人同時也是雲南講武堂前教官),保定軍校、副校長李濟深、教官劉峙、顧祝同是代表,雲南講武堂、教授部副主任葉劍英、教官徐成章是代表,以及蘇聯紅軍派來的軍事顧問們。下層隊官主要來自雲南講武堂、佔百分之六十以上,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崔庸健元帥、陳奇涵上將是代表。

政治教官則是搞政治的官員們,以政治部前主任國民黨人 戴季韜、後任主任共產黨人周恩來為代表,陳立夫、聶榮臻等都是政治教官。


烏蒙樑子

孫中山任蔣介石為校長,

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

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

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

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

何應欽為總教官。

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鄉下那點事

蔣介石為校長

廖仲愷為黨代表

教練部李濟深、鄧演達為正副主任

教授部王柏齡、葉劍英為正付主任

政治部戴季陶、張申府為正副主任

何應欽為總教官,胡謙為教育長

汪精衛:軍校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宗仁:校務委員兼南寧分校負責人

白崇禧:校務委員

程潛:校務委員、長沙分校負責人

陳果夫:招生委員會委員

邵力子:校長辦公室秘書長、政治部主任

顧祝同:戰術教官、管理部主任

陳誠:軍事教官、校長辦公室特別官佐

陳繼承:教官、教育長

錢大均:兵器教官、參謀處長

劉峙:戰術教官

蔣鼎文:學生隊區隊長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代理教育長、代理校長

張治中:代理學生隊區隊長、武漢分校教育長


奮鬭時代

太多太多了,如:

國民黨:

蔣介石:校長

廖仲愷:黨代表

李濟深:教練部主任

鄧演達:教練部副主任兼總隊長

王柏齡:教授部主任

共產黨:

葉劍英:教授部副主任

周恩來:政治部主任

聶榮臻、魯易:政治部秘書


請叫我譚心笙

回憶歷史黨喚醒四萬萬同胞起來抗擊法西斯主義,黨的先鋒都是黃浦生在安徽人永運記住為人民解放戰鬥先驅葉挺和王若飛還有一起與國民黨蔣陰謀殺害經導者,這是我對抗日中先驅不怕艱難敢於犧牲典型人物,隨然這是悲情,但鼓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起鬥志,流轉當時局勢,我們要明記黨歷不能忘。正義人民永是真理,電發抗日記念館,國家元首丁君電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