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富二發現,目前的市場比過去更具備賺錢效應。

2017年,剔除當年新上市的次新股後,全年上漲的A股數量僅佔23%,基本符合“二八分化”的結構行情特徵,而創業板裡的上漲股票數量則不到15%。

所以2017年大多數投資者是不賺錢的(買了基金的客官相對好些)。而到了2018年的今天,這種跡象已經減弱:

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全部A股中的上漲股票數量佔比僅從2017年的23%提升到現在的30%,但創業板裡的上漲股票數量則從不到15%大幅提升到超過45%。

所以初步結論基本長這樣:目前A股的風格極端化減弱,今年比去年更具備賺錢效應,其中創業板還比整體A股更具備賺錢效應。

市場表現是如此,那是否說明創業板的舞臺來臨了呢?富二曾在前一篇關於市場風格是否開始切換的文章中寫過,並不是說大盤藍籌漲了那麼久、結構分化了那麼久,接下來就一定是中小創的舞臺了,因為這種轉變而去轉頭撲中小創,可能只是搶個反彈。但結合目前的情況,富二認為相比於過去,現在的投資起碼可以不用那麼心驚膽戰。

目前,積極尋找創新領域的隱形冠軍,做多中國新經濟,逐漸成為市場共識。春節以來,漲幅最靠前的也是這類新興產業頻出的板塊——

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新經濟”的政策號角,“獨角獸”的迴歸加速,“貿易戰”的摩擦升溫,無一不敲響了國內加快創新的警鐘。新消費,新科技,新服務是不可阻擋的中期趨勢,而代表這類新興產業和公司的主流指數就是創業板指。

創業板指小檔案

別稱“創藍籌”

定義精挑細選創業板100家公司的指數

選樣方式按照2:1的權重對平均流通市值的比重和平均成交金額的市場佔比進行加權計算,再參考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狀況等因素選取前100只成分股。

成分股分佈主要分佈在滬深兩市“四新”產業,電子、傳媒、計算機、醫藥生物成分股佔比近6成,匯聚了國內半導體、信息技術、醫療生物等稀缺性領域標杆。

創業板指成分股主要分佈在“四新行業”

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數據來自:Wind,截至2018-03-30

估值方面,創業板指當前的市盈率也處於歷史偏低位置:

現在A股這麼強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若選擇投資創業板指,富二強烈安利跟蹤創業扳指的指數基金,理由有二:

● 創業板指數有100只成分股,最大配置權重不超過10%,能夠有效避免單一持股的風險。

● 指數自帶優勝劣汰的定期更新機制,會不斷選擇表現優異的個股替代競爭力下降的股票,保持指數的活力。例如曾經的最大權重股樂視網,在去年底已經被調出創業板指數。

富二家有跟蹤創業板指的指數基金——富國創業板指基(161022)供客官選用,若想要降低風險,還可以選擇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