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中美两国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比如中国人喜欢抽象思维,常常能写出充满意境的诗篇,想象出美丽的神话故事,反观美国人却很出现这样的文章和神话,他们大多以纪实为主。再比如中国的诗词,能用简洁表达出复杂的意思,而美国的诗篇则很难如此精简。

这种现象表面看上去是文化的差异,但追根溯源确实逻辑思维上的差异,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宗教、文化、历史。但当我知道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我认为,中美“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才是导致思维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语言结构决定思维习惯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假设: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这是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他们认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简单说,就是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汉语与英语的结构区别

汉语和英语的结构区别

先说说汉语。一般认为汉语的名次没有“性、格、数”的变化,动词也不受任何“时态、语态、复数”等限制,这些就造成了汉语的表达的模糊性。汉语中形象词语非常丰富,但是却缺乏抽象词汇,汉语中的很多抽象词汇是从英语中翻译而来。汉语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艺术的表达,却不利于理性的逻辑。

反观英语则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一点从中小学生学了很多常用的英语句式就能看出来,比如以“if”开头的句子,意思就是“如果……就会……”,再比如以“when”开头的句子,意思通常是“当……时候,会……”。这些句子都是前因后果非常有逻辑性。

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语言结构对思维习惯的影响

语言结构对思维习惯的影响

汉语的结构是一种概括性的思维,喜欢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来陈述一件事情,久而久之这种概括性的“说话逻辑”就形成了一种思维逻辑。你会看到,中国人喜欢用太极八卦这样一个简洁的阵图来解释世间万物;喜欢用站在高处俯视问题,然后用高度概括的话语说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英语则像刚才所说的,有一种前因后果的逻辑思维,这种寻找因果关系的“说话逻辑”,慢慢的就成了一种思维逻辑。

所以你看,一两百年前,西方国家出现了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而中国出现的是孔子、庄子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这便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所说的,语言结构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为什么会有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的区别

总结

看了这些,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崇洋媚外,其实并不然,上边所说的都是历史演化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现在则不然,最简单的你可以想一下「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思维方式的区别。文科生能说会道,能出口成章,写出优美的文章,而理科生说话则充满了逻辑性,前因后果,结构层次区分清楚。这就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中,文科生与理科生学习不同的知识,从而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造成的。

东西方“语言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只是对应到了不同的社会分工,换做当下,人们便会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做着自己擅长的工作,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