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很不光彩的傳統:男尊女卑,甚至把很多歷史變遷或亡國之君失敗原因,在相當程度上歸咎於“紅顏禍水”,什麼妹喜聽裂帛,媬姒戲諸侯,什麼飛燕、合德、楊玉環;乃至於早已千瘡百孔的大明之亡,也硬和個陳圓圓扯上干係;實際上從來都處於從屬和被玩弄地位的“禍水”們,雖然確實起過種種負面作用,但她們絕大多數充其量也只是些外因,壓根兒負不起那麼大的歷史責任。



​不過,即使如此,在幾千年漫長的男權社會之中,卻也總是此起彼伏地突顯出一些相形而格外耀眼的女英雄和巾幗名將,如驚鴻一現,甚至光照千秋。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擊鼓抗金的梁紅玉,還有楊門女將穆桂英、巾幗名將秦良玉——說到這位秦良玉,有些讓我困惑的是,儘管她的實際戰功、職稱和歷史地位在所有這些女英雄中,可能是最高的,比如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和“一品誥命夫人”的女將軍;後來還領光祿大夫、太保兼太子太保。數十年間,秦良玉率領著明末幾乎最後一枝精銳部隊“白桿兵”轉戰南北,屢獲勝仗,被四川人民譽為“福將”、“常勝將軍”。

《明史》卷270列傳第158,且有專門的秦良玉傳——可就是這麼一位驍勇善戰的女英雄,卻不知何因被歲月默默地淹沒了。當然,主要是在坊間,其實際聲名遠遠不如前述的梁紅玉等名將,甚至,當我詢問身邊的親友時,幾乎都不知道秦良玉為何許人。有一二略知情者,也說不清個一二三。不禁令我為這位中華民族少有的巾幗英雄扼腕三嘆,甚抱不平呢!而所以如此,箇中原因恐三言兩語也說它不清,不如就將秦良玉的事蹟揭示出來,讓更多的人們對她有個清晰而客觀的認識吧。

秦良玉,字貞素,明萬曆二年(1574年)出生於四川忠州(現重慶市忠縣)鳴玉溪。秦良玉的孃家出自著名的忠州秦氏家族,始祖秦安司於元朝至正十一年從湖北麻城縣遷入四川境內,其後裔居住於忠縣等地。秦良玉是秦安司的第九世孫女,她的父親秦葵是位具有愛國思想的歲貢生,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算得上是一方名士。他育有三男一女,秦良玉居於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親尤其鍾愛她,認為雖是女孩子,也應習兵自衛,以免在兵火戰亂中“徒為寇魚肉”。

關於秦良玉後來從軍等經歷,《明史》卷270列傳第158秦良玉傳有這樣的描述:

“秦良玉,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萬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從徵播州,良玉別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二十八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築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其後,千乘為部民所訟,瘐死雲陽獄,良玉代領其職。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


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
不僅如此,秦良玉忠誠不二、憎愛分明的政治立場也始終堅定不移。如天啟元年,四川永寧土司奢崇明叛亂。他夙來聽聞秦良玉的英名,發難時就遣人帶著厚禮去見秦良玉,勸誘她通同作亂,以為臂助。不料卻碰了一鼻子的灰。秦良玉義正辭嚴地對來使說:“難道你們沒有聽聞我秦氏世代篤誠、忠貞朝廷麼?我兩位兄長邦屏、邦翰奉旨援遼東,俱死於王事。我弟民屏幸得負傷歸來,現已痊癒。你和主子膽敢反抗朝廷,我唯有率領弟侄,效死報國。你們居然還想憑盜來之財汙辱我的人格?”說完,命令手下將來使奉呈的金銀擲還來使。

當時,叛軍佔領重慶已有9個月。而從二郎關到佛圖關是重慶的出入要道,叛軍有數萬人把守著,連營達17座。明軍總兵杜文煥等率軍多次進攻不克。秦良玉遂請命,要求從間道繞出關後,與明軍兩路夾擊。獲准後她便依計進軍。那些叛兵只管前敵,未防後襲。誰知突然從背面殺出一枝悍軍,當先一位女將軍鐵甲銀槍,皮靴白馬,麾軍直入,狂殺猛剁,頓時令叛軍亂作一團,無人敢當。前方的明軍也趁勢踹入敵營,勢如削瓜釗草一般,無人遮擋得住。很快,叛軍大潰,明軍和秦良玉部連下二郎、佛圖兩關,直搗重慶。

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

到了明崇禎二年的十二月,清兵繞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薄北京城下。次年又向東攻佔永平、灤州、遷安三城,一時形勢極為險峻。崇禎皇帝匆忙下詔徵調天下兵馬勤王。誰知各地兵軍除了明季忠臣戶象升揮軍入援外,其餘多裝聾作啞,就是一些出兵的部隊,也沿途逗撓,畏葸不前。卻有一位出類拔萃的女丈夫,慷慨誓師,不遠千里自川東起程,入京勤王。她就是大義凜然的秦良玉。

原來秦良玉聞得勤王詔後,毫不遲疑。火速“出家財濟餉”,親率白桿兵兼程北上。她撒去釵鈿,除去環佩,改穿峨冠博帶的男裝,扮成一個英武的男將。並且還挑選了數百名健婦,也令她們易裝相隨,作為自己的親兵,倍道馳援。

當時各地陸續趕來的十餘萬官軍,均屯駐在薊門近畿一帶,卻仍是互相觀望,遲遲不前。獨獨秦良玉所部一到京郊便率先奮勇出擊,後在在友軍配合下,奮力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對北京的威脅。
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秦良玉的事蹟傳到崇禎皇帝那裡,他大為感動。立刻派特使攜帶大批酒肉前去犒軍,並且傳旨在平臺召見了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將軍秦良玉。秦良玉仍是一身男式朝服,從容叩首,三呼萬歲。後又鎮定奏對,不但令崇禎帝大悅,連朝中一班大臣也都暗自起敬。

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然而,歷史大局已無可挽回。到了南明隆武二年,清軍攻佔北京,並大舉南侵。此時秦良玉年已七十三歲,且明知敵我勢力已不成比例,但她仍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權賜封太子太保、忠貞侯封號以及“總鎮關防”官印,繼續高舉扶明抗清的旗幟,並準備率軍前往福建抗清。然而由於鄭芝龍的叛變,隆武帝被捉,秦軍未能成行。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在西南的永曆皇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可惜的是,幾日之後,秦良玉就抱恨而終了。
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前面所述,一代天驕秦良玉身後幾被淹沒於歲月之中。這只是相對而言。其英名在民間不如其他巾幗英雄大,在史界和學界卻歷來不乏崇敬之聲。如在秦良玉將軍去世以後,歷代許多詩人、詞人為了紀念這位忠貞不渝的愛國將軍,紛紛以詩、詞進行讚美。到了近現代,也有不少文人大家對秦良玉表示了高度的讚賞和崇敬之情。


大明第一女將:秦良玉——保家衛國,無問西東

如著名女作家冰心寫道:“她雖是一位出身儒門的閨秀;可是志安社稷,愛國忠君。”

郭沫若亦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1908年,胡適也讚道:“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黃帝、有個驅除胡虜的明太祖、有個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蘭,這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