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銷業務“退換”財稅處理

1

原材料退換

(一)會計處理

(1)會計處理---材料退貨、換貨業務核算

a、如該批物料已暫估未報賬時(對方未開票),經核對原暫估記錄後作衝減暫估處理。

借:原材料-暫估(負數)

貸:應付賬款-暫估材料(負數)

b、如該批物料供應商已經開票,涉及屬於需要開具紅字**的,憑退貨票據、採購退貨數據、退貨協議及退貨折讓證明留存聯、對方開具的紅字**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負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負數)

貸:應付賬款-應付貨款-供應商(負數)

或如ERP採用模式下正常入庫分錄

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應付賬款

Erp退料分錄

借:應付賬款-暫估(負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負數)

貸:應付賬款(負數)

c、如協議按銷售處理,進行銷售賬務處理:

借:應付賬款-應付貨款-供應商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退貨材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材料銷售成本

貸:原材料

購銷業務“退換”財稅處理

(二)退換管理問題

1:退換計量問題

關於退貨的會計分錄處理之中,其中存在一個退貨計量的問題。如果企業每個月存在很多退:料情況,且同一個供應商相同物料,不同訂單,不同價格或相同價格都存在退料問題。那麼不管是採用EXCEL還是ERP處理退貨問題,都涉及到一個退貨計量的問題。此時一般存在存在以下幾種可能:第一是能具體知道是某個訂單的退料/退貨,直接根據此訂單的入庫單下推退料單,相關退料計量能與之前對應。第二是直接新增退料單,根據存貨進銷存加權平均等計量方法取價格。

2:倉庫及系統庫存管理

實務中發生退換料,我們一般是讓供應商拿良品來換不良料,或者是先把不良料先給供應商,後供應商補齊良料。這其中主要存在退料和換料的時間差問題。也就是說退料和換料一般來說難以在同一會計期間處理完畢。所以管理上來說經常發現物料管理不善的時候,就會發現我方將不良料退給供應商,後續跟著不到位,供應商未及時或者未補齊相應良料。或者供應商先將良料給到我方,但是我方後續未及時管理不良料,供應商也未及時溝通反饋,造成我方倉庫管理將供應商不良料遺失等情況。

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不管是在ERP還是線下倉庫管理,必須設置一個“不良料退換倉”或“不良料週轉倉”等。將需要退料從“原材料/輔料”倉先調撥到“不良料退換倉”,線下倉庫劃歸一個專門區域做不良料退換管理區域存放。供應商取走不良料的時候,倉庫將退料單打印給供應商簽字確認,供應商補貨的時候,從“不良料退換倉”調撥到“原材料/輔料”就可以了。相關計量系統會通過本月總倉/分倉核算計量。如果退料和換料不在同一期間,則先要進行退料處理,相關係統操作和會計分錄見以上會計分錄。

3:退料一般來說會發生在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就是原材料在生產之間就被品質等部門檢測發現不良,第二個環節就是原材料在生產線發現不良,第三個環節就是原材料在完工成品入庫後或者銷售給客戶後發現原材料不良誘發的產品不良。第一個環節的問題,如本小節“倉庫及系統庫存管理”提及的處理方式。第二個環節就是生產線不良退料,此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可能系統因為工單設置了超額領料問題。可能導致退料無法繼續領料的問題。那麼一般可能在系統中設置一個“虛擬倉”,比如設置“在線退料倉”、“在線週轉倉”等。生產線先將供應商不良料退入“在線退料倉”、“在線週轉倉”等。此時工單超限量領料問題在系統解決了,那麼生產領料繼續生產。對於生產退入在線退料倉的材料,品質等部門進行鑑別原因,是生產損壞還是來料不良問題,然後分別計入“生產環節損壞倉”和“生產中不良料倉”。第三個環節就涉及由原材料導致的整機損壞或者涉及後續拆卸材料問題。材料不良導致的整機報廢涉及報廢及索賠問題,導致的部分損壞,涉及後續的改制、改修、退料、索賠等問題。

購銷業務“退換”財稅處理

(三)退換稅務問題

1:**開具問題

A:開票項目

退換料如相關**及賬務處理,見本小節部分。那麼實務中還存在的退換料問題是交易雙方為了“簡便”處理。存在這種情況,也就是**已開的情況下,交易雙方退換料不同,但是隻是保證**金額相同。未對**進行“紅衝”處理。此種處理可能導致**相關開票材料名稱及代碼和實際換回材料不一致的情形。將可能導致相關稅務風險。

B:應付賬款及開票處理

還有的情況是,供應商開具了**,但是因為來料不良問題。根據我司來料不良管理制度,需要向供應商索賠相關價款。對此曾有供應商乾脆也不給你退料了,也不給你換料了,甚至**也不需要你退了。此時部分會計以為得了便宜了。其實此種情況下,企業前期的賬務處理為借:原材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貸:應付賬款。本來需要退料換料的業務,可因客觀原因我方獲得了材料和進項稅額,在稅務上這個也是存在風險的,且對於這種應付賬款,根據相關規定如果符合稅務規定的條款,在一定期間(比如某些地方規定三年且有跡象表明無法支付等證據)是需要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那麼實際這個料本來對你來說就是廢料,該退或者賬務上處理就應該正常處理,否則後果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C:開票稅率問題

關於退貨重新開具**稅率的問題,如果沒有《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18〕32號文件,這可能不是什麼問題。可是稅法就這這麼瞬息萬變。但是稅法又是“萬變不離其宗”。為什麼財稅〔2018〕32號**後,財稅江湖會出現這麼多的亂象,那就是我們太追求以變應變,而忘了稅法的原理。不管是從江蘇國稅12366熱點問題:2017年6月份某單位銷售農產品,隔月發生銷貨退回或開具錯誤,在7月份需要紅衝**,開票稅率是按13%還是11%?對於**開具有誤,7月1日後針對該筆業務重新開具**,稅率是按13%還是11%?答:發生銷貨退回或開具錯誤依然按照13%稅率開具紅字。對於**開具有誤,7月1日後針對該筆業務重新開具**,稅率仍為13%。我們從同樣的稅率調整中可以看出操作,也可以在廈門國稅回答中找到答案。問:2018年5月1日後對原稅率**紅衝後重新開具,適用什麼稅率?(廈門國稅)答:應按照原稅率開具。其實我們不需要找答疑,如果政策和稅法原理一致的話,我們只需要根據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之間這個稅法規定來判定就可以了。當然具體後續各地區是否有後續政策落地,那麼執行層面細節那就需要等待各方文件**。

2:索賠和損失問題

在實務中退換料問題,主要是存在一個責任認定和索賠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涉及到稅務上。一般來說存在這幾種情況:

A:一是對於向供應商索賠相關價款,供應商提出叫我方開票的問題。供應商會計給出的理由是他們支付的款項,沒有**無法入賬,這是稅法規定的。可是根據相關稅法解釋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違約金/賠償金應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才構成價外費用,進而產生增值稅納稅義務。

①,有相對應的價款存在。所謂價外費用實質就是因價款而產生的附加費用,具有明顯的非獨立性。價外費用因價款而產生,以價款存在為前提條件,沒有價款就不存在價外費用,沒有價款的價外費用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與價款沒有任何依附關係的費用不能稱之為價外費用,因而也就不能作為增值稅的課稅收入而納稅。也可以這樣理解,價款與價外費用同時構成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對價,只是因為其中部分對價的發生具有特殊性,出於特殊性的考慮才以價外費用的形式出現,但只有價款成立價外費用才存在意義,才能與價款一併產生納稅義務。

②,與價款的表現對象有對應因果關係。違約金/賠償金的取得必須與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係,否則不構成增值稅中的價外費用。因為如果與價款的表現對象沒有對應因果關係,就說明不是因價款而產生,也就談不上所謂價外費用。

③,向購買方收取。違約金/賠償金的取得必須是向購買方收取,向其他第三方(具有關聯或債務承擔關係的除外)或購買方向供貨方收取的違約金/賠償金同樣不構成所謂價外費用。

B:二是供應商開票採取在下一次採購材料中抵減的方式,其開具**方式有直接將賠償作為折扣開具的,有直接將材料款調整到抵減相關賠款後直接開具的。對於這種方式的處理,購買方後期處理,一是ERP系統賬務數據保持不變,只是將**少開金額計入財務費用。二是直接將索賠金額攤銷到相對應材料中,抵減材料價款。此兩種情況各有利弊,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成本核算方面的,以及材料管控思考。

購銷業務“退換”財稅處理

2

銷售退換

(一)會計處理

(1)會計處理概述

售出產品,因質量、品種或其他原因不符合要求引起的合同糾紛,導致客戶退貨或合同終止,即銷售退回。銷售退回可能發生在收入確認之前,也可能發生在收入確認之後。還存在附條件的銷售退回方式。

①銷售退回發生在收入確認之前,如之前未有進行賬務處理,只需統計員在發貨統計表上以負數體現即可。如之前通過發出商品進行賬務處理。則對發出商品進行負數沖銷賬務處理。

②銷售退回發生在收入確認之後,則不論是當年銷售的,還是以前年度銷售的,均衝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收入,同時衝減當月的銷售成本。注:銷售退回的成本,原則上儘量以歷史成本為準,對於無法找到歷史成本的,則以同類產品實際平均成本為準。

③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其在會計處理上,銷售時就需要做估計退回的處理。等實際退回與估計之間存在差異時,在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2)銷售退回分錄

①未開具**或可退回**:由企業將有關的退貨協議、銷售訂單等,會計在收回該**後在**各聯次加蓋作廢字樣,並與**存根一起保管。

借:發出商品(負數)

貸:庫存商品(負數)

②不退回**衝紅:在購貨方已付貨款或者未付款但已作賬務處理,**聯及抵扣聯無法退還的情況下,由退貨單位到當地稅務機關開具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折扣證明單,工廠會計作為合法依據開具紅字**,並根據紅字**作賬,特殊情況報稅務管理科。

借:應收賬款(負數)

貸:主營業務收入(負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負數)

相應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負數)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負數)

③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

估計銷售退回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主營業務成本

預計負債

A:退回等於預計

借:庫存商品

預計負債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負數)

應收賬款/銀行存款

B:退貨大於預估

借:庫存商品

預計負債

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負數)

應收賬款/銀行存款

主營業務成本

C:退貨小於預估

借:庫存商品

預計負債

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負數)

應收賬款/銀行存款

主營業務收入

購銷業務“退換”財稅處理

(二)退貨管理

(1)發生銷售退貨管理:

①客戶向銷售部申請退貨,經銷售部相關人員確認後,銷管開具退貨審批單。

②經品管部進行品質檢驗後,在退貨審批單上籤署意見,呈總經理批准方可辦理退貨手續。

③倉庫保管員對數量的準確性進行確認,並在退貨審批單填寫相關內容,簽字確認。

④銷管根據倉庫簽字的退貨審批單開具紅字銷售單。(如前期已開票,且符合紅字**開具要求)

⑤財務審核紅字銷售單和退貨審批單後簽字蓋章,並留存紅字銷售單(財務聯)及退貨審批單後作相關賬務處理。

(2)退貨計量,倉庫設置及管理

成品退貨問題和材料退料問題存在類似情況,此處不在重複。在倉庫設置方面需要設置“成品退庫週轉倉/退貨倉”、“成品不良倉”、“產品報廢倉”、“成品返修倉”等。相關處理程序和材料退庫相似,此處不重複。

(3)**問題

**項目開具,**稅率問題和“退料”中涉及的問題一樣,具體見以上章節,此處不重複。

(4)退回之後處理

退回之後主要是相關部門進行分析,一般會涉及改修、改制、拆解、報廢等動作。相關處理因篇幅所限,此處不提及。也就是成品退換涉及處理流程,都是先將退貨計入“成品不良倉”,然後公司相關部門進行分析判斷,進行改修、改制、拆解、報廢等動作。企業根據每個流程下進行會計處理和倉庫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