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魯蘇皖方言為什麼幾乎一樣?

是誰矇蔽我雙眼

這個假設是不正確的。

山東和河南兩地的方言整體上看非常接近。都屬於官話區。山東官話跟河南官話的差異很小。因此說山東和河南兩地方言幾乎一樣,這個結論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安徽和江蘇的方言就要複雜的多。安徽大部分地區通行江淮官話。這是北方方言系統當中與其他方言差異最大的一隻。有人認為這是北方方言和吳方言的過渡性方言。與山東和河南雖然可以通話,但是有顯著差別。而且通話的效率不是很高。此外,安徽還有少量官話和吳方言的分佈,但分佈區域較小。

江蘇的情況就更為複雜一些。江蘇有三大方言區。分佈都很廣泛。吳方言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包括現在的蘇州常州和無錫全部地區,以及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和南通的部分地區。山東官話區分佈在徐州和連雲港的大部分地區。其餘地區使用江淮官話。由於經濟文化上的強勢,吳方言成為了江蘇的代表性方言。而吳方言與其他兩種方言是不能通話的。

至於所謂方言的相似性,實際上應當指的是各省交界地區方言上的相似性。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這幾個省份。而是一種普遍現象。原因在於語言的相互交流。


zyb38537240

我的老家是地處豫蘇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碭山縣和山東省單縣才是名副其實的豫魯蘇皖四省交界。但是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也是深有感觸,我農村老家距離河南省的直線距離也只有1公里左右,所以在河南永城有不少親戚,就是這麼近在咫尺的距離,我們說“管管管”“管不管?”“管!”河南的親戚就說“中中中”“中不中?”“中!”

安徽這邊的女性嫁到河南也只有入鄉隨俗改說“中”,相反也是如此。我奶奶就是從河南永城嫁過來,雖然跨省但是到孃家的距離也就8公里左右的樣子,但是她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奶奶結婚就沒有出省,姐妹兩人的口頭禪都是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個說“”,一個說“”。

蘇魯豫皖交界地區雖然絕大部分是平原,不會出現南方某些地區因為山川河流阻隔,出現城南聽不懂城北的話,山這邊的聽不懂山南邊的音的情況。但是我們這裡卻有這樣的說法“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距離我老家村子不到5公里的鎮上,有些口頭禪都存在差別,有些表示感嘆、詫異的詞都不一樣,我還因為與鎮上同學的用詞存在差異而被譏笑過。附近村的群眾對長輩的稱呼都存在差別,例如對外婆的稱呼,有的村子喊姥姥,有些則喊老孃,同村不同輩分的人對父母的稱呼都不一樣,我這樣的年輕人對父母的稱呼就是全國統一的“爸爸媽媽”,但是父母對他們父母卻是“達娘”。這種差異與幾千年地區之間的交流不活躍有關係,農村群眾長期和熟悉的村民生活在一起,就會形成約定俗成的語言規範,再加上改革開放之後,農村人員的流動、廣播電視的普及,更加劇了語言的衝突。

對於這些口頭禪的分化從什麼時候開始,肯定沒有確切的記載和充分的證據了,只是這樣的口頭禪有著比較鮮明的地域性色彩,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差異最普遍、最細微的體現,只需要彼此尊重即可,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心懷17

紅豆就是生活在這裡的,深有感受,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紅豆生活在皖北靈璧最北部地區,旁邊就是江蘇觀音機場。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裡所說的方言一樣是指以下蘇北,皖北,魯西南和豫西地區

也就是上述的地圖所囊括的大部分地區,這裡說的話都是中原官話區!

那麼為什麼方言一樣呢?

I:地形平坦,交流頻繁



上面地圖可以簡略的看出,淮海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沒有大江大河和山脈的阻擋!例如安徽皖南地區的農村,經常翻過一個山頭,語言往往都會做所差異,這是因為地形的阻擋導致兩地交流少,從而產生了文化甚至語言的差異,造成了方言的誕生!

淮海地區在歷史上交流都比較頻繁,而這對語言的要求就稍微高一點,語言相通也不難理解!

II:歷史上人口遷移


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很多地區人口急劇減少,因此當時的政府往往會選擇:人口遷移!例如有名的“江西填湖廣”,而有些時候也會有小範圍的人口遷移!

記得紅豆聽家裡的老人說過,我們這邊(安徽北部)很多人都是從山東逃荒逃到我們這裡的,因為自然災害,人們不得已離開自己居住多年的家鄉,前往陌生的新環境,而對於中原的他們,他們往往都會選擇語言相同的地區,畢竟說話相近很有親切感!

其實這也得到了證實,隨著紅豆不斷上學,同學接觸的越來越多,好多同學祖輩家裡都是因為種種原因從山東那裡遷移過來!

雖然大部分方言都差不多,但是也有些小的差異!

例如對於嬸子和叔叔也很多稱呼,對於比父親大的會喊大爺(大伯),小的會喊叔叔。對於嬸嬸有的就稱呼嬸子,有的會喊小娘(叔叔)或者二孃之類的(二叔)。

總之五花八門,讓我對“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深信不疑


紅豆君

這一片區域為平原,生產和生活方式相近,所以,一方水土的人一樣的語言稱方言。但由於古代受生產力不發達,交通工具落後的影響,個別語言通而不同。比如好、管、中、行和照,河南片說中多,皖北蘇北片說管多,南方說照多,通用說好和行。語音受氛圍影響,語調受區域影響,語氣受情緒影響,語速受能力影響,語言表達決定天賦和後天訓練的結果。


學民思考

蘇魯豫皖四省方言差異非常大。一點都不一樣好吧!應該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豫東”、“魯南”、“皖北”、“蘇北”也不能是完全一樣,只能說是接近。首先這些地區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當地方言屬中原官話(俗稱“河南話”)自古受河南的文化影響很深。當地人都喜歡聽豫劇、河南墜子、琴書大鼓、柳琴戲。而山東、安徽、江蘇的其它地區各有其當地方言,列如山東省的煙臺吧!屬於膠遼官話它和渤海對面的大連方言接近。蘇皖南部有“徽”語(黃山方言)和“吳”語。蘇皖中部、大部還有“江淮官話”。


豫東小年胡

說白了蘇魯豫皖,結壤地區即淮海地區,就是黃河氾濫的重災區,黃河是懸河,由於雨季上游來水帶來大量泥砂,不斷堆積,黃河就象懸在下游人們頭上的劍,黃河發怒決堤房屋田地荒無,就會產生大量流民,四處逃荒,洪水過後,到處都是鹽鹼地,白茫茫一片,去那裡尋找回家路,這些災民只能就近安家,天南地北的人拼湊在一起,形成了新村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語言風俗相近,具有鮮明地方性,這就是黃泛平原,幾千年黃河不斷改造地形地貌,樹造黃淮大平原。幾千年歷代王朝,治國先治黃,確保黃河不出問題,黃河一但決提,就會引起大下大亂,也是把黃河稱呼為黃患的根本原因


天長地久30082

題主沒地理意識,蘇北靠近山東安徽靠近徐州河南的地區說話方言差不多。連雲港市區的地方和各縣方言都不同。江蘇鹽城淮安以南說話完全和徐州連雲宿遷不同。過江南屬吳語片區。不是幾乎一樣,完全不一樣


平靜64643908

才不一樣。我們江蘇南通三種方言。吳語,江淮官話泰如片,南通話,是完全不能互通的。你們安徽北部,河南,山東話基本都能聽懂,只是語調不一樣,我們講話你們一個字也聽不懂。所以,不要捆綁,ok?我們不是一個世界。


小優的春天

這種說法不準確呀,只能說蘇北魯西南皖北跟河南話也就是中原官話有點相似,像是山東,就有冀魯官話,膠遼官話那是完全不一樣啊 西南的菏澤還是有點中原官話的影響的,皖南也有徽語,蘇南有吳語,不能說豫魯蘇皖方言幾乎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