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每年5、6月份,都是籃球迷們期盼的時間。由世界上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組成的16支隊伍,將為了NBA(美國籃球男子職業聯賽)的總冠軍展開捉對廝殺。它們所得到的的關注,並不遜於同期上演的足球世界盃決賽圈。

然而三十多年前的NBA,遠沒有今日這般風光。雖然位列全美三大運動,但籃球的地位,遠不如橄欖球、棒球甚至冰球。面對這種境況,新上任的聯盟總裁斯特恩目光長遠,他看到了大洋對岸那個當下落後卻潛力無限的古老大國。

1986年,NBA(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娛樂公司從大洋彼岸向中央電視臺郵寄了一本錄影帶,內容是1985年總決賽洛杉磯湖人對陣波士頓凱爾特人的第六場比賽。這是中國球迷第一次認識了NBA。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中國球迷對NBA真正的記憶是從喬丹開始。1990年到1993年,喬丹帶領公牛連續三個賽季蟬聯NBA總冠軍,開啟了公牛隊的第一次王朝;1995年到1998年,喬丹重新歸來,帶領公牛第二次拿到三連冠,喬丹也成為了中國球迷心中的神。

此後,NBA開啟了屬於80、90一代的花樣年華。2002年10月,22歲的姚明進入NBA,開啟了屬於這個超級中鋒的時代。姚明不僅為其效力的休斯敦火箭隊帶來勝利,還為其帶來了龐大的球迷團體。

姚明在NBA取得成功,直接加速了NBA商業進軍中國的速度。NBA影響中國人的不僅僅是籃球,更多的是與NBA相關的品牌。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耐克作為美國最大的運動品牌,在NBA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一直與Champion和Starter贊助著NBA的比賽裝備,但真正成功的通過NBA營銷了自己的品牌卻是銳步。銳步找到姚明代言後,在中國的品牌價值不斷攀升,再加上旗下有當紅的阿倫·艾佛森,這個品牌當時在中國非常受歡迎。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銳步之後,阿迪達斯在2006年接過NBA裝備贊助,並一次性簽了十年合約。直到2017年,耐克重新拿回裝備贊助權。NBA從來不只是球隊之間的廝殺,也是企業品牌的戰場。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從中國觀眾接觸NBA開始,品牌營銷在NBA的賽場上層出不窮。我們最先認識的應該是籃球的供應商Spalding(斯伯丁),也讓我們瞭解了世界最好的籃球品牌。隨後就經常能看到一個球場中有多個小夥伴帶了籃球,最後選擇的一定是斯伯丁。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作為打籃球最重要的裝備,球鞋一直是頂級運動品牌必爭之地。我們接受著阿迪達斯、耐克、銳步的輪番轟炸,認識了Jordan Brand(耐克喬丹品牌)、Adidas T-mac系列、銳步Answer系列等等。通過這些系列球鞋,阿迪達斯、耐克等品牌在中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著這些品牌的成功,像Under Armour(安德瑪)、converse(匡威)等品牌也利用NBA或者是籃球的熱度進入中國,達到品牌推廣的目的。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NBA及其相關品牌順利打入中國市場,恰恰給了中國品牌一個“走出去”的機會。匹克抓住機會,成為第一家進入NBA市場的中國品牌。匹克從1989年第一雙鞋下線開始,就將其品牌目標定位為專業籃球裝備第一品牌。2003年,匹克成為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戰略合作伙伴,向中國第一籃球品牌目標衝擊。2005年匹克開始啟動“品牌國際化”戰略,通過贊助斯坦科維奇盃洲際籃球冠軍盃、歐洲全明星賽等賽事進入國際視野,最重要的,匹克的廣告在當年進入NBA休斯頓火箭隊的主場。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此後,隨著當時火箭隊球星肖恩·巴蒂爾簽約匹克,一句“I can play”的廣告語讓匹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無獨有偶,當時的國內運動品牌巨頭李寧同樣將目光瞄準NBA賽場,簽下了NBA巨星大鯊魚奧尼爾。在NBA被稱為“活寶”的奧尼爾顯然對營銷自己代言的品牌得心應手,李寧也順利的進軍美國市場,並具有一定的品牌溢價能力。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要說在NBA最成功的國產體育品牌非安踏莫屬。安踏是三家運動品牌最晚進入NBA的一個,在匹克和李寧都取得成功後,安踏開始試水。與匹克一樣,安踏還是先從姚明所在的火箭隊入手,簽下當打之年的斯科拉,隨後又在2010年和2013年先後簽下頂級巨星凱文·加內特和隆多,2014年安踏取代匹克成為NBA中國市場合作夥伴,而真正讓安踏“一夜暴富”的則是其在2015年簽下的金州勇士隊成員克萊·湯普森。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中國品牌最開始在NBA過得“不如意”在情理之中。湯普森曾因鞋子不合腳問題一度在比賽中換回耐克品牌球鞋,奧尼爾在與李寧合作結束後重新穿回銳步球鞋。不管是換鞋還是被拋棄,根本原因就是對中國品牌的不認同。球鞋是運動員最倚仗的武器,而中國品牌在最初只是想通過明星效應來達到營銷目的,並沒有考慮產品性能質量等問題。

率先求變的是李寧,在公司效益不好的情況下,李寧簽下當時如日中天的韋德,並推出獨立品牌“韋德之道”。花重金打造的產品果然沒讓韋德本人失望,韋德之道也成為了國產籃球鞋的口碑之作,併成功殺入北美市場,得到國外的認可。李寧也用事實證明,“明星效應”這條路走不通,“明星產品”才能深得人心。

李寧轉型成功後,安踏也開始改變。有了李寧的前車之鑑,安踏做起來就輕鬆的多。在產品得到當家球星湯普森的認可後,再利用“湯普森”這個名字將品牌打入北美市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產運動品牌不僅僅只侷限在NBA中,其品牌影響力正在國外逐漸擴大。今年的紐約時裝週,我們看到了李寧的驚豔表現,不僅提升自身在國外的品牌價值,同時也打動了國外消費者。安踏則享受到了產品加價排號購買的待遇,這種待遇只在世界頂級品牌的熱銷產品上才會出現,說明了外國消費者正慢慢接受中國產品。

NBA給中國送來的,不只是籃球

畢竟是專業性很強的裝備,國產運動品牌在產品技術上還有待提高。此前就有湯普森因不滿意安踏的產品性能而打回產品,就連CBA賽場都有易建聯因穿著李寧籃球鞋不舒適易受傷而在比賽場中脫鞋下場。具有科技含量的運動裝備不僅能讓運動員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特長,也能從安全層面更好的保護運動員。國際頂級運動品牌之所以能傲視群雄,不僅在產品外觀上下了很大功夫,每年近百億的研發投入也讓其有了最強力的殺手鐧。國產品牌應在“顏值”的基礎上,多投入技術研發,真正的有實力與國際品牌抗衡。

從“引進國外大牌”到“出口國產品牌”,NBA這樣的頂級賽事不僅帶給中國消費者國際大牌的享受,同時也為國產品牌開了一扇“光明之窗”,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鋪了一條堅實的道路。不僅僅是NBA,體育這個受全世界人民矚目的大概念是非常好的品牌傳播平臺,未來不光是國產體育品牌,相信會有更多各行各業的品牌參與到世界頂級的體育賽事中,共同將“中國品牌”推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