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80年代,在天津市曲艺团,马志明曾和杨少华、谢天顺搭档,特别是与谢天顺搭档期间,马志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腕。后来马谢裂穴,马志明于1987年开始和黄族民搭档,并收黄族民为徒,两人合作至今,可以说是当今相声界最稳固、合作最默契的一对“师徒档”,掌握马志明相声最多的也是黄族民,正应了那句老话:搭伙三年,不火自赚。

黄族民1950年出生,从小喜欢相声,那时候普通家庭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收音机每天几点播相声他都记着。小学五六年级时,学校六一联欢,他跟一个同班同学排练了一段相声,在学校演出,算是他最早的一次登台。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60年代末黄族民参军,在部队参家过文艺会演,复员后在制药二厂当工人,参加了天津市和平区工人俱乐部相声队。京东大鼓老艺术家董湘昆也在那个俱乐部。这段时间,黄族民认识了一些相声圈里的人,俱乐部有一位辅导老师叫李浩然,是赵佩茹先生的徒弟,跟马三立、马志明关系都相当不错,跟马志明还搭过伙。

1980年前后,天津市曲艺团成立演出队,马志明下放回来,没有搭档,就跟着“打补子”,临时和于世猷搭档,给苏文茂、于宝林、赵伟洲都捧过哏。后来又和杨少华、谢天顺搭档。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马志明和谢天顺搭档的时候,因参加央视相声大赛叫响全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腕,两人合作了《五味俱全》《论拳》《报菜名》《开粥厂》等作品,后来曲艺团评职称,谢天顺比马志明矮一级,谢天顺不干了,两人裂穴。这时候,李浩然给马志明介绍了黄族民,领着黄族民到马志明家去见面,聊了几句,但并未提出要正式搭伙。

马志明比黄族民大五岁,开始他并不想用黄族民,因为黄族民基本上不会传统相声,基本功也不够扎实。可是又觉得黄族民有优点,因为教这种“生坯子”,比教那种有些基础,但毛病也多的,要容易些。黄族民当然对能与马志明搭档求之不得,但也没说必须要跟他一块儿搭伙,就是顺其自然,搭不成伙,可以做朋友。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后来机会来了,有一次曲艺团演出任务排得特别满,马志明没有搭伙,想让黄族民试一试,他给了黄族民一盘录音带,录的是《白事会》,说三天后照着这个录音带排练一次。

黄族民白天得上班,家里孩子三四岁,所以只能晚上下班回家,孩子睡觉以后,用录音机插上耳机听,一听好几个小时,连着听了三天,基本上没怎么睡觉。到了第三天,他找到马志明排练了一下,词竟然全记下来了。

马志明觉得黄族民下的功夫不小,给他纠正了几个“尺寸”“劲头”不对的地方。第四天,两人登台演出。演完以后下台,马志明又给黄族民讲了感觉不太对的几个地方。后来俩人又一点一点地抠、一点一点地改《白事会》这段活,最后基本弄合格了。也没说就算俩人搭伙,就是临时一场活的时候演一下。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接下来到了春节,曲艺团在长城剧院演出,从初一到初七,演七场,七场不可能都用一个段子,春节演《白事会》更不合适。马志明和黄族民两人开始练新活,第一天演完后,晚上11点多散场,先回家念一段新活,念完了背,第二天白天排练,晚上演新的,完了再念一段新的……就这样连着七天,演了七场,念了七块活。幸好春节期间黄族民所在的工厂放假,所以有时间晚上演出,白天排练,马志明给黄族民念了《拴娃娃》《灯谜》等段子,从这时起,两人算是正式搭档了,这是1987年,黄族民37岁,马志明42岁。

黄族民拜马志明为师,黄族民每星期一、三、五准到马志明家来学相声。平常爷俩没有谁听谁、谁怕谁的感觉,在场上演出也没有这种感觉。但在排练的时候,这种感觉相当明显,黄族民不怕演出,就怕排练。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马志明不止一个徒弟,但在黄族民身上花的精力最大,教哪个徒弟也没有像教黄族民那样,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句一句地示范,还要反过来练,黄族民逗哏、马志明捧哏。甚至于一句词都是几遍几十遍来来回回地练习,有一个字不对、一个字的音不对都不行。快一点、慢一点都不行。快了,超出了观众的反映能力,不行;慢了,观众都反应过来了你还没说出来,也不行。用马志明自己的话说,黄族民是他“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黄族民非常佩服马志明的创作能力。他有时也搜集一些小段、小包袱提供给马志明,一般的笑料,经过马志明点石成金,立即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是马家独特的手段。马志明和黄族民合作的小段包括《雇三轮》《泼水》《扔狗》《看不惯》《倒车》《吃梨片》等,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马志明黄族民)

1987年黄族民与马志明正式搭伙,为曲艺团演了十几年,一直到1998年,黄族民总算是正式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一般人如果三五年调不到曲艺团,也就放弃了,但黄族民始终坚持,只要有演出,不在乎身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曲艺团有很多正式编制的演员,不仅水平低,更是从来也不好好演出,不为曲艺团做任何贡献,但待遇都比黄族民好。黄族民毫无怨言,只要自己长本事,比什么都强,最后没饭吃、没钱挣的还指不定是谁。

黄族民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抗日战争时受过伤。他为人正直,守信义,从不想歪的斜的,从没有因为钱和马志明闹过矛盾,也不参合相声圈的乱事。马志明和黄族民有一次去北京演出住在酒店,有一位演员,无事生非,喊黄族民一起吃早点,借机问黄族民:“你知道你们这场多少钱吗?”黄族民答:“这场多少钱,我也不知道,现在马先生也不知道。反正每次领钱都是我去领,我经手。至于给我多少,马先生都给我,他愿意,我都给马先生,我也高兴。我们俩不分彼此。”这句话说完,那位先生就灰溜溜地走了。(文:何玉新)

相声爱好者黄族民,37岁遇见马志明拜师入行,捧逗关系牢不可破

(黄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