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套路:中層被上級打擊,如何挽回威信?這一招最有效!

【出處】《資治通鑑》 第225卷 唐紀42

【原文】子儀嘗奏除州縣官一人,不報,僚佐相謂曰:“以令公勳德,奏一屬吏而不從,何宰相之不知體!”子儀聞之,謂僚佐曰:“自兵興以來,方鎮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從之;此無他,乃疑之也。今子儀所奏事,人主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親厚之也;諸君可賀矣,又何怪焉!”聞者皆服。

【譯文】郭子儀曾經奏請任命一名州縣官員,沒有得到答覆,僚屬們相互議論說:“以郭令公的功勳和德行,上奏任命一名從屬官員而沒有得到批准,宰相就這麼不知禮!”郭子儀聽說後,跟僚屬們說:“自從兵興以來,方鎮武臣多飛揚跋扈,凡是他們所求的,朝廷經常委曲求全,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不是別的,是對他們抱有疑慮。如今我所奏的事,皇上認為行不通而擱置起來,是不用對待武臣的方法來對待我,而是親近信任我;各位應當祝賀,又有什麼可責怪的呢!”僚屬都很歎服。

【解析】郭子儀是唐朝的元帥,推薦認命一個從屬官員,沒有被批准,這樣一下子,就讓過自己在屬下面前失去了面子,自身的威望也就遭到了質疑。下屬認為,原來你郭子儀的意見在上級領導眼裡這麼不被重視,我們還跟你混個什麼勁,看不到希望和未來。郭子儀的權力危機來臨。如何應對?

職場套路:中層被上級打擊,如何挽回威信?這一招最有效!

1、上級到底什麼意思?別的藩鎮,所有的請求,無不應允,為什麼我郭子儀,這麼一個小的要求卻不被批准。是真的這個被推薦的人不合適?還是對我本人有意見?是通過拒絕來試探我的態度,還是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裡?但是無論什麼意思,自己未來不好帶兵了。

2、如果郭子儀自身一肚子怨氣,到處發洩,恰恰會讓下屬認為,郭子儀已經被上級猜忌了,被冷落了,未來的前途堪憂,其他有異心的人,就會到處活動。所以,郭子儀不能夠發洩自己的怨氣,還要能夠把這個不利的情況給反轉過來,著實是個頭疼的問題。如果沒人提,淡化過去更好。

3、這時候,郭子儀的僚屬都不斷地議論紛紛,說“以郭令公的功勳和德行,上奏任命一名從屬官員而沒有得到批准,宰相就這麼不知禮!”這句話的落腳點是宰相不知理,矛頭有了明確的指向。這說明,有人在利用這個事情做文章,挑動和宰相的矛盾。郭子儀就不能不公開表態,做出解釋了。

4、郭子儀於是展示驚天的口才,“這恰恰是領導對我的信任”。皇帝對自己人才會這麼做。外部的藩武臣都非常跋扈,皇帝委屈求全,恰恰內心是對這些人的猜忌。“如今皇帝不用對待武臣的方法來對待我,而是親近信任我;各位應當祝賀,又有什麼可責怪的呢!”

5、這裡郭子儀做了個小動作,偷換了一個概念,那就是把宰相換成了皇帝。如果是宰相設絆子,大家都是平級,這時候郭子儀認慫就會很難辦,就會失去在下屬中的威信,但是如果是皇帝,那就意義大有不同了,皇帝是把我當成自己人,才沒那麼多的顧忌,恰恰是信任的結果。

6、為什麼大家聽完郭子儀的這番言論,都會很歎服呢?因為這裡面有個職場的原理,那就是,真正的心腹和領導之間,是沒有任何隔閡的,恰恰是有什麼說什麼的,敢批評的才是自己人,如果在職場被領導相敬如賓的下屬,那麼其實內心是相當的疏遠的。

7、這裡面還有另外的兩種可能,那就是皇帝就是在試探郭子儀,就看他的態度,如果把這個事當成事,鬧情緒,那麼他很快就會被皇帝所不信任,真的被冷落。還有就是有人設絆子,在挑動郭子儀和宰相的內鬥,而郭子儀沒有被利用當槍使。

8、郭子儀的這段話術,一箭三雕,首先,在下屬面前有挽回了威信,不但不是領導看不上自己,反而證明了和皇帝之間無間的信任。其次是通過這段話,向皇帝間接表白,說明無任何的不滿,對皇帝的理解,充分表達內心的信任。最後就是避免了和宰相可能出來的衝突,避免了樹敵。

可能有人會說,其他能力不如郭子儀的人都造反,不聽中央指揮,我要是郭子儀,早反了。老子聽你的話,不但不如那些不聽話的,反而受委屈,圖啥?有些領導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郭子儀做到這麼大實力了,還夾著尾巴做人,太沒勁。其實這就是人各有志了,不是每個人都想造反的,做一個完美的中層,也是一個人的人生追求,這也才有了後來的,福祿壽考皆完美擁有的郭子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