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再读路遥

故再读路遥温泉

文 | 张国英

在一片暮色苍茫而贫瘠的黄土地上,一位浓眉细眼高鼻梁,留着四六分的齐耳短发,戴着眼镜,目光深遽,手捏香烟,眉头焦虑的男士坐在山坡的石头上在孤独而默默地凝望和沉思着远方。

张国英:再读路遥

路遥的外在轮廓在我心中是这样的。

最早读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是我在1992年的秋天,是一位挚友用在上大学时期每个月积攒下来的生活费,买下了一套,当生日礼物馈赠于我。因此我视它如命,珍惜有加,于是还特去文具店买了书套包起来。记得当时各个学校的文学爱好者都把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争相拜读的沸沸扬扬,很多同学都求着抢着要从我手上借读这套书籍,说什么我也没舍得先借给别人阅读。

当时在我还不怎么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情况下,青春年少而懵懂的我只看到三本厚沉沉的大卷,此作品是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获得茅盾文学奖。我是怀着圣神而喜悦略带压力的心情,(压力是因为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多余的闲暇之日来拜读此巨著)每天在自习课,下课十分钟,节假日悄悄地独自一人坐在宿舍楼下的银杏树底下如饥似渴地一遍一遍的噘嚼着,咏吸着它的养份和血液。

那时,每读到主人公的“饥肠辘辘”时,我感同身受,想到自己今天能在衣食无忧环境优美的学校上学,每吨能拿上饭钵打上荤素几样菜下着一大钵白米饭时,在心里反问自己,还有啥不知足呢?每读到孙少平在上高中期间躺在房梁上的包谷草堆上,打着手电筒如饥似渴地读着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时,又何不是我们灵魂上的共鸣。每读到孙少平教书一年未果而重返艰苦而沉重的煤窑洞里求生存之时,同时看到你年轻时为填饱肚子而辛酸的那种劳动场面。同时看到劳动带给你的幸福和尊严。每读到孙少平与田晓霞冒雨在杜梨树下的约定时,我能透过小说的情节看到你怀揣的美好梦想与期待.......当时我是怀着无比沉重而清晰的思路用了半学期的时间边读边领悟地读完了这套宏伟巨著。激励和感动的泪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进进出出。从而让我从迷茫的人生中明白:伟大悲壮的人生来自平凡世界的艰苦而沉重的劳动。

二十六年过去了,那种激励和震撼依然如血液般地默默地在我肤体和骨髓里慢慢流淌,那种沉重和艰辛,那种牛一般的劳作,那种土地一样的奉献精神在默默地洗涤和修补着我痛苦而悲伤的灵魂。

近日,我又用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再看读了《平凡的世界》的电视剧。再次感到你的作品和人品像是灵与肉结合体,和二为一,如此地融入和粘连,分不清彼此。感动和悲苍的泪水再次追随五十六集的长长剧情出出入入。

张国英:再读路遥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多数人都靠名利亨通,财富达官体现人生价值观的社会里。我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再为平淡而艰辛的生活退缩,不再为凄凉而悲沧的人生宿命而颓废和恐慌。我也会在艰辛的劳作,痛苦的煎熬中默默地耕耘自己的春天。

路遥在艰辛的创作路上累了,病了,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与他爱的如此深沉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昏睡百年,与此长眠。那里再也没有贫穷与饥肠辘辘的惜慌,再也没有早晨从中午开始,再也没有没日没夜,暗无天日,不为人知的牛一样地艰辛创作。有的只是,杜梨花树下的浪漫约定一定会在天堂的路上与你相遇。

安息吧!平凡而伟大的路遥。活着时,你像在地狱般的生活里,牛马一般地耕作与行走。真的,你太累了,太累了!需要在极乐的净土里安放你纯粹而干净,疲惫不堪的灵魂。

—END—

【本文作者】张国英,现居陕西镇巴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