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亿银行资产大撤退,想从银行拿钱更难了!

200万亿银行资产大撤退,想从银行拿钱更难了!

一旦银行大规模缩表,就不再是钱少钱贵的问题,而是钱消失了没有了。这就好比病危的时候需要输血,没血了那就只能等死。

无论你是巨富还是贫民,总要和银行打交道。存款、贷款、买理财,钱来钱往都会流向银行。

大家有没有好奇过:银行到底有多少钱呢?

根据央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4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的资产刚刚超过200万亿元大关。

银行手握200万亿资产,几乎掌管着我们每个人的财富。万一这200万亿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也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

而眼下,这200万亿资产正迎来巨大考验。

200万亿银行资产大撤退,想从银行拿钱更难了!

1流动性紧箍咒

5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给银行200万亿元资产戴上紧箍咒。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防止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也就是为了防止银行出现不够钱用而影响正常的业务开展。

管理办法长篇大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告诉银行一句话:

流动性很重要,流动性很重要,流动性很重要。

为了让银行能够记住这句话,管理办法扔出了一大堆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匹配率、流动性覆盖率和优质流动性充足率。

这些专业术语看似很高大上,但目的也只有一个:通过各种指标对银行资产进行等级划分,以此来确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那怎么来划分等级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期限越长的资金等级越高,流动性风险越小;期限越短的资金等级越低,流动性风险越大。

大家想想就能明白,期限长短影响资金的稳定性,就像余额宝各种限额一样,就是未来拉长资金进出的期限,保持流动性的稳定。

有了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监管自然就会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有具体要求。

根据指标不同,银行最晚在2020年之前达到全部要求。

200万亿银行资产大撤退,想从银行拿钱更难了!

2

银行缩表时代

现在,有多少银行可以达到流动性标准呢?

根据天风研究院的测算,至少存在一半的可能性,使得多数银行无法达到银行流动性标准的要求。

短时间整改难度太大,银行的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多了。但是新规已经正式落地,不达标银行最终还是难逃整改的命运。

摆在银行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增加存款满足流动性要求;另一条路就是缩减对外贷款投资,减少流动性需求。

对银行来说,增加存款无疑是最优选择,但现实情况却很艰难。

央妈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但自2010年开始,居民存款增量逐渐下降。甚至在2017年年底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为负,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降到了自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个人储蓄存款降幅更为惊人,居民的储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在今年第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余额出现了负增长。

很显然,银行存款迈入负增长时代,想要靠拉存款增加优质流动性,对银行来说太难了。

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只能选择收缩这条路,专业的表述就是:缩表。

事实上,银行缩表已经开始。今年一季度,张家港行、中信银行、贵阳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5家银行主动缩表,资产规模合计缩减达1112.44亿元。

什么是缩表呢?用大白话来讲,就是砍掉业务。

打个比方,一家银行本来有房贷业务,贷出去很多钱,没办法达到流动性要求,一咬牙把房贷业务给停了,自然就降低了流动性压力。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26家上市银行资产增速继续走低。

资产增速持续走低,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共同趋势,更多的银行也正在缩表的边缘试探。

200万亿银行资产大撤退,想从银行拿钱更难了!

3资产大动荡

银行缩表不是一件小事。

2017年10月,美国央行美联储就宣布进入缩表的周期。

美联储缩表意味着要收回货币,银行要收缩战线。

美联储历史上进行过6次缩表,绝大部分缩表都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其中一次还造成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为什么缩表的影响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经济,离不开银行,离不开信贷,也离不开钱,如果银行收缩战线,后果可想而知。

就拿中国的银行来说,200万亿元资产几乎都是贷款、投资这些和经济活动相关的资产。

一旦银行大规模缩表,就不再是钱少钱贵的问题,而是钱消失了没有了。

这就好比病危的时候需要输血,血少血贵还能想办法,但如果没血了,那就只能等死了。

大家肯定要问:为什么监管要把银行逼上缩表这条路呢?

原因其实讲过很多次,外有美国加息内有债务危机,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流动性危机,如果不提早防范流动性风险,最后一定会死于流动性危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流动性新规可以阻击金融机构“资金空转”的游戏,迫使银行回归存和贷的本源业务,从而让钱流向实体。

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的缩表总好过日后的暴毙。

那么,银行200万亿资产大动荡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1、流动性很重要,流动性很重要,流动性很重要。

别把这句话当成玩笑,如果银行持续缩表,当你需要贷款用钱的时候,你会发现银行根本没有贷款额度给你。

特别是现在的贷款主要又是房贷为主,如果监管想要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实体经济,房贷会成为被持续挤兑的对象。

2、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投资风险上升。

银行缩表意味着大量资金撤退,而资产价格与资金体量密切相关。当资体金量不足以支撑资产价格时,那么资产价格就会暴跌。

今年以来,债市不断爆雷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股市也是一样,动不动就暴跌。

3、中小银行日子越来越难过。

流动性新规总体上鼓励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提高存款占比和贷款占比。

相比大银行,中小银行拉存款没优势,没有大量存款支撑,贷款自然更没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利率飙升,这无疑是中小银行的救命稻草之一。

问题是通过高息揽储,必然会推高贷款利率,否则利率倒挂,银行只能忍受亏损。

因此,高息揽储显然不可持续,中小银行在监管和大银行的夹击之下举步维艰。

一些通过中小银行输血存活的非银机构,比如一些小信托小基金风险加大,随时都可能会渴死。

另外,想要进银行工作或者已经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你得好好考虑一下,如今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不再是金饭碗,银行裁员潮可能正在来的路上。

——菜鸟理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