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公將軍張角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公將軍張角

張角,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初傳道。中平元年(184),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亂不堪,農民生活困苦。有見及此,張角、張梁、 張寶兄弟三人於魏郡,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癒,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外傳教。因此,追取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

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張角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範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張角控制,反抗漢室之聲日盛,不過信眾中不乏豪犟、官員、宦官等,所以漢室並未多加理會。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公將軍張角

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

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而黃巾軍畢竟只是農民起義,因黃巾軍各自為戰,缺乏戰鬥經驗,而後又因張角病逝,張梁、張寶兵敗而被鎮壓。

張角當政期間,充分體現了他對道家思想的推崇,使用了仁德的王道之路。從不實施暴政。這一點與劉備很像,另外,張角胸有大致,所推行的政策十分正確。把百姓放在心上,這也與劉備很相似。但是,張角卻還有比劉備出眾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堅強和執著。

劉備恐怕沒有什麼毅力,愛哭。但是,張角卻不是,無論黃巾軍遭遇什麼困難,他都不會慌張,而是認真地想怎麼解決這件事,他只

哭過一次:有一次黃巾軍被董卓打敗,此後看見原來的城池被董卓佔領後生靈塗炭,潸然流淚。另外,在黃巾軍打敗仗時,張角仍然沒有放棄,一直拼到最後一兵!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是什麼精神!

要說起張角與劉備真正的差距,可能就只是一個站在了貴族的身邊,一個站在了百姓的身邊,畢竟是東漢末年,皇室影響下降至極點,貴族權勢便是大如天,能得到貴族支持才是奪得天下的關鍵!

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震撼了東漢王朝的根基, 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進而演變為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它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領導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後主要在社會下層傳播、發展的歷史格局。

張角3兄弟一身正氣,一直為推翻漢朝政府而努力。可惜,天妒英才!張角在剛剛統領黃巾軍4年時(據正史記載是4年),就暴病而亡!

這可能就是當初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而付出的代價吧。畢竟就算是蒼天也並沒有大度到因為他的功勞而放棄懲罰他對蒼天的不敬。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公將軍張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