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天公、上帝、老天爺、玉皇大帝,到底是一個神還是許多神?

我們中國古代的信仰中,先秦以前,就有天帝的概念,或者說就一個字“帝”。

這個“帝”,也寫成“上帝”(不是基督教的God)。“上帝”本來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概念,就指的是老天爺、天公,天上的主宰。

至於這個主宰是個什麼樣子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認識。老百姓認為就是一個人,那可能學者認為是一個概念,這個就不好說了。

天公、上帝、老天爺、玉皇大帝,到底是一個神還是許多神?

但是無論是學者也好、官府也好、老百姓也好,總得有一個名字來喊他呀,在這種情況下,就得讓位於一個具體的名詞:“帝”,或“昊天上帝”。

先秦之後一直到漢代,大家喊“上帝”有不同的喊法。在民間,老百姓喜歡喊“天公”或者“天翁”。

天公也好、天翁也好,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老天爺”。公、翁就是老人,就是爺。

現在聽起來,“天公”好像挺雅,其實當時就是一句大白話。

所以,他的大名叫昊天上帝,小名天公、天翁,就這麼大概行用到唐代,一直就這麼叫。

天公、上帝、老天爺、玉皇大帝,到底是一個神還是許多神?

這個昊天上帝也好,天公也好,和道教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中華民族當時的共識,而“玉皇”這個名字,是道教的獨創。

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勢力開始滲入到了民間和朝廷的信仰裡來。“玉皇”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

這是一部最早的神譜,這裡面就有兩個神,一個神的名字叫玉皇道君,另一個神的名字叫高上玉皇。

天公、上帝、老天爺、玉皇大帝,到底是一個神還是許多神?

王家葵先生校理《真靈位業圖》

兩個神的排位不一樣,玉皇道君排在玉清三元宮的第十一位,而那個高上玉皇排到第九位。

而且,“玉皇”這個名字,還不是他倆特有的。北斗裡有“玉皇九晨君”,“玉皇北上晨君”……玉皇是通稱,不是專稱。

隨著道教的滲透,大概在唐代,開始出現了“玉皇上帝”這麼一個稱呼,漸漸在民間和道教中取得了地位。

而且唐朝人的詩歌裡,喜歡用金玉等漂亮字眼,所以一稱呼天上的大神,就經常稱“玉皇”。比如:

  • 峨眉道士風骨峻,手把玉皇書一通。(陸龜蒙)

  • 玉皇欲著紅龍袞,親喚金妃下手裁。(曹唐)

於是,“玉皇上帝”或者“玉皇大帝”這個名字,就逐漸被民間所認可。但是這個時候,官方祭祀的,還是昊天上帝,這時候他還是不認可玉皇大帝這個名字。

直到北宋,宋代的皇帝都很喜歡道教,既要神化自己,也要在天上找到對應的最高神。

經過了幾百年,“玉皇大帝”的呼聲,在民間和文人中逐步上升,於是順水推舟,乾脆把“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合二為一得了。

這個是從宋真宗到宋徽宗幾代君主慢慢實現的。

天公、上帝、老天爺、玉皇大帝,到底是一個神還是許多神?

宋徽宗給玉皇大帝上尊號,叫“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這個名字一直行用到今天,今天的道觀做法事,仍然叫這個全稱)。

從這個尊號就可以看出,俗名叫老天爺的“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合二為一,兩個神變成了一個神。

到這個時候,玉皇大帝信仰登峰造極。也大概是在這個時候,玉皇大帝才在官方、在民間、在文人、在宗教,這幾個領域取得了一把手的地位。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的皇帝對玉皇大帝的興趣不大,對道教也沒有那麼崇奉,於是形成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玉帝在經過了短暫的合併之後,又發生了“精分”。官方還拜“昊天上帝”;但民間,因為有宋徽宗影響的慣性(官方一紙公文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但民間的慣性很難消除),一直認為玉皇大帝是宇宙的主宰。

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分立的局面,一直從元到明,到清朝還是這個樣子。北京的天壇和地壇,皇上冬至祭天,夏至祭地,他祭的那個“天”是昊天上帝。

民間又是一種情況,《紅樓夢》裡的劉姥姥,在大觀園裡看到“省親別墅”的牌坊,就跪下來磕頭,說那四個字是“玉皇大帝”。

這個有趣的現象正好說明:民間和官方,表面上拜的都是這位“老天爺”,但是實際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清滅亡之後,意識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府,中央不再去拜神拜天了,“昊天上帝”的祭祀也就從此消失。但是官方的祭祀雖然消失,民間的玉皇大帝信仰還在!

全國各地,到處都有玉皇廟、玉皇殿,香火盛得不得了。而天壇裡面卻冷冷清清。代表著民間呼聲的玉皇大帝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