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辦案人員講述“北京追逃”故事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撰文|武紅利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第19號“百名紅通人員”劉常凱回國投案

去年3月17日,外逃3年“紅通人員”鄧世英回國投案;6月22日,外逃8年“紅通人員”葉麗寧回國投案;一週後,外逃17年“紅通人員”劉夢平落網歸案; 8月31日,本市首個從西方國家成功勸返的“百名紅通人員”劉常凱外逃18年後回國投案自首……去年本市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追逃人數、追贓金額、凍結涉案房產套數均實現歷史性突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外逃6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羅某(右一)到海淀區紀委監委投案自首

(盛慧 /攝)

今年開局良好,1至4月,全市共追回在逃人員10人,特別是4月,在市追逃辦的統籌指揮下,海淀區紀委區監委在一個月內,連續將在逃12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辛某和在逃6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羅某成功勸返投案自首,進一步鞏固了追逃追贓工作成果。

識政君(ID:PoliticalInside)獨家採訪多位追逃一線“尖兵”,帶給小夥伴們追逃背後故事。

人臉識別助力追逃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東城區紀委區監委在山東成功勸返外逃8年的崔某

“崔某在山東省濟寧市被抓獲!”今年1月25日,恰逢週末,東城區紀委區監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幹部趙陽接到電話後,立刻停止休假投入工作。

崔某的情況,趙陽早已爛熟於心——

8年前,崔某在北京市原崇文區房地產經營管理中心下屬某公司做出納,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原崇文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立案偵查。同年3月,原崇文區人民法院一審以挪用公款罪判處崔某有期徒刑三年。上訴期間,因崔某懷孕,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在此期間,崔某潛逃,數年杳無蹤跡。

就在抓獲崔某的一個半月前,東城區紀委區監委經過反覆分析論證,鎖定了包括崔某在內的6名重點追逃對象,協調公安戶籍部門、出入境管理部門等多方力量,加強重點排查,特別強調使用人臉識別等新型智能技術手段。

經調查發現,崔某潛逃至山東後,利用非法手段取得新身份證明,搖身一變從北京戶籍變為山東戶籍,並在當地組建了新的家庭。當監測到崔某的會計證信息有更新後,辦案人員迅速與崔某母親取得聯繫,詢問相關情況,反覆講解勸返政策,加大勸返力度。

崔某在山東落網兩天後,終於回到她闊別近8年的北京,返京途中向辦案人員說得最多的就是“後悔”二字。

這是東城區2018年打響的追逃“首戰”,也是全區自2017年以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持續強化追逃追贓工作的縮影。據瞭解,2017年東城區共追回在逃人員6人,其中“紅通”1人,中央追逃辦掛賬1人,成果較2016年大幅提升。

量身定製勸返方案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外逃18年的劉某某(右一)到朝陽區紀委區監委投案自首

家屬是在逃人員最親近也最信任的人,能夠爭取到家屬對追逃工作的配合與支持,往往對勸返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朝陽區去年追回的7人中,有4人為勸返自首。

朝陽區監委委員、區紀委區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區追逃追贓辦公室副主任李英輝說,“我們為每個在逃人員量身定製追逃方案,因案施策、一案一策,確保精準發力。”

回顧經手的案件,朝陽區紀委區監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幹部、區追逃追贓專案組成員郭孟雄印象最深的是,外逃18年的劉某某落網的情景。去年8月30日,劉某某在84歲老父親的陪同下,來到區紀委區監委投案自首。“老人白髮蒼蒼,拄著柺棍走路顫顫巍巍,把兒子親手送到我們手裡。”

劉某某出生於1971年,26歲在某信託投資公司做交易員時,通過非法手段私自以公司名義開設銀行賬號,先後挪用公司公款400萬元,害怕行跡敗露,他一逃就是18年。

郭孟雄回憶,“去劉某某父母家那天,我們冒著雨在小區門口等了3個多小時才見到他們。經過溝通發現,劉某某前幾天還回來過。但他父母、妻兒始終被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他做了違法犯罪的事。”

此後,專案組緊緊扣住其父母是老黨員、受黨教育多年這一特點,決定對其父開展政策宣講,耐心傳達黨的政策和中央精神,可謂“踏破了鐵鞋”、也“磨破了嘴皮”,最終取得了良好效果。

“政策宣講、心理疏導和顧慮排解等工作一般不會立即產生效果,我們需要根據個案情況不厭其煩地反覆做工作,前往在逃人員家裡開展思想工作的次數平均都在7次以上。”朝陽區紀委區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區追逃追贓專案組成員李振先說。

發動“朝陽群眾”讓外逃人員無處藏身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左一)被抓獲

朝陽區紀委區監委辦案人員一方面發揮在逃人員家屬的勸返作用;另一方面,發揮周邊群眾的作用,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將不聽勸返的在逃人員緝拿歸案。

在逃人員張某某曾擔任朝陽區地方稅務局某所協稅員。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多次偽造虛假繳稅材料,並擅自在徵稅業務系統進行違規操作,將本不屬於“滿五唯一”住房標準的房屋按照此標準徵稅,造成國家稅款損失共計500餘萬元,並收取好處費50萬元。

當張某某被立案傳喚時,她卻再未出現。

專案組經過分析認為,張某某孩子年幼,不會與家人長期分離,很可能藏匿在北京。於是,專案組先後九次前往張某父母居住地,溝通協助勸返工作。

“家長表面上說我們很想讓孩子回來,但是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隱瞞。”郭孟雄回憶。

2017年10月,專案組發動在逃人員疑似藏身地的周邊群眾提供其行蹤,最終接到朝陽群眾舉報線索,隨即展開跟蹤和蹲守。

這又是一場硬仗。

郭孟雄和李振先在門外蹲守了約七八個小時,“我們當時也不確定她在不在,但我們選擇了堅持,在最後一刻她出現了。”

歸案後,張某某向辦案人員懺悔,“現在信息這麼發達,不可能逃哪去了。應該儘早面對,我現在想面對都晚了。”

行賄受賄一起查

外逃人員李某原為某地產公司過戶專員,在為他人辦理房屋納稅過程中,與豐臺區地方稅務局某所工作人員勾結,通過提供虛假納稅申報材料達到不徵或少徵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的目的,給國家造成稅收損失人民幣175萬餘元,為此行賄共計摺合人民幣18萬餘元。

2016年3月,相關人員因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後,李某聞訊潛逃出境。

豐臺區紀委區監委成立專案組,對李某的基礎信息進行深入細緻摸排,瞭解到其弟弟仍在國內工作,區紀委區監委主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多次做其弟工作,通過其弟,將國內當前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形勢和寬嚴相濟的政策傳遞給身在國外的李某。

經過不懈努力和耐心細緻工作,李某於3月1日, 從澳大利亞回國投案自首。

“這是黨的十九大後,本市認真落實中央關於行賄受賄一起查精神,成功從境外勸返的第一個外逃行賄人員。”市紀委市監委第十七紀檢監察室主任宋斌介紹。

知多一點

追防一體 紮緊防逃籬笆

独家!办案人员讲述“北京追逃”故事

追逃,是以最堅決的態度減少外逃腐敗分子存量;防逃,則是以最果敢的措施遏制腐敗分子外逃增量。

本市強化“防住一個,就是追回一個”的意識,推進市區(系統)兩級防逃預警機制建設。嚴把立案環節防逃阻逃關,紀檢監察、公安、檢察機關在立案、初核或啟動紀律審查的同時,及時跟進有關收繳出國(境)證照、阻出、邊控、凍結資產等防逃措施,做到立案與防逃同考慮、同部署、同安排,防逃與追逃互相促進。

一些單位延伸落實防逃機制,在嚴格監管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同時,擴大因私出境報備範圍,探索實現公職人員全覆蓋,特別是強化對管理人財物等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監督的關口前移,動態分析所掌握的證照辦理、人事情況、資金流向等信息,提前採取預防措施,有效避免外逃發生。

本市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共阻止21名有外逃嫌疑的黨員幹部出境,規勸1名私自出國滯留不歸的黨員幹部回國,督促有關單位對責任人嚴肅問責。通過深入實施“追防一體化”機制建設,“不敢逃”“不能逃”的工作防線初步形成,

本市外逃人員從2015年2人、2016年1人,到2017年為零。

封面圖攝影| 戴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