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

深圳奔波人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我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擺在別人面前,任人品頭論足?況且,我的人生並不光鮮,不過是徒增別人飯前茶後的談資罷了。


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曬的內容啊!別人曬吃曬喝曬娃,我能曬什麼?曬自己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憂傷自拍嗎?


不想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眼前,不想總跟人對比。快樂是他們的,而我,只有自媒體。


以前年輕不懂事,每天一點破事都要發朋友圈,總以為自己是最美的,總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哪怕是引起別人對刷屏的反感,依然是樂此不疲。

畢竟太年輕。


而現在,大家都各奔東西,各自有各自的圈子。我擠不進她們的圈子,她們也擠不進我的。所以,就這麼孤單著吧。


我想,等有一天,我變得無比強大,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再在乎別人的評論。那時候,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刷朋友圈了。

而做到這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結束單身狗的生活。

說到這裡,有沒有小哥哥給我撩一下?我超乖。


歌者李白

因為我不想在虛擬世界裡熱鬧,卻在現實生活裡孤獨。



然而,我們還是沒有聯繫,我們之間從來沒有通過一個電話,沒有過一次問候,沒有一起吃過一頓飯,所謂的“熟悉”,只不過是碰巧看到了對方生活裡的冰山一角。所謂的“友誼”,只不過是順手點了那個紅色的愛心。


於是,看著長長的聯繫人列表,我們發現,心情不好想找人傾訴的時候,想約人一起逛街吃飯的時候,我們會撥通的永遠只是那少數幾個人的電話。朋友圈給了我們一種“我有很多朋友“的錯覺,到頭來卻發現”我依然是孤獨的一個人”。朋友圈的生活很熱鬧,而現實的生活很寂寞。







朋友圈的世界,無論多麼熱鬧,終究只是一個互聯網的空間,它會給我們帶來愉悅的感覺,卻也會誇大我們的感受,讓我們遠離真實。不要發著發著,就把朋友圈當成了一種生活。把讚美和關心送給身邊的人,把熱情投入到真實的日子裡去,那才是最精彩的世界。


花兔的蘑菇亭

你為什麼不想發朋友圈呢。

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 沒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內容

2 時間一長,就不想發了。

3 只想讓部分人看見,但是那樣分組僅可見又太麻煩了。

4 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最近的狀態。

6 發有圖片的朋友圈,還要處理圖片太麻煩。

7 不知道發什麼,發的太頻繁太普遍別人就會覺得很low。

8 想給某個人看,但是那個人又不在朋友圈裡面。

9 朋友圈更多的事好奇,並沒有那些所謂的關心。

10 覺得自己的生活還不夠好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所以不想發朋友圈。

12 大量的微商頻繁的發朋友圈,以至於把自己的朋友圈給關閉了。

13 朋友圈發的東西沒有什麼營養,沒有什麼質量,所以也不願意自己去發,也不願意去翻看了。

14 為人低調,把發朋友圈,看朋友圈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15 因為根本沒有人在乎你自己的生活狀態,所以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呢?


有人把自己的朋友圈當成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把自己的朋友圈當成是一種工作態度。

發朋友圈之前總是想太多。

乾脆到最後直接不發了。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的呢?

歡迎前來發表意見噢~


建築女磚家

是什麼讓我們不再發朋友圈了?是我們不再想表達自己,還是朋友圈已經不再是一個能讓我們舒適表達的地方了呢?

1. 朋友圈從私密空間變成了公共空間

2. 朋友圈逐漸變成人們的“炫耀場”

就像題主說的,“沒錢,沒有東西可以顯擺”,朋友圈變成了一個顯擺的場合,而不是展現真實自己、真實生活的場合,於是那些原本在朋友圈裡展示真實的人逐漸就不發朋友圈了。

3. 碎片化的人生讓人喪失了表達的慾望

十幾年前的大學課堂裡,學生拿著紙質筆記本聽講;現在的課桌上則擺滿了筆記本電腦。一邊參加會議,一邊查收郵件、回覆工作信息也似乎成為司空見慣的行為,彷彿不這麼做反而是不夠高效的表現。

你還經常發朋友圈嗎?評論告訴我們吧~

References:

Boyd, D.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Public, private, or what. Knowledge Tree, 13(1), 1-7.

Turkle, S. (2017). 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Hachette UK.


知我心理學

朋友圈在慢慢侵蝕著你的生活。

\n

話說幾天前,我在忙家務,讓爸爸帶會兒寶寶。開始還聽到嬉戲打鬧聲,不久就安靜下來。我納悶,進去一看,爸爸在床上躺著耍朋友圈,寶寶呢,則被丟到動畫片前...

\n

心裡那個火那個怒。

\n

大家都說耍朋友圈是刷存在感,我孤獨我無聊。

\n

真的無聊嗎孤獨嗎,有人明明身旁就坐著孩子親人,為什麼不放下手機停不下來跟你的父母聊聊天,為你的孩讀本書。

\n

地鐵公交進去一看全是低頭刷手機的,完全被這個長方形的傢伙掌控。由此發生的事故衝突更是舉不勝舉。

\n

就朋友圈平臺本身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交互工具。

但任何事都要有度,物極必反。

\n

身邊有些朋友開始覺醒,好多退出了朋友圈。他們有更明確人生目標,轉戰更高級的社群,去獲取知識。

\n

但對於大部分普通的人來說完全關掉也不可能。我自己屏蔽了朋友圈信息提示,那個令你手指發癢的小紅點不會再亮,的確減少了看朋友圈的次數。

\n

多出來的時間,看下書,運動半小時,關心下身邊的人...

\n

不過分依賴,正確適當的使用朋友圈,讓你的生活增彩。


DayDayGreen

下輩子,我們還是一個圈的朋友!

有些人從不在朋友圈出現,也不留言,但是一旦見面會說,我經常關注你寫的東西。這句話如同你獨自行走在黑暗中,一回頭髮現後面有個人在默默地陪著你,那注視在後背的目光一瞬間穿透黑暗,溫暖心頭。

有些朋友很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點滴體會和好的文章,他也喜歡關注你的分享,這種朋友有的很熟悉,隔著時空也可以看見笑容感受溫度;有些不熟悉,甚至都沒有碰過面,但是他對你發的文字有共鳴有回應,甚至能轉發你的分享,不是客氣恭維,不是討好,是真的喜歡,這時候你除了感動,還有相見恨晚的情愫。

好好珍惜現在吧,其實一輩子真的不長,等哪天醒來,或許我們都老了。讓我們珍惜每一天!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今生怎樣,也許下輩子我們都不會相見!

我認同,更希冀,下輩子,我們還是一個圈的朋友!


侃侃驛站

你都不發朋友圈,

你愛的人一定在你身邊吧。

是突然看到了這句話,

瞬間就被擊中了,

有些時候,

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

你真正可以去打擾的又有幾個?

在這個曬朋友圈如此盛行的時代,

總有一些人,

只存在於你的通訊錄,

卻從來不出現在朋友圈,

或者,那個人就是你



就是不喜歡發朋友圈

理由,

有很多啊,

比如,

我不想用自己的雞毛蒜皮浪費別人的時間,

誰天天打開看見同一個傻逼都會煩的,

不想成為被人煩的人。

也會發,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在朋友圈上長期沒有更新的人,

不是在默默的牛逼著,就是被盜號了。

朋友圈其實有時候就是個攀比圈,

經常上刷朋友圈的人,幸福感會降低。

而我也不想成為被人比較的對象。

朋友圈所有的憤怒,基本上都源自於沒錢;

朋友圈所有的勵志,基本上目標都是掙錢;

朋友圈所有的幸福,基本上狀態就是有錢了。

聰明人要懂得悶聲發大財,不去趟這趟渾水。

不用發廣告,

問卷以及跟上級彙報工作,

才能這麼坦然脫離朋友圈吧。

懂你生活的人自然會懂,

不懂的人你發再多生活點滴也不會點贊。

這微妙的感覺就像是“隱身對其可見”一般。

互動不外乎點個贊,留個言,偶然評論一番,

互相吹捧一下,抖個小機靈,轉些個大道理。

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啊!

忙,懶,煩。

你的生活我不想錯過,我的生活你休想知道。

朋友圈裡人那麼多,

卻不知道能發給誰看。

我不知道發什麼啊。

發美食?

誰吃不起?沒吃過?

炫個富?

我不是我朋友圈裡最有錢的。

旅遊?

又不是去火星。

自拍?

我真人比我照片帥多了。

思想?

我沒法確定我的思想是智慧還是自以為是。

女朋友?

沒有啊....

說白了就是我為人太實在。

有時想矯情一下,

又怕被廣大親朋好友雪亮的眼睛發現

我是個賤人的本質。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

會為他人點贊,但自己不會輕易露臉。

不願維持親密關係,但也不想與人太過生疏。

沒幾個人會真的在意,

你去了哪,做了什麼,吃了什麼,

發了幾句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話,

可到頭來也沒人能理解,沒意思。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

因為我

根本

朋友

不管是哪一種理由,

我覺得都無可厚非,

只希望

總有知己在你的身邊。


育兒敏媽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發朋友圈:

1、分享喜悅

今天抽獎抽中了,想讓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一起都知道,一起來分享我中獎的喜悅,所以發了朋友圈

2、渴望理解

今天上班,這件事明明不是我的錯,老闆偏說是“你的錯”,發條朋友圈“官大一級壓死人”,渴望有人能理解,安慰自己

3、渴望關注(炫耀)

今天我的孩子參加奧數比賽獲獎了,都是我這個當“媽媽”的功勞,我要發一條朋友圈給我的朋友們炫耀一下,孩子獲獎都是我的功勞


當我們發朋友圈,沒有得到分享喜悅、渴望理解、渴望關注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的不再想發朋友圈了

1、沒有喜悅

當你分享抽中的時候,朋友不是來祝福你,而是來冷嘲熱諷你,什麼時候請客等等。這就不想發朋友圈了

2、不被理解

當你發被老闆罵的朋友圈,得到的評論卻是,你都做了什麼,那是你活該這樣的回答,甚至有人高興。這就不想再發朋友圈了

3、不被關注

朋友圈是一個生活中每個人用來展示自己生活的圈子,有的人在裡面扮演著演員,有的人在裡面扮演著觀眾,同時朋友圈也是我們知道他人生活近況的一種途徑,但現在隨著好友越來越多,陌生人加你的越來越多,為了隱私也會放棄去發朋友圈

不管發不發朋友圈,生活還是得繼續,你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深度讀書

我突然發現,有時候真實的自己挺重要的

但朋友圈的自己永遠不是最真實的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你只會覺得他們吵鬧。

剛開始時,也會展露脆弱的一面,或者想發什麼發什麼。有什麼呢,吃的喝的看了電影心情不好,遲到了堵車了扣工資了,團建了加班了熬夜了,就是記錄自己的心情而已。

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朋友圈是開始慢慢斟酌的,要不要分組,要不要發,要不要配圖,時至今日,我翻閱到我認為的很成熟的朋友的朋友圈:

展現出來的是略微刻意的快樂和抖機靈,展現出來的人格和平時的沉穩不太一樣,也不是那麼自然,但總的看下來,會覺得這個人生活是很有趣的。

朋友圈大抵就是這麼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大學老師小學同學、點頭之交的朋友、送外賣的小哥、沒見過幾面的親戚。

人生經歷大不相同,所以朋友圈所謂的「分享生活」功能,其實是不存在的。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聲高歌的事,也許會讓他們深夜痛哭。展現出來的每一面,都是要漂亮的。

只是想要漂亮笑下去,有如冬日飲雪水。

她掏出了手機準備讓我掃一下。我剛要答應,忽然想起的朋友圏裡昨天晚上發的我的孤獨失意冷,前天拍的一堆食物照片還有一些抄來的文藝矯情句子。

好了,這下都乾淨了。我深呼吸了 一口氣,發送了好友請求。她很快就同意了。她的頭像是一個小小的卡通人物,有一種強烈的真實感。再看著她的朋友圈,幾乎是女神般的生活典範,是我夠不上的羨慕生活。

明明是上班時間,她卻能夠喝上一頓精緻的下午茶;門票不低的遊樂場所,時不時就能出現她的身影;當大家都對著淘寶望梅止渴的時候,她卻從來都不停下在商場掃貨的腳步。


我想讓她注意可是不能跑到她的面前挪著她的肩膀說看著我看著我。好在有朋友圈這個東西。

不打無準備之仗,我開始像研究一個新的生命體一樣研究她,翻看她的朋友圈。知道她喜歡吃麻辣鍋,知道她喜歡看東京食屍鬼,知道她喜歡運動,翻道她爰聽什麼樣的音樂喜歡什麼樣的顏色,知道她昨天去了哪家小酒吧喝了一杯mojito ,我知道她前天晚上洗了衣服。

我知道,我都知道。

處心積慮不止於此,我發出了我的第一個朋友圏。帶著我的好哥們,穿上那件新買的潮服,坐在她在朋友圈誇過的那家小酒吧,喝了一杯她點的mojito。我讓兄弟給我拍照,選了一張還算酷的照片,配上文字,mojito很好喝。我猜,她應該會看見。

果然,她點了一小小的贊。雖然她什麼也沒說,可是我卻像受到了的嘉獎一般。果然,這次我猜對了。

我開始有計劃的發朋友圏。我問遍了身邊的朋友,去找到好吃的麻辣鍋,拍一張看上去讓人食慾大振的照片,說這家麻辣鍋真是太讚了!果然她回覆了我,問在哪裡?我開始看東京食屍鬼,選在深夜選了一張小金木的美圖,發朋友圏說:錯的不是我,錯的是這個世界。

她再一次給我點了贊。我分享她喜歡的音樂,我去打她經常看的籃球,弄了一晚上的姿勢只為了拍一張看上去既好看又認真的照片。

我以為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內,直到那個深夜,

她發了票圈:好他媽孤獨,根本沒有人在乎我。


如果說生活是一場真人秀的電影,

那麼朋友圈估計只是電影中的一個鏡頭。

然後,我就看見了,

另外一個人,一個我不認識的人。

“其實,我真的活得沒有朋友圈裡面的那麼好。”坐在露天燒烤攤的小板凳上,邊嚼著燒烤邊說話的她,穿著起了毛的T-Shirt和有些年代的老式拖鞋,彷彿跟朋友圈裡面她不是同一個人。

那些看起來精緻的下午茶,是因為客戶一次又一次推遲了約談的時間,她無處可去只能自掏腰包在附近的甜品店等著見面。 之所以經常去遊樂場所,是因為她做了票務代理,可是銷售量卻不如人意,眼見門票就要過期了,只能咬咬牙自己去一趟了。 至於商場掃貨,背後的原因更是簡單,有個土豪親戚很喜歡購物,自己又經常沒空逛街,覺得Z眼光不錯,便靈機一動讓她做了代購。

我知道,我還喜歡她,

只是看著眼前這個噙著些許淚花的人,

第一次覺得她離我那麼遠,遠到我完全不瞭解她。

有人利用朋友圈來粉飾太平,有人通過朋友圈來無病呻吟,歸根究底,朋友圈只是每個人展示自身的一個窗口,想讓別人看見什麼,別人就會看見什麼。

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裡說過:“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任何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亦不會理解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一般靜靜沉積在心底。” 每天早上醒來,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刷微博,讀留言。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對著電腦、手機,刷最新的消息。從一個鏈接到下一個鏈接,留下很多看了開頭的文章,和一事無成的沮喪心情。我加了很多人,“成為朋友”,世界四通八達,卻很少抵達某個真實的人。

我突然發現,有時候真實的自己很重要。

但朋友圈的自己永遠不是最真實的。

或者說,曾經是。

你認識的不是真實的我

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夢令升

有時在朋友圈看到一些人沒有任何信息發出來,的確有些奇怪和詫異,甚至還有些莫名的怨氣。八卦是人的正常心理,自己把自己的事給分享,卻沒有八卦到對方任何的信息,有時感覺心理不平衡。雖然如此,我想還是要尊重別人的選擇,這是個人的自由。之所以不發朋友圈,我琢磨著有這麼幾種心態。

人的心態不一,不要去要求一致,我們尊重和接納任何人的選擇,也遵循自己內心的呼喚,不要去在乎別人發不發朋友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