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請停止你的忽悠!

一向以言論誇張而著稱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最近又火了一把。

5月28日,在貴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上,汪建在出席論壇時再次語出驚人,他表示:“我們華大基因對華大的定義非常清楚,就是我們所有的員工必須做到100歲不封頂。”

華大基因,請停止你的忽悠!

汪建還稱,華大基因給自己定了三大紀律:

第一,員工中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出現,那就是華大基因七千人的恥辱;

第三點,不允許放支架;不允許(心臟)搭橋,即員工不能死於心腦管病。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汪建此番言論再一次驚呆了一眾網友,“吹牛、忽悠、不靠譜、保健傳銷”......吃瓜群眾們開始集體吐槽。

而汪建口中的“出生比不上人家,以後永遠比不上人家”更是涉嫌歧視。

汪建的這番話在網上炸開了鍋,不知道坐在他身邊的馬化騰,當時是什麼感受。

華大基因,請停止你的忽悠!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汪建的第一次語出驚人,他在很多公開場合的講話都能出一段語錄了:

一、2017年12月27日,汪建在2017深商大會上表示,未來的5-10年,我們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人造生命的進展可能比人工智能還快。你喜不喜歡它都來了。

二、2017年12月20日,汪建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國內女性赴香港打宮頸癌疫苗堅決反對,他還算了這筆經濟賬:去香港注射這種疫苗一次價格在4000元左右,隔五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換成基因檢測,則只需要每3年花50塊錢做一次。而且,外國的疫苗是否適合國內人的情況這個也要再議。

三、2017年4月23日下午,在鄭州舉行的中國綠公司年會的演講中,汪建直接喊話河南省領導,稱將用基因技術首先在河南消滅“聾啞盲傻”,“不清零的話,我就直接住進河南省殘聯”。

以上三條都是汪董事長在公開場合或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言論,此外,“我們正在克隆猛獁象,過幾年或能看見”、“從科技上活到100歲是可以的,信我的人跟我來”等言論也都是出自汪董事長之口。

汪董事長真的很能講,也很敢講,如果汪董事長所說的都能實現,那麼我相信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拿諾貝爾獎能拿到手軟。

但是,仔細分析華大基因的公開數據會發現,公司不僅很難拿諾貝爾獎,面臨的隱患反而還不少。

文章用事實數據表達了對華大基因的擔憂:估值過高,成長性不足,缺乏核心技術。

生物醫藥行業,向來以高技術含量著稱,而基因技術又是生物醫藥的“金字塔”。按理來說,技術理應成為華大基因的核心競爭力,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衡量一家公司是不是高科技公司,最明顯的標準就是研發費用。

2017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20.96億元,同比增長2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8億元,同比增長19.66%。

表面來看,營收和淨利潤都有所增長,數據似乎還不錯。但再來看研發費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2017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為1.7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8.3%,較2016年的1.76億元下滑1.13%。

而同期,華大基因的營銷費用卻高達4.02億

看完華大基因,再來看A股最牛醫藥股恆瑞醫藥。

2017年,恆瑞醫藥研發費用高達17.59億元,研發費用增幅高達48.53%。

大量研發費用投入帶來的就是產品不斷創新,股價隨之不斷走高。2018年以來,恆瑞醫藥股價上漲近40%,市值突破2744億(截止5月30日收盤市值)。

而華大基因已經由2017年的市值一度超1000億,跌到了現在的549億(截止5月30日收盤市值)。

華大基因,請停止你的忽悠!

目前,恆瑞醫藥的市值為華大基因的5倍,但2017年恆瑞醫藥32.16億的淨利潤是華大基因同期的8倍,17.59億的研發投入是華大基因同期的10倍!

從以上數據來看,華大基因即使從高的262元跌到了現在的137元,股價幾乎腰斬,但它的泡沫依然不小。

一直以來,市場對華大基因有兩種稱法,一種稱其為“基因界騰訊”,因為它的規模很大,江湖地位很高;另一種則稱其為“基因界富士康”,因為它是體檢產業鏈公司,沒有核心技術。

毫無疑問,在基因測序產業鏈中,美國伊露米娜公司處於最高端,而華大作為“同行冤家”,正是被伊露米娜束縛住了手腳。

2010年,華大基因靠著國開行劃撥的15億美元,向伊露米娜採購了128臺高通量測序儀和試劑耗材,連續三年成為伊露米娜的第一大采購商。

但這種友好合作的模式很快就出現危機。

基因測序產業鏈中增速最快不是最具科技含量的上游產業鏈,而是市場需求量極大的中下游產業鏈。伊露米娜作為行業老大,怎會放過這塊大蛋糕?

隨著伊露米娜進軍基因測序中下游產業鏈,兩家公司出現利益衝突,由合作伙伴逐漸演變為競爭對手。

在兩家公司競爭中,伊露米娜由於手握技術優勢,可以對華大基因採取提高試劑價格,提高測序儀價格的手段,輕鬆影響華大基因的生產經營。

伊露米娜的這種優勢地位,讓人不禁想到了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中興事件。

中興通訊由於沒有核心技術,美國只要禁止對其出口芯片等零部件,就可以直接導致中興的休克甚至是死亡。

所以,伊露米娜如果僅僅是給華大基因漲漲價,那還好辦,畢竟多花些錢就行了。

這個世界上,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最可怕。

如果伊露米娜橫下一條心,堅決不賣產品給華大基因,那華大基因會不會出現中興那樣的危局,稍微想想都可怕。

畢竟,中興通訊是的業務模式是基於購買美國的設備,做通信產品和服務;華大基因的業務模式是購買美國的設備,在中國搞生育健康檢測,兩家公司這一點上太像了。

為了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華大基因想到了“買技術”。2013年,華大基因以1.176億美元完成對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G的全額收購。

完成此筆收購之後,華大基因自稱從此擁有了基因測試設備的開發和製造能力,打破了受制於伊露米娜的局面。

那麼,CG的技術有多高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CG與伊露米娜的差距類似於小靈通與iPhone”,“CG的讀長太短,比起伊露米娜和life兩種測序儀實在是差了太遠。”

說到這,得稍微科普一下,目前的基因測序技術已經發展了三代,主要有4個指標:

讀長、成本、準確度、通量。

成本和準確度都好理解,讀長是指測序儀測序產生的核酸序列片段,如果DNA序列長度高於讀長,那麼必須把DNA序列分割成長度在讀長以內短序列才能測序。

一代測序雙脫氧鏈終止法(Sanger法)的讀長是1000bp,二代測序較低為50bp-300bp,三代可以達到5000bp以上,最長讀長甚至能達到20kb,較長的讀長也正是三代測序最大的優勢所在。

此外,華大基因對CG的收購,讓作者想到了中國科技公司的一些其他收購。

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和摩托羅拉,TCL收購湯姆遜,最初都是想通過收購獲得國際先進技術。但這麼多年過去之後,我們如果回看,就不難發現聯想和TCL收購的這些公司在當時要麼技術已經不是頂尖的,要麼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試問,如果這些公司還很厲害,還會淪落到“賣身”的地步嗎?

後記

最近幾天,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領導強調,

要“搶佔先機,迎難而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作為一個市值500多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汪建要深刻理解領導這句高瞻遠矚、意味深長的話,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公司科技水平上來,而不是經常在公開場合講那些惹出爭議的話,把好端端的一家高科技企業搞得像傳銷公司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