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晚清最後一位實際統治者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宣統帝溥儀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享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宣告滅亡。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因為是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了一個時代的更替,新政府對前朝是“仁慈”的,所以才專門制定了《清室優待條件》:清室成員得以繼續住在紫禁城中,宮廷內尊號、待遇、年號保持不變,保留太監、侍衛、宮女,保留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機構,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諡,保持帝王氣派,與民國政府分庭抗禮,儼然國中之國,史稱“遜清小朝廷”。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清朝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清宮依然保留著舊日的規模,所以,宮中服務的太監與宮女大多留用,繼續著從前的日子。只是,這樣的日子是很難持久的,哪怕政府答應,國民也不會坐視。1923年9月,迫於各種壓力,政府開始遣散清朝的上千宮女,遣散時,每人可領100塊左右大洋。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過慣了宮中錦衣玉食的生活,這100塊大洋確實不能算什麼鉅額財富,於是,被遣散出宮的那邦弱女子不得不面臨新的人生選擇。只是,時代變了,從宮中出來的人,多不會受到社會與民眾的待見。因而,她們的未來是一片晦暗。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被趕出宮的宮女們得自尋出路,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找個好人家嫁了。但是,但根據歷史記載,這些被遣散出宮的宮女裡,真正出嫁安家的極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原因大致有三:其一,清朝宮女在出宮之後大多身體不好,患有血鬱,無法生養;再者,清宮裡的女子並不像電視中的那樣,個個都如花似玉似的,其實,宮女中模樣俊俏的並不多,加之好多人年齡早過青春華年,年老色衰,很難吸引男人的眼球;此外,為了上位,宮女們在宮中習慣了勾心鬥角,性格已有嚴重缺陷,一部分人已很難適應居家過日子的百姓生活。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出路最好的,就是能夠如願嫁人的,都是那些長相嬌好的女子,顏值太差的,只能墜入紅塵受苦。社會給失業的宮女們留有的出路並不多,為了生存,一部分人選擇當娼妓,因為有宮中歷煉的背景,靠招攬客人維持生活,還是可以實現的。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另外一條途徑,就是重操舊業,找個富貴人家去當個僕人,只不過,以前的服侍皇家,現在是服侍人間官商。因為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業務是相當熟練,所以,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市場的。還有一類宮女,由於常年窩居宮中,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剛剛出宮就遇到壞人,被人給賣到各處,甚至有人被賣去當奴隸。

清朝滅亡後,皇帝后宮的上千宮女去哪了?

這些都是相對比較好的,至少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不至凍餓而死。還有混的更差的,就是那些既無一技之長,又沒能找到“下家”的落魄宮女,由於生活不能自給,餓死街頭的也不在少數。

其實,她們都是封建帝制制度下的犧牲品,一旦離開皇宮那個小環境,被放養於社會,她們是很難適應這個鉅變的時代的,人生的結局變得如此悽慘,就是無法迴避的史實了。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