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命丧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转》 茨威格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1. 你是否常这么对孩子说: “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了亏就会怪我!” 事实上,你也是这么做的:
一岁,你赶紧扶起正在蹒跚学步的他;
三岁,你把正在用沙子盖城堡的他拉回家;
五岁,你没让他去学校的春游,说那不安全;
十岁,他想学游泳你没同意,怕出现危险;
十五岁,他喜欢上了隔壁班的女生,你警告他不要早恋;
十八岁,他想选择喜欢的文学专业,但你以“没出息”为由改成了大热的金融;
二十三岁,他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你计划中的投行……
这么一帆风顺的人生,似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这样。
但是,这种笔直到一点弯路都没有的路,孩子走起来是什么感觉?
在家长的督促下,他们只能看一眼弯道上任意驰骋玩耍的小伙伴,低下头默默往前鼓涌着。


这些被“剥夺”了的弯路,也正剥夺着孩子的成长机会。
做父母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却不由自主的成了“拦路虎”。
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习惯性以“过来人”的口吻劝诫孩子我是为你好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了尝试探索的兴趣。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从此不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母亲点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自己刷碗的时候溅了一身水,你是不是从此不许他走近洗碗池?”母亲又点点头。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整理床铺,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弄得歪歪扭扭,你是不是不耐烦地把孩子推到一边,替他重新整理?”母亲惊愕得看了他一眼。
专家又说:“大学毕业后,你是不是又动用了自己的权利和关系,为他安排了前程?”母亲更惊愕了,连连点头。
最后,专家肯定地说:“现在你的儿子是不是工作没业绩,与同事处不好关系,还对你们很暴躁,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母亲“哇”的一声哭出来:“是的,是的。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呀?” 专家严肃地说:“你们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了,所以,孩子就不会做所有的事了。”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做家长的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但绝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3. 少走'弯路'不等于是走'捷径'。每个孩子人生中必然要走过各种弯路,明白一些道理,这是必经的,对个人成长而言也是有益的。
现实中,诺多的父母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为孩子铺路,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曾经热播的《芈月传》,想必看过的人会不难发现,芈月与芈姝的人生大相径庭,原因除了天生的性格差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她们背后各自母亲的眼界。
在美国家庭教育中,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医生的儿子不见得就是医生”,“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
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是个吸毒、玩摇滚的浪荡公子。
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他们强行“掰回正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4. 事实上,有些事光靠听前人经验是学不会的,必须亲自经历吃点亏才能学会。 人生该走的弯路就要走,有些亏必须吃。
如果因为怕一时吃亏而不去亲自尝试,事事都靠先人的经验,那是不会有收获的。
对于孩子,我们要强行断奶,要有壮士断臂的意志,我们要学会在孩子前进的路上做观众,做一名智慧的引路人,不要因为怕他们多走弯路而处处越俎代庖,不然,反而害了他们。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不妨试试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怀永远为你敞开,但我不能为你做任何决定。”

孩子,人生该走的弯路就得你自己去走,不要怪父母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