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和講武堂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嗎?

leon_Corleone

可以把講武堂和軍校二者的名稱視為封建王朝(舊式)和近代軍事教育(新式)的分水嶺,“講武堂”是清末所建立的陸軍軍官教育機構,它的基本制度與學科建設仿自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是培養中下級軍官的基礎軍事院校,是狹義的;而軍校泛指辛亥革命以後的軍事教育機構,它是成體系和廣義的 ,因為日本在士官學校的上面,還有“陸軍大學”。

中國最早的講武堂是北洋大臣袁世凱1906年在天津創辦的“北洋陸軍講武堂”,學員定額只有180名,隨著“新軍”在各省的不斷建立,又陸續成立了南洋(南京)、雲南、湖南、廣東及東三省等陸軍講武堂;其中天津、雲南和東三省講武堂最為知名,培養出來的軍官數量最多及質量最高,在中國近年軍事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因此被稱為“三大講武堂”。

(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創辦人袁世凱)

以設於昆明的“雲南講武堂”為例,開辦之初僅設步兵、炮兵、工兵和騎兵四科,學制基本為一年,老大叫“總辦”,聘用留日士官生任教官,到1911年武昌起義前,已經為雲南新軍培養了600多名畢業生。而辛亥革命後雲南都督蔡鍔即將雲南陸軍講武堂更名為“雲南陸軍講武學校”,雖然是換湯不換藥,但已經證明“軍校”的劃時代了。到1930年,又增加了憲兵、經理、交通等課目,逐漸成為為近代軍校的雛型。

由於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軍事學堂,在歷史的大潮中,雲南講武堂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地位很高,走出了新中國兩位元帥(朱德和葉劍英)、三個國家的軍隊總司令(朱德、崔庸健和武元甲)以及二十幾名上將。


(曾任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

中國最早的陸軍軍官學校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它脫胎於清末1902年建立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到民國建立後改稱軍官學校。保定軍校與之前講武堂的最大區別,是將其中的“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遷至北京更名為“陸軍大學”,第一次形成了“保定軍校”培養中下級軍官、“陸軍大學”培訓高級軍官的體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校”,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就曾任保定軍校“校長”。

中國近代最具知名度的當然是“黃埔軍校”,它是國民黨1924年建立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的“陸軍軍官學校”,已經有步、炮、騎、工、輜重、憲兵和政治課目,政治一科代表著這是有信仰的新型軍事院校,當年5月3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第一到第七期即有13000餘名畢業生,成為蔣介石統治大陸22年的軍事班底。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

1928年,國民黨奪取政權後接收陸軍大學,增設特別班、將官講習班、參謀補習班,抗戰時期又建甲級將官班和乙級將官班,主要培養團以上軍事主官和師級司令部以上的參謀軍官,開始培訓軍員的聯合作戰、軍事政策和軍事戰略能力,課程已經非常複雜,地型學、歷史學、軍制學、衛生學、築壘學、外語等更多課目成為學校的必修科目,蔣介石用人的“黃浙陸一”的陸,即是陸軍大學的意思。

應該說,舊式講武堂受歷史和條件所限,只是培養了戰術級的軍事人才;而新式軍校則成體系的培養和培訓了戰術、戰略兩級人才,同時與國外先進軍事技術有所融合,而不是單一仿學臨國日本,比如黃埔軍校和後來的南京中央軍校,就先後引入了蘇聯和德國的軍事教官。


度度狼gg

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只是叫法不同,都是以培養軍事人才為目標的軍事化院校。如果非要講區別的話,那麼就是時代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就像以前叫縣令,現在叫縣長一樣,工作性質一樣叫法不同,僅此而已。

講武堂可以說是中國早期軍校的雛形,也是第一次將軍事作為一項學科正式納入院校式教學,是正兒八經的正規化、系統化、專業化軍事教學,引用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基本也都以西洋為主。

當年,晚清有三大講武堂,分別是天津、雲南、東北,號稱晚清三大講武堂,我們熟知的朱德元帥,就曾經在雲南講武堂學習過。和現在的軍校一樣,講武堂也是需要考試錄用的。

直至後期的黃埔軍校,開設之初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官員,很多都來自於講武堂,特別以雲南講武堂居多。可以說正是因為講武堂的先河,才有了後期軍校建立和成長壯大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