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東平縣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從西周到清代,東平曾為國、郡、路、州、府,近些年,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先進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置須昌(治今埠子坡村)、無鹽(治今無鹽村)等縣,同屬薛郡。西漢置東平國,治無鹽縣。東漢因之。北齊廢須昌縣入無鹽縣,並改無鹽縣為須昌縣。

2、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徙須昌縣還舊治,原無鹽縣地改置宿城縣,同屬鄆州。唐貞觀八年(634年)徙鄆州治須昌。貞元四年(788年)改宿城縣為東平縣,徙入州城。太和四年(830年)改為天平縣。六年省入須昌縣。五代唐改須昌縣為須城縣。

3、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河決鄆州王陵埽,侵迫州城,乃徙州城於今州城鎮,須城治所隨遷。宣和元年(1119年)改鄆州為東平府。

4、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為東平路。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復為東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東平州,省須城入之,屬濟寧府。十八年改屬兗州府。清屬泰安府。

5、1913年廢州置縣,屬濟西道(次年改稱東臨道)。1925年屬泰安道,1928年直屬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後,屬泰西專區。1946年屬冀魯豫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七專區。1950年屬泰安專區。1958年平陰縣併入。1960年析置平陰縣,東平縣撤銷。1961年復置東平縣,屬泰安專區。1967年屬泰安地區。1982年縣治自州城鎮遷此。1985年屬泰安市。

二、地名來歷

東平古稱東原,因《尚書·禹貢》有“大野既瀦,東原底平”之說而得名。

三、旅遊景點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1、東平湖(梁山泊)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水泊,依群水域的東平湖西畔,依傍黃河,是國家旅遊總局推出的“水滸”旅遊熱線核心景區、遊山嬉水的絕佳去處。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2、白佛山。又名危山、金螺山,俗名“白虎山”,海拔370米,山雖不高,卻是十里長山之首。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3、戴村壩。位於東平縣彭集鎮南城子村北大汶河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辭海》、《中國水利志》均有載。該壩位於東平縣境東部大清河與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4、六工山。位於東平湖北岸,由12個山峰組成,每2個連成一個工字形,共6個工字形,故名六工山。主峰海拔189米。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5、黃石懸崖。是大自然的造化,因這裡黃崖萬例,似刀削斧劈,直指蒼穹,有瞬間傾倒之勢,所以故名“黃石懸崖”。崖下古木參天,古剎隱藏其中,清泉四季不煙,風景十分優美。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曾為國、郡、路、州、府,國家園林縣城

6、貫中園景區。坐落於東平縣城區羅莊村,是“水上東平遊”線路的一個重要景點,為紀念羅貫中這位著名古典長篇小說家而建,是一處集藏品展覽、資料查詢、學術研究、碑林觀賞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