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嚴監管來臨 資本充足率、真實性和關聯交易成監管重點

近日有多則消息稱,中國監管機構擬定挑選五家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控股集團監管首批試點。有關金控公司的監管問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指出,要“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兩會期間,有關金控公司的監管問題討論頗多,多位代表委員更是呼籲加強對金控公司的監管要立法先行。

在我國,金控公司的實踐已經大踏步地走在政策和監管的前面。金控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展現了規模經濟、協同效應及分散經營風險等優勢,同樣也產生了風險傳染、關聯交易、脫實向虛等風險。針對金控公司的監管,多位專家表示,監管的對象需重點關注地位認定不清的民營和地方性金控公司,監管針對的亂象需重點關注金控公司資本的真實性、充足率以及關聯交易等問題。

監管對象:三類非金融主體金控公司

事實上,除了國家特批的中信、光大和平安三家有明確地位的金融控股集團之外,我國的“準金融控股集團”已經初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各類金控和“準”金控平臺近六十家,主要表現為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業、互聯網企業等發起的四類金控公司。而近年來,阿里、騰訊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憑藉著自身在流量、數據、技術等優勢,通過組合邊緣性牌照,逐漸形成了“互聯網+金控平臺的模式”。

由於不同類型金控公司監管主體不同,風險防範的方式和寬嚴程度也不一樣,由此就有可能衍生出各類監管風險。尤其是在分業監管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監管的規則上尚存空白,監管主體也有待明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實業、互聯網企業發起的金控公司,目前幾乎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現有管理只涉及股東資格審查層面,對具體業務監管幾乎沒有涉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也認為,對於金控公司監管需更多關注於非金融主體金控公司。董希淼認為,對金控公司進行監管,持牌經營的方向是可以明確的,未來甚至不排除“金控”本身將成為牌照的可能。5月29日,央行行長易綱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再次強調金融是牌照業務,金融業務一定要持牌經營。

監管重點:資本充足率、真實性和關聯交易

此外,針對金控公司目前存在的亂象,董希淼認為未來對於資本的監管是比較明確的。董希淼指出,董希淼指出,面對迅速增長的總資產,非金融主體金控公司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發起的金控公司存在很大的監管空白,需要引入資本充足率等考核指標。連平也指出,金控公司在關聯交易、資本“一女多嫁”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內部比較混亂,一旦出現波動,風險很大。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指出,關聯交易風險是金融控股公司最大的風險。“站在企業整體發展的角度看,金融控股公司是跨行業、跨地區多種金融機構與金融業務的綜合體,在金融市場上同時擔任多種角色,如融資者、投資者、信息提供者等。在其考慮某項具體金融業務發展時,不可避免會產生犧牲其他業務或金融消費者的利益。”曾綱解釋說。

針對金控公司的監管,董希淼建議稱,要回歸到金融的本質,“金融業是特殊的行業,發展要是穩健的,不能盲目擴張。”其次要建立起集團層面的風控體系,金控公司在擴張過程中要把握好子公司層面和集團層面的風險;最後,要規範關聯交易。

連平建議,規範發展金控公司,首先要清晰界定其內涵,其次要順應我國整體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全面覆蓋、分級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體系,針對不同類別金融控股公司的不同情況分類施策,對野蠻生長的產融結合予以重點監管和治理整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