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處:視覺中國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釋放了開放信號。而這個信號,正在具有先行先試基因的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廣東自貿區)中實踐。
5月24日,《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深改方案》)對外發布。作為廣東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的2.0版,《深改方案》不僅讓廣東自貿區的站位更高,而且在具體建設上指明瞭方向,包括保護知識產權、粵港澳大灣區引才戰略、科技金融等方面被明確提及。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史欣告訴自貿君,《深改方案》的推出,強化了廣東自貿區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為廣東自貿區的下一步改革創新指明瞭方向。
新定位與新目標
到2020年,率先對標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建立與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和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這是《深改方案》中對廣東自貿區的建設目標。
“這個建設目標還是很貼切實際的,都是廣東自貿區下一階段想要做、需要做的。”史欣向分析,對接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這是廣東自貿區設立的核心初衷,也是廣東作為全國第一貿易大省所必須具備的。
當前,廣東自貿區也較好地完成了此前的各項改革任務。廣東自貿辦發佈的成果顯示,3年來,廣東自貿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共形成385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向全國複製推廣21項、廣東省複製推廣102項制度創新經驗,供廣東省借鑑92項制度創新案例,3項制度創新案例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不過,上述改革成果不應侷限於廣東自貿區內部。史欣向他們建議,將廣東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無條件複製推廣”,而不是把廣東自貿區的制度紅利限定在一個很狹小的物理範圍內。
令史欣向期待的是,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已在《深改方案》中體現。據《深改方案》顯示,“強化自貿試驗區同廣東省改革的聯動,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具備條件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面實施,或在廣東省推廣試驗”。
另一方面,包括廣東自貿區在內的各個自貿區,均面臨改革創新“碎片化”,缺乏系統集成,缺乏引領性創新成果等問題。
史欣向分析,《深改方案》僅是一個方向性指引。對於自貿試驗區而言,按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講的“大膽闖、自主改”,現實中出現的阻力和困難,就是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的驅動力。
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基於廣東自貿區擁有的龐大的企業數量,處於微觀層面的企業會如何關注《深改方案》呢?
據廣東自貿辦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廣東自貿區內累計新設企業21萬家,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639家,實際利用外資128.5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在廣東自貿區內投資設立企業226家。
在這些廣東自貿區內企業看來,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值得關注。
掌握了電子紙技術的廣州奧翼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獨有的兩家電子紙材料供應商之一。公司董事長陳宇認為,他們更關注知識產權抵押融資的內容,這對公司的發展比較有幫助,希望這個政策能夠落實。
據《深改方案》介紹,廣東自貿區要探索建立公允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完善知識產權質押登記制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以及方便快捷的質物處置機制,為擴大以知識產權質押為基礎的融資提供支持。
“知識產權保護明確作為一項單獨任務,是此次《深改方案》的另外一大亮點。”史欣向提到,在3年前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是分散在不同的任務之中。對比這兩個方案,可以表明隨著實踐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被提上了新的高度。
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再一次凸顯。史欣向進一步提到,中美貿易摩擦所體現出的重要經驗是,只有市場沒有核心技術,最終仍會受制於人。而要有核心技術,必須要有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
爭奪高層次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無疑是廣東區別全國其他地區的一項重要特色。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細則即將公佈之際,《深改方案》先行一步,要求廣東自貿區對港澳在金融、商貿、法律、航運等領域的進一步開放,這無疑是一大亮點。
廣東自貿辦分析,《深改方案》對港澳專業人士執業作出特殊的制度安排,拓展了香港專業服務業的經營範圍,突破了粵港澳三地因專業服務管理規則不同,從而造成的體制機制障礙。
《深改方案》的一個鮮明特點是,要讓廣東自貿區加入當下火熱的“搶人大戰”。不同的是,廣東自貿區要爭奪的是高層次人才。
據《深改方案》要求,探索將有關境外人才省級管理權限賦予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區要進一步推動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試點工作,積極引進港澳高端服務業和高層次人才,推動為粵港澳居民跨境往來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
史欣向稱,《深改方案》中專門提及推動人才管理改革的內容,這是廣東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廣東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廣東自貿區要承擔更多改革自主權,都必須有高質量的人才儲備。
已經歷了工作在深圳前海、生活在香港的陳偉崙,是HASSELL的資深建築設計部主管。他在5月30日就上述政策稱,“這政策挺好”。
目前,一些細化的職業從業互認內容已經提出。《深改方案》要求,研究推進在自貿試驗區工作的港澳金融專業人士,通過培訓測試的方式,申請獲得內地從業資格,其在港澳的從業經歷可視同內地從業經歷。該項職業從業資格認定,也包括了港澳的律師,建設領域的規劃、工程諮詢、設計、測量和建造等。
不過,目前境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還存在障礙。史欣向指出,最大的障礙在於,跨境流動還不夠便捷,甚至是港澳與內地之間仍是障礙重重,比如購房、子女入學、醫療保健、個人稅收、職業資格認定等問題。
陳偉崙介紹,目前他遇到的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存在重複納稅。香港人首先要繳納香港的稅,而若香港人在內地一年的工作時間超過182天(半年),則需繳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
對此,史欣向認為,要解決境外人才跨境自由流動的問題,首選在自貿試驗區內突破,因為有國家賦予的制度創新優勢。
科技金融受關注
廣東自貿區的另一個特色在金融業。在當前的國內自貿試驗區中,廣東自貿區的金融業發展水平,能夠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一較高下。
《深改方案》也明確指出,廣東自貿區要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
以“繼續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為例。5月30日,一位從事碳排放交易研究的業內人士分析,從環境權益來講,目前國內沒有碳排放的期貨交易品種,而這是行業發展的方向,因此需要一些創新的體制機制的建設。國家將該項任務交予廣東自貿區,是基於廣東的創新和開放力度、金融市場環境、國際化影響力等因素較好。
而在廣東自貿區的三個片區中,金融業的建設無疑是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以下簡稱前海片區)的重任。
“顯然前海片區是重點”。浙江工業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研究員王麒麟分析,從前方強調賬戶體系、金融業統計體系的構建,到後方金融風險防控的考慮,均需要金融業體量龐大的地區才能思考去做。綜合來講,廣東自貿區的其他兩個片區主要是在專業型的推進,比如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的航運金融。
4月26日,前海片區對外發布信息顯示,前海片區累計註冊金融類企業6萬家,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相關服務機構5萬餘家。而在4月23日的新華網報道,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稱,前海片區率先在全國推動實現了,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和跨境雙向資金池等“五個跨境”。
廣東自貿區要在金融方面的建設,也表現在了與科技的融合上。據《深改方案》要求,“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加快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等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資貿易金融的服務水平,以及鼓勵金融與科技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舉措。
王麒麟認為,上述提法切合實際。基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要通過創新驅動來提升經濟效益,況且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緩慢,長期以來是國企占主導地位,創新和服務都滯後,傳統金融模式面臨挑戰,因而要加強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從他個人來看,基於金融業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國要與國際接軌,這就要求國際上的先進科技手段在中國的金融行業也要有、也要會。
每日經濟新聞
閱讀更多 每日經濟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