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投资的方法,打造钱生钱的被动收入

我一直在强调自己一件事情,也一直在像大家灌输这个概念。要想变得富有必须在一生中不断的购买“资产”,就是那些不断往你口袋里面带来钱的东西。

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35岁以后我拿什么养活自己?我是任然需要在职场中去和那些比我精力、能力都更加充沛的年轻人竞争?还是我根本就实现了一定财务上的自由,不需要任何工作每个月都有现金流入我的口袋。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想变成后一个人,因为不用任何工作都有钱实在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是遗憾少有人这样去规划自己的财务。也许更多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最后也懒得去思考和行动。

我观察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很想变得富有和健康。但是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目标定下一个合理的计划,又或者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我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就发现了那些卓越优秀的“合伙人”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并愿意知行合一的人。

所以今天想告诉你的“人生富足的逻辑”,就在上一句话的四个字中“知行合一”,这是所有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都想说明的4个字。

知:就是去理解财富运行的轨迹和道理(投资自己)

行: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投资中实践(配置资产)

合一:打造自己的认知,并和行动高度合一

富人投资的方法,打造钱生钱的被动收入

最难是合一

知道而不去行动是光说不练的空把戏,这种人的口头禅就是当初我要是买了北京的房子现在我就是千万富翁了,当初我要是持有腾讯的股票现在就增值100倍了。不管有多少机会,财富都和这种人没有关系,北上广的房价还会涨的,腾讯的股票会继续升值的。行动力是财富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

另外一种就是盲目投资却缺乏投资逻辑的韭菜,我理解的韭菜就是缺乏一整套的投资逻辑,未能树立正确的投资认知。被各种媒体的信息所左右。

举个例子:北上广的房价一直被唱衰,但是为何直到现在都没有下跌,而且稳步上升之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你有一整套合理的金融学思考逻辑你就会知道,一个城市房价的走势主要在于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产是否能保值增值,要看这个城市是否有发展潜力。具体可以从八个要素考虑:1.城市规模(用GDP总量或人口总量衡量);2.人口流入;3.人均收入;4.土地供应;5.儿童数量的增速;6.上市公司的数量;7.财政收入;8.服务业占比。

对标北上广深的房价,都在以上8个要素中有很好的评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北京大学徐远教授的《人.地.城》一书,如果你懂这个逻辑你就会知道那个城市的房子该买,那个城市会升值,买什么位置的房子等等。

富人投资的方法,打造钱生钱的被动收入

在资产配置工具选择上面,中国的金融史发展较晚,不如美国历史悠久,美国的道琼指数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所以投资选择上有所不及,总归起来也无非主要是几大类别:房产、基金、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比如:期货、古玩、外汇等等投资产品,普通人入场的门槛太高,风险也太高不建议持有。

另外一块比如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余额宝)等等收益太低,只能有效抵抗通货膨胀而已。

富人投资的方法,打造钱生钱的被动收入

富人投资的方法,打造钱生钱的被动收入

所以要想实现钱为你工作的方式,在房产、基金、股票上面的学习和投资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普通人要想实富足一定是通过投资赚了钱,绝非是你打工赚了很多钱,但是投资的工具又那么少,你花上一些时间去学习能为你未来减少几十年的奋斗,一定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遗憾的是事情恰恰相反。

我看过《穷爸爸富爸爸》一本书里面罗伯特.清崎说过一个故事。作者通过一个交谈会学习到了购买房产的一个小技巧,并通过这个小技巧购买了凤凰城一栋房屋,只支付了区区2.5万美元。但是隔壁同样的房屋卖给一对夫妻却要了6.5万美元,而作者去学习这个座谈会只用了半天+300美元而已,当问起这对夫妻为什么不去学习这种论坛的时候,他们却说我那有这个多余的时间和支出。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舍本逐末的去追求那些看起来很符合当前利益的事情吗?我突然想起国泰君安的首席分析师说过的一句话,“大多数股民是赚不到钱的,说明大多数股民操作方法是错误的,但是这些方法却在他们直接反复流传”

我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然后付之于实践的过程,所谓的投资大成者都是不断学习和行动的一个循环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