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故土的言語

吳凡:故土的言語

《鄉親》 170cm x155cm 水墨紙本

細看這組人物

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人世的滄桑感

但又不止於此

更多地,是一種生命沉澱的美和感動。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一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二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三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四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五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六

吳凡:故土的言語

局部之七

吳凡

1990年生於湖南嶽陽。2015年至今研究生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朋友的話

我跟吳凡太熟了。但我一點都不懂畫。我有一些會畫畫的朋友,但只有吳凡對畫畫有一種接近狂熱的追求。吳凡和我同年,以繪畫作為一生追求的話,他還很年輕。但他身上並沒有一點年輕人的心浮氣躁,他很穩,特別專注。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時時刻刻具備的一種自省和思考的能力,他知道自己要什麼,這不僅使他在繪畫和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也逐漸強大了他在藝術上的擔當能力――這些確實讓我著迷,我並不懂畫,但我相信這樣一個有藝術追求和擔當的人,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

吳凡創作的這一系列,其實很符合他的性格特點,很沉穩,有種靜謐的張力。細看這組人物,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人世的滄桑感,但又不止於此,更多地,是傳遞給我們一種生命沉澱的美和感動。

——康雪


吳凡說,作畫,只有不斷揮動的右手,因此如你所見,是他不斷揮別的故人。他們飽經滄桑,所以能笑看風雲。他們的臉幾乎都是模糊的,不能被一眼看穿,浸潤著時間迷霧的沉澱感。那些被有意或無意塗抹的墨痕,似乎把日常具體的陰影和抽象的光陰巧妙地融合起來。除此之外,他們的臉部皺褶繁茂地聚攏在一起,彷彿所有年輕的身體都在歲月盡頭交出了他們未曾逾越的溝壑,這些溝壑由理想、幻覺、生活具體的泥土填充和被挖掘。而溝壑具體的意義到底是不是被逾越?還是使我們肉身深陷其中,歲月蒼老成為自身的壁壘?這似有若無的回答,都體現在他們既被纖毫之力描摹,又被水墨淡染一筆帶過。

——彭陽,青年詩人


老實說,我不懂繪畫,只是單純的喜歡,認識豐子兄很長時間了,他的畫我一直很喜歡,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這一組以鄉親為主題創作的畫,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故鄉,故鄉中的那一群人,和藹的笑容,深刻的皺紋,一切都很熟悉。

——易巧軍,青年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