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1368年正月,40歲的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因此 朱元璋常被後人稱為“洪武帝”,其死後,廟號太祖,所以又稱作明太祖。朱元璋心懷雄才偉略,一生能征善戰,在奠定了大明王朝的版圖之後,又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制度,這些制度不但貫穿整個明朝的始終,而且對後來的清朝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通過參加農民起義,登上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寶座,面對這一角色的轉變,他對中國的封建制度做出怎樣的思考?他辛苦開創的大明江山,在其指引之下,又將走向何處呢?

明朝建國之初,在經歷了元末農民大起義之後,整個社會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中央政府沿襲了元朝既有的各項制度,設立中書省,總管天下政務,並由中書省的長官丞相來統率百官。

同時又賦予了丞相,處理政務的權力,當時,明朝中書省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別是李善長和徐達,他們深知為人臣子之道,一直謹小慎微,因此,二人在任職期間,同大明皇帝朱元璋並未產生多大矛盾。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然而,由於丞相承擔著日常政務的處理,這使得他在中央具有了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隨著相權的逐步膨脹,朱元璋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擔心自己苦心經營的大明王朝會因此而旁落他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朱元璋需要將這一隱患剷除在萌芽之中,正當朱元璋深感無從下手之時,一位丞相的出現,為他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機會!

胡惟庸 安徽定遠人,早年投靠朱元璋參加元末起義,從地方小吏逐步做起,在1373年,升任中書丞相,在榮任丞相一職之後,胡惟庸滿心歡喜,然而,他並不知道,一場滅頂之災,卻也在悄悄降臨!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胡惟庸依著皇帝的信任,在朝中結黨營私,獨斷專行,培養自己的勢力集團!為了不讓皇帝知曉自己的劣跡,胡惟庸利用職權之便,私自拆看大臣的奏章!將那些不利於自己的內容,隱匿不報,他這種擅權跋扈的行為,使本就十分脆弱的君權和相權的關係走到了斷裂的邊緣!

1380年,有人告發胡惟庸密謀造反,在中國封建社會,蓄意謀反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這一罪名讓胡惟庸身敗名裂,同時也給朱元璋徹底解決君與相權的矛盾提供了機會!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對於胡惟庸的這種不忠之舉,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對他給予了抄家滅族的嚴懲,期間,受到株連的人竟達3萬之多!此後,朱元璋還借題發揮,將李善長等開國功臣也牽入胡惟庸案中!將他們一一處死!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一職

然而朱元璋知道,真正對他和他的江山構成威脅的,不是胡惟庸等人,而是他們所在的丞相這一職位!因此,他下令廢除中書省,撤銷丞相一職,提高中書省屬下的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六部分理朝政,而沒有總攬之權,各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遵從皇帝的命令,這樣的安排使得皇帝兼行了宰相的職權。

從此,政務全由皇帝親自處理,君主集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為了讓這一調整成為定製,朱元璋還立下規定,自此之後,皇帝不得設立丞相,臣下有敢建議設立的,則應對其處以極刑!

如此一來,皇權將不會受到來自臣子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