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南宋)

愛逛地攤的人都知道,去市場得趕早,晚了別說撿漏了,東西都買不著。

會撿漏的人也都知道,買東西不僅靠眼力,時間差,心理戰,都很重要。

收藏錢幣,免不了美品購進,換藏週轉,

如何能以最合適的價格,買到最心儀的錢幣,

那便要看你的把握和博弈了。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五銖)

時機握得好

便宜沒煩惱

朋友小嘉,地地道道的小玩家,收入雖是有限,藏品卻十分精緻。

他的兩宋版別,歷代精品,每一枚都驚豔無比,但你一問來價,卻又不可思議。

很多錢幣來價極低,就是職業泉商幣販,也未必能這個價格購進。

也就去年的事,

一百多就能買到連雲港坑的常平,不到一千就能買到蘇州坑的隆慶。

難道他有一線的渠道?

難道他給賣家灌了迷魂湯?

其實都沒有。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宣和美製)

當所有的人都去參加大型交流會的時候,他一個人默默的在網拍出價。

當網上的交易行情火爆的時候,他又趁著週末去小型交流會買點美品。

賣家吐槽網上拍賣血本無歸的時候,

賣家吐槽線下生意無人問津的時候,

正是小嘉利用時間差瘋狂撿漏的時候。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明錢)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時機的。

通哥雖然玩錢幣時間不短,也有財力,但是錢幣收藏卻一直不溫不火。

無論是眼力還是泉識,通哥都沒毛病,

問題就出在他的猶豫型人格上。

本地前陣子出了一罐南宋,賣家不懂錢幣,急於出手,

最早知道消息的是通哥。

他猶豫了半個月,不是擔心售貨渠道,就是害怕質量不高,

最後生生的猶豫給了別人。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南宋·建炎通寶)

後來才知道,這一窩不到70斤,出了十幾個大嘉熙,慶元端平,更是一抓一把。

通哥每每提到此事,都後悔不已。

我問他,賣家要了多少錢,讓你這麼猶豫。

通哥說,也就2萬,不比現在的金窖筒子貴。

想來也能理解,就是百八十的東西,通哥都會考量半天,何況這次一下2萬。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元明大錢)

有的人,買錢幣、怎麼買都不貴,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有的人,前腳一猶豫、後腳就被別人買走,再追悔莫及。

買錢幣,時機就是水平。

看破不說破

你懂我也懂

在買錢幣的過程中,如果你性情外露,賣家就會抓住你的弱點進行重點攻擊。

同理,賣錢幣的過程中,你如果讓買家看出你的窘迫,那麼你也難有利可圖。

寶爺,性情直爽,玩錢時間不久,卻又愛高談闊論。

之前他一直想要買幾枚新莽,總遇不到合適的。

那天晚上在朋友圈裡剛好看到一對大布貨布,甚是滿意,立刻就去私聊問價。

只三言兩語,他的極度渴望,不差錢,懂新莽,暴露無遺。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大泉五十等)

賣家用了一晚的時間和他聊莽錢,甚至有意識的給他透點圈內行情秘事,

寶爺大呼過癮,並把這個賣家引為知己。

一晚上的工夫,被賣家“連哄帶騙”的買了小一萬的東西,

第二天爬起來,再回頭一看錢幣,

不好!!!

三個大布黃千不是斷筆嚴重就是明顯鑄缺,貨布和布泉也多有瑕疵。

悔之晚矣。

他把這次吃癟歸結為深夜衝動,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性格弱點出賣了自己。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大布黃千·貨幣)

同樣是買東西,大慶則是另外一種性格。

在我身邊的朋友裡,大慶是最深藏不露的。

每一次出去逛交流會,所有的人都在高價接盤的時候,只有大慶能夠正價甚至撿漏。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次交流會,我和大慶一起去逛房間。

當裡面的人喧鬧不停時,只有大慶默不作聲的審視錢幣。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歷代小批量)

他不發一言,賣家就不知道他的喜好,不便攀談,

即便有心動,他也是總是神色淡定,問價也是輕描淡寫,可買可不買。

當他看到賣家有想出的慾望時,就會更加一口咬定,並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假身離開,

這樣的反客為主,他也總能得償所願。

無論是在網上買錢幣還是逛地攤實體店,大慶總是不漏神色,而又能把賣家的利潤榨到最低。

雖然這樣的做法,未免太精,但對於玩家來說,也是少被坑的明智之舉。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周元通寶)

在錢幣交流的過程中,

賣家總說賣別人輕輕鬆鬆2000,賣你只要1500,你讓他倒是賣啊?

買家總說自己不懂,需要多學習,卻又往往把價格還到最頂,佔盡便宜。

買錢幣,心理就是博弈。

如何用最合適的錢,買到最好的錢幣?

如何像文中的事例一樣去打時間差,去巧妙撿漏?

一定是所有人感慨此文之後,愈加迷茫的問題。

買錢幣:下手要趁早,撿漏得用巧

有喜歡古錢幣投資的 可以發信息我 V ruoshui7717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