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天府文化”的实践认识

文/钟学隽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创造性地首次提出了”天府文化“的城市文化概念,给予了成都这座城市文化发展更高的愿景。近期在文创策划工作中,也在项目策划时遇到对”天府文化“具体解读和提炼演绎的需求,由此对于”天府文化“有了更多一些基于文创实践的肤浅思考:

浅谈对“天府文化”的实践认识

如何认识天府文化的文脉关系?

对“天府文化”的发展,首先是基于对“巴蜀文明”的传承。“巴蜀文明”是“天府文化”的根基与源头。

从三星堆到金沙城,从巴蛇吞象到蚕丛开国……巴蜀文化形成了不断创新发展,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特色;从青城布道到文翁教化,从相如抚琴到草堂放歌……巴蜀文化形成了崇尚文化,独好文雅的文化性格。

应该说,天府文化的文脉,是巴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巴蜀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天府文化”的在地文化挖掘和提炼,既是对天府文化的在地差异化的体现,也是对天府文化的实践难点。需要从巴蜀文脉,延续到天府文脉,再对应到区域乡村文脉。

浅谈对“天府文化”的实践认识

如何看待天府文化的时代意义?

“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注解,可以说包含了巴蜀文明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对于天府文化的丰富内涵,既是我们发展的文化底蕴,也是我们发展的文化资源。

“创新创造”是我们今天看待文化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的驱动力,通过创新文化IP的建立、文化经济体的创造,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经济的升级转型。

“时尚优雅”是在拥有悠久历史的基础上,与前沿潮流结合的文化品位。巴蜀文明、天府文化过往的延续和遗留,从时代的角度看,需要与时尚领先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形成具有世界性、前瞻性、适应现代产业升级发展、生活消费需求的价值。

“乐观包容”一直是天府之国最吸引外来投资、外来消费的优势,也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需要拥有的面向世界的胸襟与担当。

“友善公益”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社会价值体现;“以文化城”,更是城市中的人们通过文化的感染,所应该拥有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

浅谈对“天府文化”的实践认识

如何转换天府文化的现实表现?

天府文化绝不是空洞的文化口号,更应该成为发展城市经济、打造文化经济体、促进城市文化消费的实际行动。

结合在地产业基础、文化的挖掘和提炼,结合文创产业、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打造,优化和明确文化主题,形成实践天府文化的落地措施。

结合在地文化与资源情况,从文化高度、品牌识别、落地体验等方面确立天府文化的表现形式。

以文创、旅游、教育、康体等为产业导向,注重与天府文化的实践结合,注重项目与当地天府文化主题的结合,注重产业的落地和对当地发展的促进,达成天府文化主题项目的实施建设。

浅谈对“天府文化”的实践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