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掀翻了農民的“蒜盤”

“真是虧大了!去年一公斤丫蒜7塊多,今年才1.2元。”家住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鄧川鎮舊州村的趙澤明不停地搖頭,今年他種了13畝大蒜,現在他家的院裡、屋裡堆滿了26噸大蒜。如果現在出售,一畝至少虧3000元。

是誰掀翻了農民的“蒜盤”

“要是自己的地,我都懶得挖了。”在洱源縣牛街鄉西甸村,大蒜種植戶段錫河僱用了十多個村民在地裡挖蒜,內心十分糾結。由於種大蒜的地是租來的,馬上又到插秧時節,必須將蒜挖出來。“賣了也就只夠付工錢。”他說。

是誰掀翻了農民的“蒜盤”

雲南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處長譚鴻明說,經歷了2016年“蒜你狠”的價格高峰後,2017年下半年全國大蒜價格跌幅較大,庫存壓力大幅增加,“蒜你狠”風頭不再。據悉,去年最高可以賣到8.5元/公斤的丫蒜,今年價格最低時僅賣0.8元/公斤;去年最高16元/公斤的獨蒜,今年的價格僅為6元/公斤。

供需失衡是導致大蒜價格起伏變化的根本原因。譚鴻明等人認為,大蒜供大於求導致滯銷,也暴露出大蒜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存在問題。

受近年利好行情的影響,各地種植大蒜的面積不同程度地增加。大理品宏高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品紅說:“今年大蒜滯銷與經銷商囤蒜有很大的關係,在2017年下半年大蒜價格下跌的時候,經銷商想到的不是去庫存,而是選擇冷庫存貨。本以為今年的種植面積會縮小,但事實上種植面積卻繼續擴大,這種情況下市場遭到了雙面夾擊。”

與此同時,在生產端,種植戶組織化程度低,對消費市場、銷售渠道和市場風險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抗風險機制;在消費端,產品單一,品牌影響力不足,加之產銷信息不對稱,綜合導致大蒜行情低迷。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