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上景阳冈前喝了十八碗酒,为什么十八碗酒要用十八个碗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古代的酒基本上就是现在的米酒,也叫水酒,酒精度不高,和啤酒差不多,可以拿它来解渴。从智取生辰纲那段也可以看出来,喝酒用瓢,大热天的,喝酒就是用来解渴的。当时的酒可以碗论,也可以以桶论,以坛论。

景阳冈酒店的酒度数稍微高,号称三碗不过岗,在武松来之前,很少有喝完三碗不醉的。所以上酒的时候就以碗论,就是合一碗多少钱,而不是以桶或者坛子来论。以坛或桶肯定是便宜啊(算批发吧)~

为什么最终上了十八碗?其实武松能喝多少,谁也不清楚,恐怕连武松自己也不清楚。所以最终没上桶或坛子,是以三碗为单位,三碗三碗的上。店家稍微做点手脚,一碗少倒点,一碗的酒钱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喝高了怎么给你算账,不能店家说多少就是多少吧?但是有碗在就不一样了。直接数碗就可以了。如果当时知道能喝这么多,直接上坛子要一个碗就够了。这不是不知道能喝多少吗?

最后一点,喝一坛子或两坛子,这个容量多少读者感受不出数量的多少,来个十八碗就不一样了,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上都会感觉,嗯喝的不少。这更能体现武松打虎的厉害。


虹猫大侠


问:武松在上景阳冈前喝了十八碗酒,为什么十八碗酒要用十八个碗呢?

答:“十八碗酒要用十八个碗”,是影视剧的安排,不是原著所写。

原著里写: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接下来,武松三碗又筛三碗,三碗再筛三碗,重重复复都是这三只碗,没写用了十八个碗。

那影视剧为什么要出现或是叠在一起或是胡乱堆放在一起的十八个碗呢?

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引起视觉冲击力,让人一看那些或是叠在一起或是胡乱堆放在一起的十八个碗,就忍不住高呼一声:哇,这么多碗,武松酒量真高,真神人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画面以交待书中连喝十八碗酒这个行为,不然,观众也不好数武松到底是不是喝了十八碗酒。

说到这,觉得提这个问题的网友还可以提:为什么潘金莲特别喜欢洗澡呢?为什么孙二娘明明穿着衣服,却偏要解开了,穿一件肚兜和武松干仗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你翻看《水浒传》,人家根本就没写潘金莲洗澡。

但是,不管老版还是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包括港版杨思敏版《金瓶梅》,潘金莲一出场,都要来一出“洗澡戏”,原因嘛,你懂的。

孙二娘穿肚兜和武松干仗也是同样道理。

其实,孙二娘何止只穿肚兜?

按照书中所写,那直接是“敞开胸脯”!

不信?

请看: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钚,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紧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但是,不要想得太美。

书中的孙二娘并非你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大美人。

而是一个充斥了大量雄性激素的女魔头、女怪兽: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

试想想,如果影视剧按照这个来拍,观众也许就不会如此津津有味、反复咀嚼了吧?!


覃仕勇说史

武松就没用十八个碗……

我们来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首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这里摆了三只碗。这显然是酒店的一种营销策略,因为最多只卖三碗,所以先把三只碗摆上,表示“再多也不卖了”。这可以营造一种该店独有的品牌形象。

然后武松不信,硬要接着喝。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到这里,前后加起来是十二碗。我们可以看到,原著里并没说后面倒的酒是另用新碗,还是就用原先的那三个碗。考虑到店小二总是三碗三碗地倒,恐怕没上新碗,一直用的最早那三只。

接下来:

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勾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汉。”酒家那里肯将酒来筛。武松焦燥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

十二碗再加六碗,是十八碗,这里施耐庵算错数了……

金圣叹批注的七十回本水浒,就把这里改为十八碗。

(他是怎么发现的呢?

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饮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夹批: 第十三碗,第十四碗,第十五碗,第十六碗,第十七碗,第十八碗。】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夹批: 结一句。】

因为武松每喝一碗酒,他都记着数呢……)

综上所述,武松过景阳冈,原著并没写他用了十八个碗喝酒,很可能只用了三个。

用了十八个碗的印象,很可能来自电视剧。

(央视版老水浒“三碗不过冈“,可见摆了一桌子的酒碗)

(新水浒”三碗不过冈“,同样是一堆酒碗,只不过摞了起来)

这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改编。因为施耐庵写武松喝酒,用意有二:一是和后文打虎的情节相关(后面写到他“酒意上涌”。);二是通过他超人的酒量,显示出一种英雄好汉的豪气。想想金庸小说里为什么写丘处机和江南七怪斗酒,写萧峰和段誉斗酒,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手法。

而要表示他超人的酒量,把十八个碗摆出来,当然更有视觉冲击力,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印象。


北门猿

《水浒传》中描写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在酒店吃酒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说到底是用了18个碗,还是只用了3个碗,所以说,其实武松用的碗数量在3到18之间,不能确定是否是18个。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细节,原著内容我就不复制了。景阳冈下有个酒店,里面卖的酒比别处的度数高,在那个年代,其实酒精度数普遍不高,只相当于现在的黄酒。是上等的好酒。

店家规定,最多卖三碗,因为普通人喝了三碗也就醉了,喝醉了上山属于酒驾很危险,出了事店家要负连带责任的。类似于现在的饥饿销售,这个噱头导致许多人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火爆。


小说中说武松吃了三碗不过瘾,所以三碗不过冈,可以确定是三碗同时上,但是另外再要的话就不知道是不是另上新碗还是继续倒到那三个碗里了。当然,各个版本的电视剧中都是一共有18个碗摞起来,主要是为了渲染武松的英雄气概。而看到很多人说的是怕武松赖账,这就扯了,小说中武松可是喝了十几碗直接把钱给店家让他自己结账的,店家数了数武松给的银子结果还余6碗的钱,所以才又上了6碗凑了18碗,人家是预付费用户!


历史密探

其实完全可以把古代的碗,对比成现代的“瓶”。

在古代的时候,一方面缺乏太好的密封装置,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和技术的限制,盛装液体或者固体的器皿也不方便批量生产和消耗,也不方便批量制作只能拥有小容量的器皿,所以在古代民间的酒店中,器皿一类的器具是需要不断再利用的,可酒店的客流量也是很大,客人也需要器皿来喝酒,店家既要保证自己回收利用,也要保证客人的使用,那最简单的手法自然就是用碗给客人盛酒。



一方面这样一来,装酒的器皿就直接会掌握在店家手里,用不着传递给客人,避免遗失和损坏,而普通酒碗的价值度不高,平常磕磕碰碰有个小瑕疵还可以继续利用,就算损坏对店家的成本损失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用固定定量的器皿直接给客人上酒,原则上就跟现在的啤酒一样不容易掺假,但是直接用非密封的酒碗盛酒效果就不一样了,客人如果一次性要个十碗八碗,只要每碗稍稍少盛那么一点儿,一碗酒的成本往往就省出来了,客人未必还能发现。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碗酒就上一个碗,事后也方便算账,就像现在在饭店喝啤酒一样,饭后直接数一下现场一共喝了多少碗(瓶),酒钱直接就算出来了,像大宅门里白景琦和白占元去吃爆肚,鲁迅作品孔乙己中,孔乙己去咸亨酒店喝酒,店家都是按碗来算账,既方便统计又可以防止客人赖账


辽宁资深球迷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在酒店吃酒时一般说:“小二,先切两斤牛肉来。”可以知道,那时是论斤两的,武松在景阳冈喝酒,按店家规定,一人不能超过三碗,武松要喝酒,店家按老规矩倒了三碗酒放在桌上,原意是三碗喝完绝不加酒的。不想武松酒量大,三碗酒怎么够,武松喝了三碗,把空碗放在桌上又大声喊店家拿酒来,店家当然不给,武松就发了火,武松是英雄好汉,长得高大魁梧,发了火,店家肯定害怕,又倒了三碗酒送过来,武松喝完又要,店家怕武松喝醉了,不敢拿一坛酒过来,拿喝空的碗倒酒又怕武松不认帐,算不清酒钱。所以反反复复拿别的碗倒了一共十八碗酒。


田原乡野

这个嘛,跟现在你去烧烤店吃火锅有些相同的地方,我们现在有一些串串香的烧烤店,他们事按照竹签来卖东西,然后客人吃完了,老板回数竹签算账,一根竹签一块钱,店家不好算计客人,客人也不能赖账,两全其美;

所以古代为了方便店家好算账,也为了客人不会赖账,所以才会有题目中所提到的现象;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分了十八个碗,店家才知道他喝了这么多,这还是他清醒的时候,如果说是用一个碗,客人又喝醉了,醒来的时候,不记事,那么就不好算账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法子;


现在人喝酒不也是如此道理,一箱啤酒,一瓶白酒,等等为单位喝的,也是划分到单位,才可以算账,也算是公开性的交易了。


百变历史秀

说实话,在读水浒的时候还真没注意武松喝十八碗酒是用了十八个碗,不过即便用十八个碗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的计量单位和器具和现代不同,虽然自秦始统一度量衡之后,计量单位相对统一了,但是日常生活及交易过程中,还是会根据商品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量器具。具体到酒来说,为方便运输,通常是用大坛子装运,而具体零售的时候又要用到其他器具,如碗、壶、小坛等,碗和壶更符合饭馆和酒店的零售习惯。

和现代用瓶计量酒一样,武松上景阳岗前吃酒的店家无疑是用碗来计量酒的,因此,不难理解,吃十八碗酒要用十八个碗了。因为从店家卖酒的角度来说,每碗酒都要精确计量,因此,一般不会在刚用过的碗中再续酒,这样不便计数,又易引发争议,(注意交易纠纷是重点,圈起来要考的哦),十八个碗,十八碗酒,一目了然,符合买卖规矩。因此,武松在上景阳冈前喝了十八碗酒要用十八个碗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跟现在喝啤酒一样,最后结账时要数一下酒瓶子。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理解,请多留言批评。


梦想Sailing


林静蝉噪52477549625

古代的酒主要是用来解渴的,而不是像现在的烈酒,越喝越渴。浊酒有点像现在的啤酒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赞。水浒传中武松更是连干了18碗,平常人是三碗不过岗。可能是这家店铺有什么独特的蒸馏技术,可是最多也就比现在的啤酒的度数高也就17度左右吧。所有平常人三碗不过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