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還是偽君子?武松殺嫂之前扯破對方胸前的衣服,這是為啥?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棒的著作,裡面的情節看起來各種跌宕起伏,然而故事裡面也有一些疑點,值得我們後人推敲,比如武松殺他嫂子這一情節中,有一些細節的問題讓人疑惑不解,那麼是什麼問題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在《水滸傳》中,武松是一個高大,並且威猛的人,要不然怎麼能徒手打死老虎呢,武松其人可以說是一個英雄人物,但同時他也是個比較悲情的人物

在水滸裡面,武松是一個典型的武夫,是個重義不重情的人,對兒女私情看得非常的淡然,雖然如此,但此人任然不失為是一個非常注重禮法的人,比如像什麼不能勾搭兄嫂,婦道人家要遵守婦道之類的

真英雄還是偽君子?武松殺嫂之前扯破對方胸前的衣服,這是為啥?

其實要說古時候的禮法這麼嚴格,那他們真的遵守了嗎?其實不然,越是上層社會的人士,越是自由,別說兄嫂了,父子都是同一個老婆這種情況都時有發生,比如三國時期的曹丕,在他父親曹操死後,就把曹操的老婆納入到自己的後宮,由此我們得知,遵守這些規矩的只有底層的平頭老百姓而已,上層人士才不管這些,尤其在古代婦女地位極低的情況下

真英雄還是偽君子?武松殺嫂之前扯破對方胸前的衣服,這是為啥?

而這時候的武松,作為平頭老百姓之一,當然也深深的被底層人士的規矩所困擾,這一點從潘金蓮想要誘惑他,然而卻沒成功就能看出,上面說過,武松重義,所以後來武松也沒有對潘金蓮網開一面

在小說中,武松殺嫂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整個過程扣人心絃,節奏緊密,進展得非常快,然而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是什麼樣的,首先,他是一個一根筋的人,他非常認同“長兄如父”這一說法,所以他認為此仇必須得報,然後就去官府告狀了,然而官府卻和西門慶暗中勾結,對武松的訴狀置若罔聞,這時候“一根筋”的武松絕對私下報仇。其次,武松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匹夫

那麼他的謀略體現在哪裡呢,比如在殺潘金蓮的時候,他機智的叫來了左鄰右舍,然後又私設公堂,對潘金蓮進行審訊,過程中甚至還記錄得有供詞,倒黴的王婆、西門慶、潘金蓮就這樣在這個私設的公堂中,把他們搞的事全部招供了,雖然是被迫的,但武松的目的達到了嘛,這樣做了之後,武松就有了“證據”,然而這還只是第一步

真英雄還是偽君子?武松殺嫂之前扯破對方胸前的衣服,這是為啥?

第二步就比較暴力了,武松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對著潘金蓮一個女流之輩拳腳相加,你說打就打吧,在這過程中,武松還伸手扯開了潘金蓮的衣服,這就讓人疑惑了,難道古人打架流行扯衣服嗎?

鑑於武松也是一個大男人,而潘金蓮之前又勾引過他,這對一個正常的男人來講,你說一點都不心動的話,誰信吶,可能武松也是喜歡潘金蓮的,但是無奈的是,古時候的繁文縟節太多,束縛住了他,所以他在被勾引的時候沒有過多的舉動,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就錯了,那武松為啥要做出這種舉動呢

我們都知道,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法律,尤其是在古代那個亂世多而治世少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殺人償命,這話聽起來沒毛病,但還有一句話叫做,法律之外也同樣有人情,宋朝的律法相對其他朝代來說更為寬容,寬容到什麼程度呢?他們竟然將殺人罪分為了謀殺、故意殺人、鬥殺這三類,在這其中,前兩類是要償命的,但最後一類卻不用

武松這類屬於最後一類,也就是鬥毆致人死亡,這麼看來,武松還是很機智的,不至於為了一個女人把自己的小命也搭上,所以武松製造了這個打鬥的場面,而現場又在他哥哥的靈臺處,這一切都說得通了,武松在祭奠兄長之死的時候,嫂子潘金蓮過來阻擋,而後兩人開始互噴,隨後潘金蓮還將靈臺推到,此舉惹怒了武松,從而兩人發生了爭鬥,最終武松失手殺了潘金蓮,這一切做得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並且在他殺人後,他還去衙門自首,這一下又減輕了他身上的罪責,在加上衙門的知縣對他家也比較熟悉,也挺可憐武松的,所以對武松的判決也僅僅是流放而已,後來武松的這個案情被重審的時候,府尹陳文昭非常同情武松,在重申武松的過程中,又減輕了他的罪,就這樣,武松就巧妙了躲避了宋朝的刑法,還給兄長報了仇,簡直是非常的機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