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公交車基本上都是沿著大街走,如果要問北京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非7路公交莫屬。在7路這條公交線中,站名中就有新開衚衕、寶產衚衕、報子衚衕、豐盛衚衕、闢才衚衕、西絨線衚衕,而其途經的衚衕則是更多,比如羊肉衚衕、祖家街衚衕等等。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衚衕是北京文化的根脈,來北京旅遊,必須要做一下衚衕串子,那麼不妨追隨一下7路公交,體驗一下北京的衚衕風情。

1、新開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這裡的新開衚衕指的是新街口附近的東新開衚衕。東新開衚衕位於新街口以西,清末出現。光緒三十四年(1908)詳細帝京輿圖,作新開路,民初,因其西舊有新開衚衕(今併入西直門北順城街),為避免重複,乃冠以“東”字。建國後定今名,將崇元觀併入。位於西城區北部。北起新街口四條,南至西直門內大街。因是新闢街巷,故名。

2、寶產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寶產衚衕位於北京西城區,平安里路西,與護國寺街西口相對 。明代稱寶禪寺衚衕,因內有寶禪寺而得名。明代稱寶禪寺衚衕,因內有寶禪寺。

寶產衚衕23~29號、趙登禹路58號、60號、四根柏衚衕18號,為清裕親王后裔魁璋之府,現立牌為“魁公府”。魁公即魁璋,為裕親王福全的九世孫,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襲鎮國公。裕親王府原在臺基廠二條,清末被劃入使館界內,王府被拆除建奧地利使館,魁璋遷居於此。府坐北朝南,自東向西共分六路,每路各有三至四進院落,格局基本完整。

3、報子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報子衚衕又叫西四北三條。西四北三條全長527米與小絨線衚衕相交。明朝屬於鳴玉坊,稱箔子衚衕(箔有兩種解釋,其一:用葦子或秫秸編成的籃子,其二:塗上金屬粉末或裱上金屬薄片,用做紙錢)。清代稱雹子衚衕、報子衚衕。1965年後改做西四北三條。

原國民黨政府委員、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安徽省政府主席馬福祥有宅在此衚衕路北。

4、豐盛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豐盛衚衕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豐盛衚衕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與天啟皇帝的乳母奉聖夫人有關,一是與明初大將豐城侯有關。事實是誰也沒錯,在東西城曾經各有一條豐盛衚衕。7路公交路過的是西城的豐盛衚衕。

西城的這條至今仍叫豐盛衚衕,因明成主朱棣的名將豐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豐城衚衕,見明嘉靖年《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至清初便訛傳為豐盛衚衕了。

5、闢才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從北京西單商場往北走不遠,就會看到一條東西走向的寬約40多米的街道。這條大街從西單北大街一直向西延伸到太平橋大街。未擴建前它只是一條4米多寬的小衚衕———闢才衚衕。在闢才衚衕之前,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劈柴胡同。1905年5月16日,天津人臧佑宸在這一帶開辦了一所學校,才正式將劈柴胡同改為闢才衚衕。

據說,一位靠打柴為生的張姓人家也搬到了這裡。張家人每天出門打柴,然後劈成劈柴去賣,夫妻倆,再加上三個孩子,不是很富有,日子倒也說得過去。據說大兒子張大很有經濟頭腦,長大後,便開了一個劈柴廠,經營有道,慢慢地張家富裕起來,蓋起了幾座大房子,儼然成了大戶人家。

這是還疑是慈禧的出生的,齊白石故居也在這裡。

6、西絨線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西絨線衚衕小區位於西單路口南首都時代廣場西側。步行天安門10分鐘,與西單國際購物區、sogo百貨、前門商業街咫尺相鄰,離國家大劇院、金融街都非常的近。

衚衕擁有以清康熙皇帝第二十四子誠恪親王之後裔溥霱的府邸為代表的一系列傳統建築,現為中國會、北京香港馬會等頂級會所駐址。

7、羊肉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老北京起碼有五條“羊肉衚衕”,最有名、歷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衚衕當屬西四那一條。也是7路公交路過的這條衚衕。

它東西走向,連接太平橋大街與西四南大街。這是一條自元大都時就有的衚衕,是大都城三大鬧市之一(另兩處分別是鐘鼓樓和東四南燈市口大街)。那時西四一帶有米市、面市、馬市、羊市、駱駝市等,“羊市角頭”即羊市。“角頭”是指“人煙湊集之處”的市場所在地。到了明朝,它屬咸宜坊,名羊肉衚衕(見侯仁之先生編《北京歷史地圖集》)。

8、祖家街衚衕

經過衚衕最多的公交,要不要來體驗下?

祖家街東起趙登禹路,西至育幼衚衕。明朝時稱大橋衚衕,清初在衚衕東口路北建祖大壽宅邸,因而這條不長的衚衕被改稱祖家街,1965年後改為富國裡街。

在打通平安大街和擴建趙登禹路時都特意避開了祖大壽祠。北京三中對古建更是愛護有加,他們在學校擴建時,將新教學樓建在西邊,沒有拆除舊建築。三中是傳統祠堂與嶄新的教學樓東西並列,各得其所。1995年,三中在原老舍先生讀書的教室裡開設了老舍陳列室,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親自剪綵。

如果北京的古老建築和文物都能得到像祖大壽祠這樣的保護,真是文物之幸、北京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