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上)

解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上)

獨特的語言風格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文學最重要的是語言,有語言自然有故事,再有故事而無語言,故事也無從談起,所以文體就是一切”。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挪威的森林》中讀到眾多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的字句。如:“我的房間乾淨得如同太平間”,將毫無意義的“乾淨”刻畫得觸目精心,苦澀的幽默讓人曳出一絲微笑的同時,更多的是淡淡的酸楚和悲涼;“我們一邊把死當作微塵般吸入肺裡,一邊活下去”,空靈又充滿奇異的語言,卻透射出了精深的哲思;“天台上空無人影,不知誰忘收的白襯衣搭在晾衣繩上,活像一個什麼空殼似的在晚風中搖來蕩去”,精練簡潔、乾淨利落的語言將渡邊那空虛的靈魂和茫然的前景刻畫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日丸旗儼然元老院議員長袍的下襬,垂頭喪氣裹在旗杆上一動不動”,表面看,“日丸旗”與“元老院議員長袍的下襬”是兩個完全不搭界的東西,可是村上春樹卻將它們恰到好處地連接到了一起,這一反常規的語言風格,不僅不會讓讀者感到唐突,反而會產生神奇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一種無可名狀的妙處和無限的遐想空間;“直子嬌美的裸體橫陳在夜色之中,無數植物的嫩芽從其肌膚中爭相萌出,在天外來風的吹拂下,鮮嫩的幼芽輕輕搖顫不止”,這光與影、實與虛、動與境相結合的優美意境,通過文字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彷彿讓人們感覺不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看一幅畫,一個電影鏡頭;可以說,獨特的、標新立異的語言風格,是《挪威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為讀者帶來了極大的閱讀美感。

深邃的時代哲思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通過多種不同的寫法刻畫了一系列豐富的人物形象,並通過人物的行為舉止、跌宕起伏的情感,透射出了背後深邃的時代哲思。如:渡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都市中普通青年的典型代表,生活在大都市裡,接受著優質的教育,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可是他們大多出生在二戰結束後的社會轉型期,從童年到青年,社會經濟環境和人生價值觀發生的巨大轉變,使得他們處於矛盾、糾結、困惑、壓抑、彷徨無助的狀態,從而造成了精神上的極度空虛和內心的孤獨寂寞;直子,雖然一直在努力掙扎,試圖打開自己封閉的世界,但是由於封閉的太久,最終她不得不在掙扎中放棄,給讀者留下了深深遺憾的同時,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那個獨特時代裡在自我掙扎中最終絕望的青年的糾結心態;綠子,在感覺自己被現實拋棄的時候,沒有像直子一樣選擇放棄,而是頑強地、自我解嘲地一路走下去,併為孤獨絕望中的渡邊送去一絲希望,使其在漫無邊際的孤獨寂寞中尋找到出口。綠子是小說中的希望,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青年走出心靈困境的希望。此外,木月、敢死隊、初美、永澤、玲子等也都強烈地透射出了人物背後深邃的時代哲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