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之误读是对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不满吗?

“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之误读是对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不满吗?

晨雾 / 文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期有自媒体撰文称“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质疑“教育部给小学拨款4.1亿元、高中12.2亿元,给亚非留学生33.2亿元”,“给1亿8千万的中国学生的钱,竟然是人数只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的一半儿”,引发舆论关注。5月28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来华留学经费、入学门槛等问题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近期教育部公开的2018年部门预算中的中小学预算16.42亿元,只是纳入教育部部门预算管理的直属高等学校附属中小学校的经费预算数,与“我国中小学在校生1.38亿”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此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拟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为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评价提供指导和规范。

5月30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一名著名学者署名文章《“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误读该如何消除》(本文后附有原文),认为“这次部分自媒体的“误读”引起舆论关注,与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有关,有一些网友质疑我国大学招收海外留学生,门槛太低”。这位作者将“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之误读的主要原因归因为是对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不满意(虽然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也确实不佳)。笔者认为这才是对“误读”更大的“误读”。

稍微动点脑子,也不会有这种“误读”。看到过网友评论的都知道,公众质疑的是“给1亿8千万的中国学生的钱,竟然是人数只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的一半儿”。其实质是看到我国义务教育做得还很差,还有很多穷孩子上不了学,或者上学十分艰难。比如在首都北京都做不到所有非京户籍打工子弟全部都能在京上学。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是误认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把更多的钱用到了外国来华留学生身上,认为这样做不公平。很难想象公众还会去更加关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如何?除非脑子进水了。

我们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贫困家庭,自己家的孩子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却拿出很多钱来保证别人家孩子有足够的肉吃。如果公众对这个家长提出质疑,一定是你即便是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你也至少要是对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平等对待,不能自己孩子还在饿肚子的情况下,给别人孩子吃充足的肉。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只有愚蠢的公众才会去质疑,给别人家孩子吃肉会不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发育,会不会哟影响人家孩子身体质量。

另外,教育部在解释这次公众“误读”时候,也在说明下一步拟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加强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这种解释也解释偏了。既然要解释,为什么不能将真实数据公开?最有力的解释就说清楚,用于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是多少?用于外国来华留学生的经费是多少?

附:

2018年5月30日北京青年报文章原文:

“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误读该如何消除

晨雾 / 转帖

“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之误读是对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不满吗?

供图/视觉中国

熊丙奇

近期有自媒体撰文称“中国花大钱买留学生”,质疑“教育部给小学拨款4.1亿元、高中12.2亿元,给亚非留学生33.2亿元”,“给1亿8千万的中国学生的钱,竟然是人数只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的一半儿”,引发舆论关注。5月28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来华留学经费、入学门槛等问题回应称,近期教育部公开的2018年部门预算中的中小学预算16.42亿元,只是纳入教育部部门预算管理的直属高等学校附属中小学校的经费预算数,与“我国中小学在校生1.38亿”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此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拟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为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评价提供指导和规范。

这次部分自媒体的“误读”引起舆论关注,其实与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有关,有一些网友质疑我国大学招收海外留学生,门槛太低。有网友说,如果真能吸引一流人才来攻读留学,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大家也没有意见;现在吸引来的留学生,优秀的不多,对促进大学多元、开放办学,效果不明显。这要求我国在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之后,重视留学生质量。

社会公众对我国留学生质量并不满意,表面上看,这是留学生教育的问题,但其实是我国大学教育的整体问题。我国大学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我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100强。其中,清华稳居全球第25,超过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7名)和东京大学(28名)。北京大学居全球38名,学术声誉全球第14,雇主声誉第12,中国第一,在学术声誉上,北大超过了康奈尔大学(20名),在雇主声誉上,北大超过了耶鲁(13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内地高校在各大世界排行榜上都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但是,为何大学排名的提高,没有转化为生源优势呢?按理,清华大学已经超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大超过康奈尔大学,我国这些大学完全可以吸引来自全世界最好的学生,可为何社会公众对北大、清华的留学生质量并不满意呢?

大学排名,这只能从一个角度反映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所有世界大学排行榜,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学术研究,尤其是发表论文的权重很大(约占60%),而我国大学近年来都特别重视学术研究,而且强调对教师发表论文的考核,因此,各高校师生发表论文数量都大幅增加,进而排名也显著提高。由于过分在乎教师发表论文,我国高校出现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的问题。针对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唯论文”论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已经要求高校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关注人才培养。但是,为追求短期的办学政绩,大学很难调整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留学生教育,考核指标也主要是留学生规模,而非质量。

也就是说,不仅留学生教育存在质量问题,我国整体大学教育都存在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有赖于整体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只有培养一流人才,才能建成为一流大学,这就需要大学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以及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等。只有深入进行这些改革,才能满足我国国内学生接受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才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05/30/content_289428.htm?di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