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鄉土的中國

中國具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而燦爛的農耕文明在世界人類進程史上可謂獨樹一幟。世世代代積累的農耕文化不僅使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得以繁衍生息,更使中國人對於故鄉、對於土地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故鄉的一把泥土寄託著多少父老的牽掛和離鄉遊子的依依不捨,“二十四”節氣文化又凝結著多少漫長農耕文明積累的智慧和天人合一觀念的傳承,對於中國人情感上來說,中國就意味著鄉土的中國。

為了鄉土的中國

費孝通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是我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寫於上世紀30、40年代的代表作《鄉土中國》、《江村經濟》被譽為國際人類學的經典。而在對中國鄉村的實地考察研究的過程中,費孝通先生經歷了一段生死離別的愛情故事。

為了鄉土的中國

大瑤山山大溝深,為我國瑤族居住區,有廣泛的民族、植物、動物研究資源價值。到達大瑤山後,他們由一支當地瑤民帶隊開始了野外考察。1935年12月16日,在大瑤山崇山峻嶺中,兩人與瑤民失去了聯繫,在大山中迷路陷入了茫茫的竹海之中。傍晚時分,他們遠遠地看到了一個小屋,兩人便打算在小屋暫宿一夜,待第二天再想辦法。誰知這並不是人居的小屋,而是當地瑤民捕獵設置的陷阱。當費孝通剛踏進小屋,他的腳便被一塊石頭砸中,立即動彈不得。看著身負重傷處於險境的費孝通,王同惠奮力將石頭移開,並決定下山找人救援。可在那樣的大山之中,王同惠也不知下山的路在哪裡,叢林夜色中一去不返,消失在了茫茫的大瑤山。7天以後,人們才在一處深淵裡找到了王同惠的屍體。關於這一段痛徹的經歷,費孝通在為愛妻所立的墓碑上寫到:

吾妻王同惠女士,於民國二十四年夏日,應廣西省政府特約來本桂研究特種民族之人種及社會組織。十二月十六日於古陳赴羅運之山道上,嚮導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誤陷虎阱,自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獲更生。旋妻復出林呼援,終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負傷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蹤。縈迴夢祈,猶盼其生回也。半夜來夢,告在水中。遍搜七日,獲見於滑衝。淵深水急,妻竟懷愛而終。傷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鄉縣人,來歸只一百零八日。人天無據,靈會難期;魂其可通,速召我來!

為了鄉土的中國

實際上,在王同惠死後,費孝通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幾度自殺,被當地人阻止,但這樣的傷痛卻伴隨了費孝通先生的一生。1988年,費孝通先生再次來到瑤山,撫摸著愛妻的墓碑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心殤難復愈,人天隔幾許。聖堂山下盟,多經暴雷雨。坎坷羊腸道,虎豹何所沮。九州將歷遍,肺腑赤心驅。彼岸自卓越,塵世唯蟻聚。

但這樣的經歷並沒有影響費孝通先生一生對事業、對鄉土中國的研究追求,經過一段時間的養傷,他很快投入到了對江村的研究。1936年,赴英國深造,師從世界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並根據自己在江村的鄉野調查完成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里程碑”—《江村經濟》。在書的卷首,費孝通先生深情地寫下:

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