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说起中国上映的外国电影,除去欧美就属印度和日本的最受欢迎了。

自《摔跤吧!爸爸》以来,印度电影在国内一直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正在热播的《起跑线》已经斩获2亿票房,而即将上映的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2:终结》更是万众期待。印度电影浓郁的异国风情与真实深刻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电影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的缺失。

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而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动画电影在少年和青年之间都很有人气,近些年来,热门日剧的衍生电影也在中国获得了不少的人气,比如《深夜食堂》系列和五月上映的的《昼颜》就很受人们的关注。

印日两国的电影文化各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明星效应 VS 系列IP

印度高票电影基本被赫里尼克·罗斯汗,沙鲁克·汗,阿米尔·汗,萨尔曼·汗这“印度四大汗”霸榜。

可以说,除了《巴霍巴利王》系列这一史诗巨片比较特殊之外,“四大汗”基本统治了印度电影界。

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米叔”阿米尔·汗了。从早期的口碑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到国内票房最高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的影片总能找到一个角度来触碰观众柔软的内心。

特别是《摔跤吧!爸爸》的巨大成功,不仅让片商有底气引进更多高质量的印度电影,也证明了影片质量本身才是决定票房的关键。

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相较于印度电影的明星效应,国内引进的日本电影便是以系列IP为王了。

要说日本影坛的常青树,非老少皆宜的《哆啦A梦》系列莫属。对于常看电影的青年白领们来说,《哆啦A梦》不仅有童年记忆的加成,也很适合全家一起去影院欣赏。从寓教于乐的角度来看《哆啦A梦》也是除迪士尼动画电影之外的好选择。

此外,《航海王》、《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的系列剧场也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更是出一部火一部。这些系列IP的受众十分稳定,观众的忠诚度也高,相信今后仍会是日本电影票房的主力军。

题材多样 VS 王道电影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宗教复杂,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印度并不避讳用电影来反映社会矛盾。《我的个神啊》中的宗教问题,《起跑线》的教育不平衡问题,《摔跤吧!爸爸》中暴露出的女权问题等等都不是印度独有的矛盾。

尽管印度电影审查委员会(CBFC)的审核在世界范围来看是比较严格的,但国内观众看来印度电影的尺度还是挺大的。特别是《我的个神啊》所反映的宗教矛盾不管在哪国都可以说是高压线。该影片上映时遭到当地不少的抵制,但还是顺利播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部片子对于印度的电影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过去人们说起印度电影总会想到银幕上的俊男美女载歌载舞一跳三小时的场景,如果现在还这么想就有些狭隘了。印度的歌舞音乐剧是宝莱坞的一大特色,但绝非全部。比如5月4日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终结》就是典型的特效大片,视听效果不亚于一般的好莱坞商业电影。

比起印度电影题材的丰富多彩,日本电影显得更加“王道”些。冒险和爱情类题材占多数,当然这也与日本电影的特色——动画类电影较为热门有关。

在国内的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中,有九部是动画电影,其中唯一一部真人影片还是动漫的真人翻拍。这情况的确是日本电影圈独有的。

好莱坞以外,印度和日本电影为何在中国颇受欢迎?

冒险和爱情类影片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一个给予人勇气与幻想,一个给予人安宁和甜蜜,日本电影也许不如日剧那样题材丰富,但这样堂堂正正的迎合市场却不落俗套也并非那样容易。人们都说越“正”的电影越难拍,如何制作主流电影这值得我们学习。

印度和日本的电影看起来很远,其实也很近。异国文化背后的电影市场理论是相通的。

电影不是偶像的时装秀,也不是资本或权力的广告片,中国电影理应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