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P调控看政府与企业的发展困境

从PPP调控看地方债务和融资困境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率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6.47万亿元;2016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从PPP的角度来理解地方债务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形成一种伙伴式的股权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一般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

毫不夸张地说,现阶段只要提到PPP,地方政府没有不知道的,但一想到地方债务风险,也没有政府不头疼的。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曾坦言,一些地方政府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明股暗债),导致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率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潜在的风险触发点。

其实,PPP政策的重点从落地率转向防风险早有预兆。从2016年起,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已经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PPP的监管开始不断加码,一些已经入库的PPP项目或被“清出”或被限期整改。2017年下半年,财政部、国资委、发改委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严格规范PPP项目管理,强化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目前各大银行都接到相关部委通知,要求在3月底之前内部先整改项目,审查已放款的PPP项目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如有违规将停贷。

在这一背景之下,PPP项目清理整顿风暴逐渐扩大。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这是财政部首次完整地公布历时4个多月的PPP清理整顿结果,这个结果意味着全国被退库或整改的PPP项目达到3700个,占目前管理库项目总数约51%;清减或整改涉及投资资金4.9万亿元,占入库项目投资总额比重约36%。

值得注意的是,PPP项目从过去政府大力推动到现在因大量掺假而需要清理,只经历了短短4、5年的时间。为什么PPP在短短几年内就从政府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呢?业界认为,此次清理风暴,针对的不是PPP模式本身,而是发展PPP带来的地方债务。要知道,规范的PPP操作并不形成地方债。PPP本来是为了减少政府债务压力,将融资负担转移到社会资本的合法融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被地方政府“创新”成了变相债务扩张的方式。

从PPP调控看场PPP上市企业隐忧

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金面的紧张,还有“融资渠道荒”。债券发行“中止”的企业日渐增多,而创新融资渠道ABS等的融资,暂时还救不了急。尤其对于一些“黑天鹅”频发的行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例如普遍负债率高企的PPP行业,已被不少机构投资者避之不及,尽管这个行业内的大企业仍可获得融资,但谨慎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5月21日,PPP模式指数跳空高开然后急转向下。截止5月31日,在上证指数大涨1.78%点的强力翻盘下,PPP模式指数却创下两年来的新低524.67点,其在此之前已连跌8个交易日。前两年大热的PPP概念股飞转而下。

Wind数据显示,66家PPP概念上市公司里(剔除无法发布2017年报及2018年一季报的中毅达),2017年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企业多达27家,其中最低的是华夏幸福,为-162亿元;其次是安徽水利、中南建设,分别为-92亿元和-29亿元。另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末,66家PPP概念上市公司中,负债率超过50%的有43家,其中负债率超过70%的有15家。负债率最高的为中南建设,为90.78%;其次是龙建股份和安徽水利,分别为88.8%和85%。另外,云投生态、龙元建设、华夏幸福等负债率均超过80%。

高负债之下,融资能力便成为PPP企业的核心。但明星PPP企业东方园林最新公布的一次发债信息结果显示,在5月17至18日两天内发行的两个品种,原计划募集10亿元,但一个品种仅募集到5000万元,另一个品种无实际发行规模。业界点评称,“这是信用紧缩强监管周期,现金流差的企业遭遇市场冷眼的最新案例。”

疯狂扩张之后的PPP行业正渐趋理性。在财政部PPP项目库清理、去杠杆等背景下,一些大型PPP概念上市企业对投资新PPP项目更为谨慎。“我们目前融资还算顺畅,现存有三个PPP项目,项目拓展较为谨慎。”5月31日,中交城投相关人士介绍,“我们着重于与政府深度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项目,减少拓展靠政府财政担保的项目,加大力度拓展靠项目自身成长就可收回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项目,所以最近项目拓展比较谨慎。”

综上,对于地方政府而言,PPP问题的核心,在于地方融资与地方发展的模式没有完全改变。而对于企业而言,一直以来债务都是PPP企业所要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债务经济在中国之所以繁盛,有其发展逻辑。这是土地经济、快速城市化之下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