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行星已知最大的质量有多大,行星的质量过大会不会塌缩成黑洞?


另外对于上面所提到的黑洞说法,即使在银河系形成之初,存在质量超级大但是主要成分不是氢气的天体,在一颗小行星碰撞之后,此天体就达到临界状态,变成一个黑洞。这样的天体是不存在的。原因如下,在银河系形成的时候,已经是宇宙非常晚的时候了,宇宙已经形成大约二三十亿年。在那样的条件之下,根据我们对于黑洞的了解,通常的黑洞产生于恒星演化的晚期,也就是通过超新星爆发,恒星的中心质量如果超过3个太阳质量,就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黑洞。所以不太可能被一个小行星扰动一下,最终变成一个黑洞。然而在宇宙暴胀的最早期,有学者建议暗物质云块直接坍缩形成黑洞的说法,这个时候,因为是宇宙的最早期,所以也不存在小行星,也就没法让小行星扰动这样的气体团块了。在宇宙早期形成的黑洞,我们通常称之为原初黑洞,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存在的任何证据。


黑洞来客

行星的质量肯定不会无限增长的,它们的质量都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出现质量比恒星还大的行星。在同一个恒星系统中,恒星和行星都是从同一团星云中形成而来。在不同的恒星系统中,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相隔十分遥远,所以不同恒星之间很难互相发生碰撞。并且恒星之间发生碰撞也不一定形成更大的恒星,也有可能会毁灭。此外,恒星不会无限大,太大的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十分猛烈,并且引力无法束缚住外层的物质,这样结构是不会稳定的,所以恒星最大的质量只能为太阳的几百倍。

另一方面,在恒星系统形成期间,行星之间的碰撞是非常普遍的,它们会结合成更大的行星,但不会无限变大。此外,从星云中形成的行星也不会无限增大。一旦行星的质量超过一定程度,它就会束缚住更多的氢,从而演变成类木行星。当类木行星的质量继续增加,直到木星质量的13倍,那么,其核心的温度和压力降足以使氘(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演变成褐矮星。如果质量继续增加,直到木星质量的80倍,这样天体将会演变成红矮星,这是一种低质量恒星。

此外,抛开质量上限不谈,在银河系形成初期,不可能形成一颗质量超级大并且主要成分不是氢的天体。银河系在宇宙早期形成,那时的宇宙几乎只有氢和氦,基本没有其他重元素,所以不可能形成这样的天体。即便到现在,宇宙仍然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星云中的元素组成也是如此,所以就连现在也不可能从星云中形成质量超级大并且主要成分不是氢的天体。


火星一号

天体基本不主动发光了,被捕捉了,就成为行星或卫星。宇宙之大,无奇不有,行星质量可以很大,可以是中子星等等。

宇宙虽大,可它的时空容不下黑洞,所有天体不会塌缩成真黑洞,只会塌缩成视界黑洞。是否视界黑洞,得看视点在哪,离地球够远,看不到地球,地球也就成了视界黑洞,用不着塌缩。

其实,天体,只要质量在,够远后,就可看作一个质点,一个质量点,一个视界黑洞,视界范围都一样,基本与塌缩无关。


stemmer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关于这类知识没有必要去探究,也毫无作用,但好奇心不是件坏事。在宇宙中至于有多大的星星是无法想想。就银河系比太阳大的星星也有,而在太阳系里比地球大的也有。至于各星球名字是一个普通人不去关心,科学界是有的。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