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茅臺選擇“天貓之路”的用心

2017年A股市場最火爆的個股無疑是茅臺,從334.28元起步,在一片驚呼聲中連續突破400元、500元、600元關口,市值超過7000億。

在烈性酒全行業不景氣和“八項規定、六條禁令”的背景下,不少人曾為茅臺的前任擔心。但由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過硬的品質,失去公款消費支撐後茅臺的緊俏程度不降反升。2016年營收、淨利潤分別達到創紀錄的389億和167億。

雖說窮則思變,但身處盛世的茅臺對“互聯網+”的態度卻十分積極:早在2006年,茅臺就開始涉水B2B,2010年探索自建B2C電商平臺;2014年成立“茅臺電子商務”;2016年8月與阿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2017年9月,茅臺在天貓開出“升級版”旗艦店。

全中國人都知道真茅臺一瓶難求,茅臺走上天貓之路的原因是什麼?

茅臺的“互聯網+”心路

中國酒類主要分銷模式是多級分銷模式,全國總代理或省市總代理從廠家直接進貨(有些品牌還有地市級代理甚至縣級代理),批發商從代理商進貨,零售終端從批發商進貨(總代理與零售終商之間可能有不止一級批發商)。

酒類是嗜好性消費品,飲用者對品牌、口味非常敏感,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名酒都有忠誠的擁躉,享受高額的品牌溢價。特別是茅臺,渠道商根本不愁賣不出去,資金寬裕大可囤積起來。

茅臺的渠道掌握能力極強,批給你酒比發錢都實惠。錢存進銀行利息跑不贏CPI,茅臺在庫裡卻是越存越值錢。供需失衡在一定程度令茅臺視經銷商如家臣,動不動就以“不續簽合同”相威脅。

茅臺對“互聯網+”的態度比較積極,但一開始只是“玩票”而已。2014年,茅臺集團四家成員單位注資1億成立“茅臺電子商務”。到2015年末,茅臺電子商務淨資產為6099.16萬元,一年多的經營蝕掉本金39%。茅臺自然不在意虧這點錢,更不圖通過線上渠道擴大銷量,線下店還缺貨呢。茅臺上網無非“玩票”並告訴消費者“53%飛天500ml的官方定價是1XXX元喲!”

當年的茅臺對電商是戒懼甚至厭惡的。因為電商的慣技是通過打價格戰衝量,茅臺不能容忍自家的價格體系被搞亂,也不需要衝量。而且某些電商平臺還出現了假酒(如唯品會)。所以茅臺與中糧我買網、酒仙網、1919等電商平臺的關係一直微妙,即有合作也有打壓和封殺。2014年網傳的“茅臺經銷商會議紀要”明文規定:禁止經銷商不經同意向電商供貨。

但傳統的銷售方式除效率低、成本高之外還存在兩個重大弊端:

第一,經銷商只是“搬運工”,不具備信息傳遞功能。酒企推出新品或在包裝、款式、價格方面有所變動,無法讓消費者及時獲知相關信息。而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意見、建議也沒有正常渠道送達酒企。對零售店說某款酒味道不如原來好喝管用嗎?誰會把意見告訴酒企?

酒企要讓消費者獲知新品信息只有投放廣告,要知道消費者的意見、態度只有請市場調查公司。即便對大型企業也是不菲的成本,中小酒企無力為之。

第二,儘管花大力氣整頓,假貨、串貨、價格混亂現象依然存在。每年僅被茅臺廠發現並處理的經銷商違規事件就接近100宗。

自己搭臺賣酒虧本,對第三方電商信不過,還想趕“互聯網+”新潮,這就是茅臺走上“天貓之路”是的心態。

2013年茅臺在天貓開設了官方旗艦店;2016年8月,茅臺還與阿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電子商務、數據科技、營銷推廣、金融服務、供應鏈等領域開展合作。

茅臺圖的不是多賣貨,而是希望藉助阿里互聯網技術優勢、互聯網營銷優勢實現自身營銷轉型。

“新玩法”

茅臺天貓之路的第一步當然是開“旗艦店”——由“茅臺電子商務”運營的直營店。在這裡53度500ml飛天茅臺(2014年出品)的售價為1289元,53度500ml新飛天茅臺的售價則為1159元。與以往在自家平臺上線的網店相比,天貓生態讓茅臺電商輕鬆地玩出新花樣。

1、跨界營銷

以茅臺的品牌影響力找跨界營銷夥伴易如反掌,但“一事一議”未免效率低下,而且活動的專業化組織運作、數據挖掘、效果評估都佈滿了需要填的“坑”。進駐有14萬個品牌的天貓後,茅臺“小試”了兩把跨界營銷,成效喜人。

第一次是2016年“雙12”期間,與雙立人、老闆電器、勁霸男裝搞聯合營銷,面向精準人群“拉新”。當天成交破億,新客比例高達75%。

第二次是將悠蜜利口酒系列產品的植入《歡樂頌2》,目的是推動茅臺的年輕化進程。2017年5月熱播之際,該新品系列創造了月度6000箱成交的紀錄。

2、攔截黃牛

2016年以來,53度飛天茅臺酒價格一路飛漲,線下、線下按官方指導價銷售的茅臺酒都是有價無市。某網站自營超市,僅一個款型就堆積了9.6萬張定單。

茅臺一瓶難求令囤貨倒賣現象頻發,而電商平臺的特性使其面臨巨大的黃牛掃貨風險。

在茅臺的天貓店,消費者交99元定金就可參與10點、14點、20點的搶購。僧多粥少,只能“搶”。但真正的消費者肯定搶不過專業的黃牛,茅臺投放的大部分產品會落入販子之手然後被加價倒賣。天貓利用大數據優勢,對具有黃牛囤貨倒賣特徵的訂單的實施攔截,確保平價的真酒被真正的終端消費者拿到。茅臺方面對攔截效果表示滿意。

盛世危言:茅臺選擇“天貓之路”的用心

3、定製酒

2016 年 8月宣佈戰略合作當天,茅臺發佈了“阿里專享封壇酒”,這是“國酒“第一次為電商打造定製款型。據翻該款酒按茅臺傳統工藝生產,從投料到陶壇貯存需歷時5年,首批產品由茅臺酒資深勾兌大師李偉主持釀造,馬雲在“好酒”二字封條上簽名。

以上諸般對茅臺而言是“新玩法”,對生態型電商卻是“ 俗套”,與“新零售”更是有本質的差距。

茅臺要把整個經銷渠道搬到天貓上

目前的酒類銷售中,傳統渠道佔比仍然高達98%以上,電商只是“小角色”。品牌企業到電商平臺開“旗艦店”圖的無非趕時髦,而且主攻方向是B2C。

2017年9月,茅臺在天貓開出“升級版”旗艦店——天貓茅臺雲商店。

此次茅臺不再抱關“試水”的心態,而是要把整體銷售體系搬到天貓上,引導全體經銷商使用天貓雲商的用戶和服務提供商。以圖 “打破原有供應鏈路,重塑新零售交易鏈路”,成為“集B2B、B2C、O2O、社會化營銷、溯源驗證、大數據精準營銷、跨界精品銷售、收藏拍賣、產業金融一體化,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撮合交易平臺。

阿里方面亦集結生態之力幫助茅臺打通線上線下數據、管理分散的渠道,打造的“酒業新零售第一樣本”。

在這個樣本中,經銷商作為用戶,從天貓雲商平臺進貨。新模式不僅效率更高,而且

能夠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盪滌流通中的亂象。在傳統分銷體系中,流轉信息離散於各級經銷商,廠家難以掌握真實、準確的商品流通情況,串貨、假貨、亂價現象屢禁不絕。區塊鏈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商品溯源問題,廠家對每一瓶茅臺的流通都瞭如指掌、第一個流轉環節都有跡可循,銷售管理事半功倍。

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掃一掃查詢溯源信息,瞭解一瓶酒從出廠到用戶手中的全鏈路,不必擔心買到假酒。同時,區塊鏈也會忠實地記載用戶的查詢行為,有效遏制真瓶灌假酒的可能性。

由於經營假茅臺利潤巨大,機構造假者會從400電話到二維碼指向的網站偽造一個溯源“假世界”。但造假者偽造不出來一個有5億多用戶的支付寶。

經銷商作為服務提供者,一方面完全原有的展示、銷售工作,另一方面承接天貓雲商店下發的就近配送任務,消費者獲得更好體驗,門店亦增加了收入。

藉助阿里賦予的強大的信息管理能力,茅臺的品牌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在事實上完成了對經銷商的“收編”。經銷商線下資源的收益率將會提高,但“自由度”肯定會小很多。

“將打破原有供應鏈路,重塑新零售交易鏈路。”這正是茅臺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