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貴縣八景詩(貴縣,今為貴港市三區)

紫水滔滔下縣城,思灣夜渡送還迎;

南山米洞僧餘飯,北嶺仙棋子滿坪;

鐵巷朽榕生木葉,銀塘夜雨長荷英;

西山方竹饒天籟,東井漁歌唱月明。

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今日貴港

小江紫水

(貴縣八景傳說之一)

相傳貴縣小江村河邊(今貴港市港北區小江社區西江大橋下幾百米)一處地方,終年長流滔滔的紫水,水的出口處,有一高達二、三米周長十多米的橢圓鵝卵石,約有幾個水車水流量的地下水沖瀉出來,衝擊著鵝卵石,飛起丈把高的水柱。正午時候,在陽光照耀下,人們在下面仰頭觀看,這水柱花尤如大束彩色煙花。夏天,紫水清涼,人們三五成群在紫水的區域游泳。天下大雨,河水混濁,而紫水依舊不變。冬天,紫水變得溫暖,那兒的水面被一片白濛濛的霧氣籠罩著,遊人站在那兒好象是在春天裡一樣,附近的人們都到那兒挑水吃,不準在水口處洗衣物,這是他們約定成俗的規則。

後來,在紫水出口處的地方,已建成一個抽水站,成了縣城自來水廠取水處了。

思灣夜渡

(貴縣八景傳說之二)

很久以前,貴縣下街一個姓李的青年,自幼父親早亡,母親撫養成人,兒子對母親十分孝順,人家都叫他李孝子,李孝子十五、六歲就去鬱江對岸思灣村給一個財主打長工,奉養母親。

李孝子早起給母親煮好粥才過江去上工,晚上又過江回家服侍母親,不管颳風下雨,天天如此,後來,財主見他每晚回家,怕影響做工,有意不讓他回去,有一晚,故意拖晚收工,結果,收了工,李孝子仍然回家去了,財主就到河邊下令船家: 以後晚上不許開渡。可是,那李孝子每晚收工後依然回去。財主火冒三丈,責問船家為什麼硬要給長工開渡? 船家都說沒有開渡這回事。那位財主氣惱

了.決心戳穿沙鍋。有一晚黃昏,財主親自出馬到河邊躲起來,偷看李孝子是怎麼過江的。落夜不久,他看見李孝子走到河邊,呼的跳上一塊大石頭,大石頭立即變成一隻船,由一位白鬚公公開船渡他過去。隨後,白鬚公公又把船開回原來的地方,船又變為一塊大石頭,白鬚公公也不見了。第二天晚上,財主又事先躲伏在河邊繼續偷看。到了時候,又看見長工跳上大石,大石又變成了船,白鬚公公又開渡了。財主看得清清楚楚,分明是神仙造化李孝子,便想出了一條毒計。

到了第三天,狠心的財主殺了一隻狗,拿狗血潑在那塊大石上,當晚白鬚公公

就不見了,李孝子便回不去了。那塊大石像是一隻石船至今仍然停泊在蘇灣(現

名)抽水站附近江裡。人們在更深夜靜,似乎聽到划船的聲音。

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流米洞

(貴縣八景傳說之三)

城南南山廿四峰中獅頭山,獅頭山下南山寺,向南的小洞裡,距地面六尺高,

有一拳頭大的洞,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流米洞”。

傳說,“寺中幾人,流米兒許”,有多少和尚開飯,就流出額定數量的米,除了吃飽,幾無剩餘。後來,由於一個和尚貪心,想多要白米,就把洞眼鑿大,第二天起,這個洞眼再也沒有米流出來了。

傳說西江上游的伏波大灘,那時礁多灘險,常有過往船隻觸礁沉沒,有一日,有兩艘裝滿大米的木帆船經過,也不幸觸礁沉沒。後來,江上有兩隻大烏龜就日以繼夜地把米搶救上來,從地下河道不辭辛勞地運到南山山洞安放。南山寺和尚要米吃,它們從不計較,只是見和尚中有人貪心,把洞眼鑿大,想多撈米發財,於是把洞口從裡面偷偷堵死,也不再去運米了。這兩隻大龜,直到現在,還在南山西南面休息,化作兩個地方,一個叫龜頭山,一個叫金龜橋。

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北嶺仙棋

(貴縣八景傳說之四)

傳說明朝弘治年間,貴縣思壟二里東塋村馮氏一家,有子名克利,勤勞樸實,常上北山砍柴、採藥,挑回貴縣街售賣,贍養老人,撫育兒女。一天早上,馮克利象往常一樣,彆著斧頭扛著扁擔出門前往貴縣縣城北面的北山砍柴尋草藥了。

馮克利在山中走著,忽聽有聲,似兩人搏鬥,又似兩軍廝殺,馮克利大奇,於是循聲而去,看見山頂草坪上,兩個老者在下棋,馮克利抽出斧頭放在地上,然後一屁股坐在斧頭上,觀起棋來。

馮克利也看得如痴如醉了。一老者忽然說:“餓了”,拿出一顆大桃子,瓣開,遞了半邊給他。老者看了看他,問:“冷嗎?”遞過一件衣服,馮克利又接了過來,一看這件衣服,無針無縫的,奇異非常,便披在身上,繼續看下棋。老者突然說:“你回家吧,家裡人找你了。”馮克利於是起身,欲拿斧頭,卻見斧柄已經朽爛了,回頭看,兩老者也不見了,留下一坪棋盤。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馮克利也成了兩廣通曉的三界神,後人稱之馮三界。

鐵巷朽榕

(貴縣八景傳說之五)

傳說很久以前,貴縣城內鐵匠街(今榕興街)每逢到了冬天,人們每天早上起來,都看見街巷上撒滿枯黃的榕樹葉,今天打掃乾淨,明天早上又仍然看見滿街巷

都撒滿榕樹葉了,天天如此,那時候的鐵匠巷已經沒有榕樹,只有一個枯朽多年的老榕樹木根。人們覺得奇怪,都說是晚上朽榕生出木葉來,因而有“鐵巷朽榕生木葉”的傳說流傳下來。究竟榕樹葉從何而來? 據說在縣城北邊不遠的一帶地方(今東湖公園處)有數株大榕樹,每晚深夜,北風把落地的榕樹葉捲走,飄落在鐵匠街上了。

銀塘夜雨

(貴縣八景傳說之六)

貴縣下街北邊,很久以前是一塊擁有二百多畝的沼澤地,這片沼澤地經常被白

濛濛的濃霧籠罩著,於是人們就叫它蒙塘,又叫銀塘。後來,蒙塘種藕,稱做蓮塘,到了夏天,荷葉遮天,暑天的蓮塘上空,晝夜氣溫差別很大,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深夜,白濛濛的霧水凝結成小雨點,掉落在荷葉上,結成一顆顆水珠。陣風吹來,水珠便隨著荷葉傾斜瀉下,發出“沙沙”的響聲,好象下雨一樣,過不了多久,又下一次“雨”,居住蓮塘附近的人。深夜醒來,都聽到這種“雨”聲。第二天起來,人們看見藕葉上還留有水珠,以為晚上真的下雨,晚晚都是如

此.人們就說晚上蓮塘“下雨”,因此,蓮塘夜雨的奇景就傳開了。

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西山方竹

(貴縣八景傳說之七)

傳說中的西山四方竹的地點是在現覃塘區石卡鎮方竹村北面的大村山的羅傘頂

上。傳說在很古時候,這一帶的大山,有很多飛虻跳蟲,擾得村民們日夜不得安寧,村民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向神靈仙祖叩頭求法,希望能治滅山蟲,消災去難,過上平安日子。有一天,在大村邊,出現了一個長鬚、白髮的老人,手拿竹竿放鴨。鴨是全白色的。這些鴨不吃青菜不吃谷,而是每天從七星山開始。繞著西山一帶的大山捉蟲吃虻,天天如此,從不間斷。捉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切飛虻跳蟲都被白鴨吃光了。白髮老人就把白鴨趕上大村山羅傘頂上,他把趕鴨的竹竿插在石縫中,這群白鴨就圍在竹竿周圍休息,後來,山上的老人無影無蹤,白鴨不見了,插在石縫中的趕鴨竹竿也不見了,變成了一株青蔥翠綠的四方竹。

自從出現四方竹後,村中的人畜得以興旺。人們就把這株四方竹視為鎮妖壓邪的神竹。西山四方竹就由此出名了。如今,四方竹已經不見了,據說,山上還有方竹的根鬚。

東井漁歌

(貴縣八景傳說之八)

傳說很久以前,東湖中原來有一口井,叫做東井。這口井水清激見底。並內有

一隻鯉魚精。每晚三更時分,它就蹦出水面唱歌,歌聲優美,遠飄四方。到了後

來。有一個外地風水先生看見此間風水好,他在東湖起了一座橋一一燈籠橋,蓋上一塊大石,破壞龍脈。從此。人們就聽不到敢聲了。

貴港故事:貴縣八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