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相最像劉秀,這娃就不安分了

劉秀共有11個兒子,其中兩任皇后貢獻最大,陰麗華與郭聖通各生五個,其餘的N個嬪妃加一塊兒才生了一個。

雨露分佈如此不均,充分顯示出劉秀的後宮管理,在制度設計方面有高度壟斷嫌疑,造成了資源配置的極大浪費。

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原名劉陽)毫無懸念地結束了實習期,轉正上崗。從建武十九年成為候補皇帝以來,劉莊已經在老皇帝的悉心栽培下度過了14個年頭,領導滿意,群眾愛戴,沒有任何爭議。

因為長相最像劉秀,這娃就不安分了

漢明帝劉莊畫像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同母弟弟山陽王劉荊卻導演了一出荒唐的鬧劇。

劉秀的棺材還沒下葬,在京城的劉荊象徵性地跑到大殿上乾嚎了幾嗓子,內心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小激動。在他看來,老皇帝一死,正應了那句話——

風停了,雨睛了,我又覺得我行了。

這位多年來毫無存在感的王爺扭身回府,決定搞點事情。他寫了封書信,派人飛馬傳遞給前太子、自己的異母兄長,郭聖通的長子東海王劉強。

當然,他沒敢署真名,落款寫的是劉強的舅舅大鴻臚郭況的名字。書信內容大致是——

您這太子被免得太冤了,“海內深痛,觀者鼻酸”,現在老皇帝沒了,新皇帝根本鎮不住場面。只要您站出來攘臂一呼,奪回位子是分分鐘的事。對您這樣的大伽來說,這件事“易於(泰)山破雞子,輕於四馬載鴻毛”。

講真心話,劉荊文字水平頗有兩把刷子,隨便寫封信都俳句駢連,生動傳神,搞得文采斐然。劉秀對孩子們的文化教育一直抓得挺上心,但沒想到這個娃子會用來挑唆離間。

為堅定前太子的信心,劉荊還搬出星象學說來鼓舞對方:今年軒轅星有白氣,太子星發黑,種種跡象表明您必定馬到成功!大丈夫“當為秋霜,無為檻羊”,再說即使您想當檻裡的羊,就怕還當不成呢。當年劉邦起身一介亭長,您是先帝的長子,當過十幾年的太子,人脈資源比您老祖宗不知強多少倍。您要繼續發揚老前輩的革命精神,千萬別像扶蘇(秦始皇長子)那麼慫!

這份宣傳文案入情入理,從天象扯到古人,有理論,有鼓勵,有鞭策,有榜樣,還有反面教材,可謂字字扎心。但劉荊的實操經驗太欠缺,他顯然漏想了一種可能——

劉強已經不再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太子,而甘心做個心如古井的世外散人。

讓人無語的是,這麼高風險的行動,劉荊派出送信的人,竟然是自己府上的家人,這智商真是讓人捉急。

自從母親從皇后位置下野後,劉強早已對仕途心灰意冷。接到這封信,他第一反應是“惶怖”。惶怖了一小會兒,第二反應是下令:把這個送信人抓了審問清楚,連人帶信給新皇帝送去。

因為他知道,劉荊根本不成器,而且萬一這小子是受新皇帝的指使來試探的呢?人家可是一母同胞。雖然自己早已決心做個太平老翁,但前太子這段經歷實在是太讓人不放心了。

事實上,終漢明帝一生,他都對這位前太子哥抱有真誠的感激和敬意,陰郭兩個外戚家族也一直玩耍得很愉快。可是劉強畢竟也曾由劉秀精心培養磨鍊過十多年,無情最是家王家,他不能不多想。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說有比劉秀更厚道的皇帝,那就是劉莊。一母同胞的弟弟如此大逆不道,他居然忍了,不讓人聲張。他清楚,只要這封信讓朝臣們看到,急於有效忠表現的群臣肯定不會放過劉荊。

看到劉強真的跟扶蘇一樣慫,劉荊很失望。但他並不氣餒,本來也不指望劉強當皇帝,只是想渾水摸魚。既然水沒渾,他決定自己親手翻攪一通。

因為長相最像劉秀,這娃就不安分了

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排列的星相圖

問題是,這些學術研討會幾乎在公開進行。漢明帝劉莊很快聽到了線報,覺得這個弟弟淘氣得出了圈兒。雖然他根本不擔心劉荊能幹成什麼事,但怕他真的鬧出不愉快傷了和氣,老孃臉面上不好看。

漢明帝想了個辦法,將劉荊改封為廣陵王,命他馬上從京城滾蛋,到廣陵封國那邊兒涼快涼快。

這算是一次不動聲色的嚴厲警告,可是劉荊這顆騷動的心根本停不下來。過了一段時間,他在廣陵又找了位相面的先生,提出一個讓對方驚掉下巴的問題:

在這些王爺裡,數我面相最像俺爹。他老人家是三十歲那年得的天下,我今年剛好也三十了,你給算算,可以起兵幹一票嗎?

相面先生面如土色,吱唔幾句,扭臉找官府上告去了。接到官府傳喚,劉荊這才有點害怕,知道事情鬧大了,把自己關進大牢向朝廷請罪。

這回漢明帝想瞞也瞞不住了,但他實在下不了狠手。考慮半天,他下令釋放劉荊,不準再追究這件事。作為懲戒,他大大限制了劉荊的權力,並派人嚴加監視,想讓劉荊老老實實收租子當地主。

因為長相最像劉秀,這娃就不安分了

漢明帝顯節陵

一般人到這步田地大概就認命了,但劉荊仍在作死的道路上風雨兼程。

這回他似乎長了點記性,不敢再正大光明地找星象學家和測字相面的先生了,改玩陰的,直接找來巫師詛咒,想把皇帝咒死。這些舉動豈能瞞得過群眾雪亮的眼睛?很快,巫師和作案工具被人贓並獲,和供狀一起被移交到朝堂。

一旦走了司法程序,就無法再私了。漢明帝不得已,命法官按律問訊。

身為兄弟至親,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皇帝哥哥叫板,這讓主審官長水校尉樊鯈義憤難平。他嚴格依照法律條文,判決劉荊斬立決。(誅刑)

看到審判結果,漢明帝氣急敗壞,一改日常的斯文形象,大聲怒罵道:

你們這是欺負我弟弟,假如這人是我兒子,你們敢判死刑嗎!

樊鯈也大聲回答:

天下不是你自己個兒的,《春秋》有大義,君親無將(造反的意思),將而必誅!我考慮到劉荊是您的同母弟,特加惻隱之心才來彙報請示,如果是陛下的兒子造反,根本不用請示,直接就拉出去砍了!

要是遇到個任性的皇帝,砍頭的沒準是誰。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萬幸的是,樊秀才遇到了熟讀經書的漢明帝。有個奇怪的現象,書讀得越多,辯論和吵架的能力就越差,因為他總是想用道理而不是權力來征服別人,用雷老虎的話說,就是要“以理胡(服)人”。

這番話有理有據,懟得漢明帝無言以對,只有嘆氣認栽。

作為皇帝,他不能坐視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發展蔓延;作為兄長,他能做到的,是給弟弟一個體面的死法。

公元67年2月,劉荊自殺。悲傷的漢明帝給這位不省心的弟弟定了個“思”的諡號。

諡號中“思”的含義有多種,比如“道德純一”“深慮道遠”“念終如始”等,但漢明帝給劉荊適用的含義顯然不會這麼高大上,應當是另外一個意思:“追悔前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