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也“嫌貧愛富”,有錢人會更長壽?

今天是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不知道大家的“假期綜合徵”是不是如期到來了呢?沒關係,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這一週只剩3個工作日了!

既然假期剛剛結束,我們今天就不燒腦了,聊一些簡單的話題,順帶著扎扎心,比如……有錢人或許會更長壽。

過去的幾十年來,隨著醫療衛生狀況的不斷改善,世界各地的人均壽命幾乎都在增長,許多曾經威脅到人類生命的疾病,放在今天並不難治癒,甚至許多疾病已經絕跡。據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美國與許多東歐國家,初生兒平均預期壽命接近80歲,而西歐與日本,人均預期壽命則已超過80歲。

壽命也“嫌貧愛富”,有錢人會更長壽?

然而,正如“平均收入”一樣,平均壽命雖然在增長,卻也有快慢之分。據美國斯坦福大學大學經濟學教授拉吉·切迪2016年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發表的報告顯示,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壽命也更趨向於長久,美國最有錢的1%男性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比最底層1%的人多出15年,並且有錢人和窮人之間的壽命差距在近年則有增加的趨勢

當然,這並不難理解,有錢人能夠享受最好的醫療條件與健康護理,能夠用錢來換取更長的壽命,而窮人只能聽天由命。但是,面對未來的疾病風險,即便是有錢人,也會擔憂自己的經濟狀況。據商業週刊的報道,瑞銀的最新報告指出,擁有至少100萬美元可投資產的調查對象中,有91%的人表示他們在“基於壽命預期的增加進行財務調整”以應對可能上漲的醫療成本。這種“因病致貧”的潛在風險,或許也是30%的美國富人對長命百歲更為悲觀的原因吧。

壽命也“嫌貧愛富”,有錢人會更長壽?

美國富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我們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醫療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共同難題。去年的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養老金缺口將達到400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天全球養老金賬戶上都會出現額外的280億美元赤字。因此,不必多說,未來養老、醫療還是要靠自己。

而這些,反映在資產配置上,就是不妨多配置些資金在重疾、醫療保險上,未來不至於輕易地在生命與金錢上做抉擇。當然,既然是保險,在配置時就不要考慮收益了,關鍵是要看保險覆蓋範圍與保額。

其實,還有一種投資最少、回報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積極鍛鍊,保持健康狀態,否則現在用命換錢,未來卻無法用錢再換更長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